愛伊米

劉邦真的不讀書嗎?為了坐穩江山,他做了哪些改變?

唐代詩人章碣有一首詩《焚書坑》這樣寫道:“竹帛煙銷帝業虛,關河空鎖祖龍居。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竹帛燃燒的煙霧剛剛散盡,秦始皇的帝業也化為虛無,函谷關和黃河的天險也鎖不住先祖留下的故國舊土。焚書坑裡的灰燼還未冷卻,山東的群雄已揭竿而起,劉邦和項羽原來根本不讀書啊!

這首詩是以揶揄嘲諷的手法,批判秦始皇以焚書的做法來保證天下長治久安是極其荒謬的。全詩的中心思想用大白話來說就是:“劉邦項羽都是不讀書的,你秦始皇把書燒了也沒用,他們照樣要造反。”項羽姑且不論,那劉邦讀過書嗎?

劉邦真的不讀書嗎?為了坐穩江山,他做了哪些改變?

《楚漢傳奇》劉邦與項羽劇照

1.

劉邦讀過書。

《史記·高祖本紀》沒有記載劉邦讀書的情況,只是說高祖“好酒及色”,喜歡喝酒,喜歡美女。《史記·盧綰列傳》記載:“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因此,可以證明劉邦應該是讀過書的。

另外,從劉邦的履歷上看,他擔任過秦王朝的泗水亭長,這說明劉邦不是文盲。因為亭長屬於吏,是秦朝的社群基層領導,擔任的條件是須有一定的文化,熟悉秦的典章法令。所以,劉邦既是亭長,那就是讀過書的。

劉邦真的不讀書嗎?為了坐穩江山,他做了哪些改變?

劉邦畫像

2.

劉邦不喜歡讀書人。

劉邦是不喜歡讀書的,甚至不喜歡讀書人,特別是在他剛起兵的時候。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記載:“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

劉邦真的不讀書嗎?為了坐穩江山,他做了哪些改變?

《楚漢傳奇》劉邦與酈食其劇照

大意是:沛公不喜歡儒生,客人中有戴了儒生帽子來的,沛公就像是有強迫症一樣,總是把他的帽子解下來,往裡面小便。跟人談話,也經常大罵儒生。

可見,劉邦是不喜歡讀書人的,他的這種行為我們今天看來,感覺很粗俗,很沒禮貌。

3.

劉邦做了很多改變。

為了奪取天下,治理好國家,穩固漢室江山,劉邦一步步在轉變自己的觀念,也不斷在改變對讀書人和儒家思想的看法。

對讀書人由不喜歡到信服、尊敬、任用,對儒家學說,從“不好儒”到對儒家著作“未嘗不稱善”,可見劉邦一直都在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認真聽取下屬意見,絕不固執己見,凡是對他有用的,無論是讀書人也好,是儒家學說也罷,他都能拿來為他所用。這正是劉邦的高明和可貴之處。

劉邦真的不讀書嗎?為了坐穩江山,他做了哪些改變?

張良畫像

一是爭天下時,對張良言聽計從。

劉邦起兵之初,身邊大多數都是沒有文化的粗人:樊噲,屠戶,以屠狗為生;周勃,篾匠,兼職辦喪事吹簫;灌嬰,商販,販賣絲織品;張良作為讀書人加入劉邦集團,成為劉邦重要的謀士。

劉邦對待同事下屬,動不動張口就罵,甚至還帶著口頭禪辱罵,口頭禪是“乃公”,就是“你老子我”,魏豹說劉邦“罵詈(讀作lì)諸侯群臣如罵奴耳”,蕭何說劉邦“拜大將如呼小兒耳”,王陵說劉邦“慢而侮人”。但是劉邦唯獨對張良非常恭敬,稱為“子房”,尊為“帝師”。同樣的建議,可能別人說的劉邦可能不聽,但是張良說的劉邦一定聽。

劉邦真的不讀書嗎?為了坐穩江山,他做了哪些改變?

《楚漢傳奇》劉邦與張良劇照

有兩件事可以佐證:

第一件事是攻下咸陽,進入秦宮後,劉邦見到王宮裡的宮室帷帳,美女珍寶,就捨不得離開了。樊噲苦勸,劉邦不聽,張良勸道:“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藥苦口利於病’(沒錯,《史記》記載的真的是毒藥),願沛公聽樊噲言。”劉邦就聽了,“乃還軍霸上”。

劉邦真的不讀書嗎?為了坐穩江山,他做了哪些改變?

《楚漢傳奇》劉邦與樊噲劇照

第二件事是定都的事,劉敬建議劉邦定都關中,劉邦和眾大臣的意見是定都洛陽。張良勸道:“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劉敬說是也。”於是劉邦就聽了,“高帝即日駕,西都關中”。

二是稱帝時,虛心採納叔孫通的意見。

叔孫通是秦二世的待詔博士,也是一個讀書人,後來追隨劉邦。平定天下後,劉邦手下的布衣將相粗鄙之風不改,“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為此,叔孫通為漢王朝制定了一套規範的朝儀,劉邦舉行朝會,文武百官進退有序,整齊劃一,再沒有喧譁失禮者。劉邦龍顏大悅道:“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

劉邦真的不讀書嗎?為了坐穩江山,他做了哪些改變?

《楚漢傳奇》叔孫通劇照

三是治天下時,對陸賈的著作“未嘗不稱善”。

陸賈是漢代第一位力倡儒學的思想家。《史記·陸賈列傳》記載:陸生時時前說稱《詩》《書》。高帝罵之曰:“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生曰:“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

大意是說:劉邦得天下後,陸賈經常在劉邦面前稱引《詩經》《尚書》等儒家典籍,劉邦討厭儒生,因而罵道:“老子我是馬上打得天下的,要詩書有什麼用?”陸賈反駁說:“馬上得到天下,豈能在馬上治理!”

劉邦真的不讀書嗎?為了坐穩江山,他做了哪些改變?

《大風歌》陸賈劇照

陸賈以商周和秦朝的興亡為例,向劉邦說明行儒家思想、仁義道德的重要性。劉邦深以為然,便命陸賈著書論述秦亡漢興、天下得失的道理,以資借鑑。

陸賈寫了十二篇文章,呈給劉邦,每奏一篇,劉邦都為他極力點贊,“未嘗不稱善”,稱其書為“新語”。這為漢朝後來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奠定了一定的基礎,也為千百年來,中國封建王朝以儒家思想為治國的正統思想奠定了基礎。

可見,劉邦雖然自己不讀書,而且起兵之初對讀書人也有很多成見,但是他能因時而變,順應時代的發展,以問題為導向,從維護漢王朝統治為出發點,採用了以儒家禮制為規範禮儀、以儒家思想為正統思想等一系列具體可行的措施,而不再拘泥於原來的成見。所以總體來說,劉邦對文化發展的影響是積極的,而且他是第一個祭拜孔子的皇帝。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參考文獻:

《史記·高祖本紀》《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史記·留侯世家》《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