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一字並肩王”的官職有多大?放到如今,和一種稱號差不多

長安多王侯,英俊競攀援。——杜甫《續古詩十首》

從古至今,權利是很多人一生都在追求的東西

。而在我國封建社會時期,做官的要求也是很苛刻的,需要認真讀書,參加科舉考試。這種方式也是幾乎所有平民百姓改變自身階級的唯一出路,古語“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也能看出來,在古代,讀書是大多數人最重要的東西。另外就是一些家裡曾經出過大官的人,可能會在長輩的推薦下,直接入朝做官。無論哪種方法,走到仕途,升遷主要還是以為官時的政績和上司的舉薦為主。很多人一生都在官場耗費心力,只希望手中的權利越來越大。而

在古代有一種聽起來官職特別高的稱號——“一字並肩王”,這種官職有多大?

放到如今,和一種稱號差不多,我們一起來細細探究一下。

“一字並肩王”的官職有多大?放到如今,和一種稱號差不多

古代的榮譽稱號

在古代時的官職雖然都是以品次來確定職位高低,其實官職是由兩種體系組成的。

一種就是有實質工作場所和內容的職官

,比如戶部侍郎、各種州府的提督等等,這些官職都是有自己要負責的具體職務和管轄範圍。

而另一種就是爵位

,比如王爺、侯爺這種。但這些官職都是有上限的,最高也就到一品。不過這種區分方法也是有弊端的,在古代時,我們都知道有了功勞,都會論功行賞,這也是官員們升官發財的好機會。可是

位於一品的大臣或者王爺,立下了大功勞,那還怎麼獎賞,金銀財寶這些人大多數也不缺,做官也已經到了權利頂端。

“一字並肩王”的官職有多大?放到如今,和一種稱號差不多

此時就會用一些稱號來對這類人封賞

,比如像太師、太子太傅等等,還有我們今天要說的

“一字並肩王”也是屬於這類的稱號,沒有實質性的官職,更多的是表達皇帝的恩寵

。得到這些稱號的人,雖然沒有什麼權利,但社會地位也不是一般官員能比擬的。尤其是“一字並肩王”,我們前邊說的那些,都是普通官員或者大臣能得到的榮譽稱號。但

並肩王的稱號,只有皇親國戚才有資格獲得

,沒有皇室血脈,其他人也只能想想了,可以說是古代社會體系中,最高級別的榮譽稱號。

“一字並肩王”的官職有多大?放到如今,和一種稱號差不多

嚴苛的爵位制度

在古代有著極為嚴苛的爵位制度,自下而上分為七個等級,

男爵、子爵、伯爵、侯爵、公爵、王爵、皇帝

。其中男爵是最底層的爵位,而王爵是除了皇帝之外地位最高的,這些人一般被稱為王爺,因為他們往往是皇帝的兄弟或者親緣關係很近的親戚。而在同一層次中,也有很多區別,象徵著地位高低。比如王爵中,一般諸如秦王、趙王、楚王這種,皇帝賜了封地的王爵,相當於當地的土皇帝。而兩字封號的王爵,要比這單字王爵地位更低一些,比如常山王、中山王等等。

“一字並肩王”的官職有多大?放到如今,和一種稱號差不多

而根據爵位制度,一字並肩王既然能稱王自然也是屬於王爵一類。

細究起來,在漢朝開始,統治階級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一般不會把王爵封給外姓。只會把王爵稱號封給皇室的人,那麼這個號稱能和皇帝比肩的王爺,是不是除了皇帝外的權利巔峰呢?其實不然,

在皇帝之下還有一個重要的階層,就是皇帝的繼位者——太子

。一般被封為太子的皇子都是作為皇帝繼承人來培養的,所以

作為未來的皇帝,自然等級要比永遠當不了皇帝的王爵更大。

“一字並肩王”的官職有多大?放到如今,和一種稱號差不多

出名的並肩王

在我國古代時期,出名的並肩王有很多,比如秦王李世民。而李世民作為成功越階的“一字並肩王”,更有傳奇色彩。

當時李淵登上皇帝寶座,自己的幾個兒子也受到封賞

。李世民被封為秦王,按照封賞制度,“秦、晉、齊、楚”這幾個在春秋戰國時期最為強大的國家,一般也作為王爵最高封號。

“一字並肩王”的官職有多大?放到如今,和一種稱號差不多

而作為秦王的李世民,也就意味著是一眾王爵裡的頂尖

,也體現出李淵對這個兒子的喜愛。另一方面,這也是李淵留下的手段,為了讓李世民和太子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來保護自己皇位不被兒子們覬覦,李淵索性就封了李世民“一字並肩王”,這也讓李世民的地位不弱於太子。所以放到今天來看,

“一字並肩王”的稱呼,差不多相當於一個國家領導階級的二把手,但也僅僅是名義上的

,實際的權利還是根據自身爵位和官職來計量。

參考資料:《續古詩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