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宋朝文人為何不願娶公主?娶個兒媳,少個兒子,多位兄弟!

摘要:

我國曆史上一直以儒家的文化作為國學正統,而儒家最為倡導的就是仁義禮智信。其中一個禮字更是演繹到了極致,上至天潢貴胄、公侯大臣,下至販夫走卒,無論做什麼事情,儒家都對應有一套套繁瑣的禮儀制度,其中最重要的人倫在禮儀之中不可逆轉的上下之分。在一個家庭之中,長幼有序,尊卑有別。

宋朝文人為何不願娶公主?娶個兒媳,少個兒子,多位兄弟!

晚輩對長輩不可以有絲毫的不敬。媳婦兒在家要三從四德,還要賢良淑德。不可以對公婆有絲毫的不敬,但是凌駕於儒家人倫利益至上的還有皇權。宋真宗規定,皇室的公主嫁於駙馬之後,公主在夫家的輩分上升一等,也就是駙馬和自己父親是一個輩分的,也就是標題所說的娶了個兒媳婦之後,自己的兒子和自己平起平坐,成為了自己的兄弟。

宋朝文人為何不願娶公主?娶個兒媳,少個兒子,多位兄弟!

娶個兒媳,多個兄弟

說到起因,不得不提宋真宗,正是宋真宗下達了這個奇怪的聖旨,話說宋真宗封自己的姐妹宣慈長公主為魯國長公主,而後下嫁給了鎮寧節度使柴禹錫的孫子——左衛將軍柴宗慶,同時下達了一個聖旨,宣佈柴宗慶提升一個輩分,成為了柴禹錫的兒子。也就意味著柴宗慶和自己父親以後要以兄弟稱呼。還改了他們的名字,以符合他們的輩分。次年鄭國長公主下嫁給王克明之時,也受到了相同的待遇,不僅成為了爺爺王溥的兒子,還改掉了自己原來的名字王貽永。之後李勖娶了萬壽長公主,,真宗也下旨賜遵字,提高一個輩分,改名為李遵勖。正是宋真宗透過皇權強行改變了宗室的人倫,使得一時宋朝的文人對此抨擊不已。

宋朝文人為何不願娶公主?娶個兒媳,少個兒子,多位兄弟!

皇帝的女兒不愁嫁

古語云:“皇帝的女兒不愁嫁”,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當時封建社會的包辦婚姻之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找到一個門當戶對甚至家室更好的親家。而普天之下最好的家族自然是皇族,所以無數人都削尖了腦袋想當駙馬爺。但是娶了皇室的公主之後,公主在家中還要好生供養,也不必過分遵守苛責的禮法,尤其是公主下嫁之後,在公婆家中,還會提升一級輩分。即使這種制度保守當時文人的批評,但是想做駙馬的還是多數,所以即使有這種制度的存在,也不影響公主的下嫁。

宋朝文人為何不願娶公主?娶個兒媳,少個兒子,多位兄弟!

後來人的猜測

一直到趙頊即位後,才廢除了這種制度。他聽取了大臣的建議,豈能因為皇族的富貴,就強行改變民間的人倫禮法呢。於是下旨廢除此制,用來弘揚底層百姓中的正能量。但是後來人也對宋真宗的做法好奇不已,其中宋神宗對此作出的解釋是,皇帝因為心疼公主,不忍心公主在下嫁之後,對公婆行跪拜禮,才有了這種令人費解的制度。

宋朝文人為何不願娶公主?娶個兒媳,少個兒子,多位兄弟!

參考資料:《中國人口史·第三卷·遼宋金元時期》《宋史·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