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曾國藩為子孫留下勤儉家風,李鴻章留下鉅額財產,百年後效果如何

曾國藩與李鴻章這對師徒,都為大清的振興做了眾多努力,也憑藉著各自傑出的功績,成為了晚清中興名臣,為清朝續命數十年,他們身上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但是從根本上來講,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人。

曾國藩為子孫留下勤儉家風,李鴻章留下鉅額財產,百年後效果如何

曾國藩出身於湖南婁底的普通富農家庭,父親曾麟書從小就參加鄉試,直到43歲參加第17次鄉試時,才考中秀才,可見天賦很一般,而曾國藩從小就是由父親教導讀書,背一篇《岳陽樓記》花了大半個晚上都沒有背下來,以至於因此還遭到了小偷的嘲笑。

曾國藩為子孫留下勤儉家風,李鴻章留下鉅額財產,百年後效果如何

李鴻章出身於安徽省合肥的官宦家庭,父親李文安讀書比較晚,因此在科舉上的成就也比較晚,但到37歲時也已經考中進士了,並且是與27歲的曾國藩同榜登科,因此兩人有了同年之誼,在仕途上也比較順利,家境相當優渥。

曾國藩與李鴻章的這種出身不同,導致了兩人對待人生的態度有非常大的差異,曾國藩從小生活條件普通,同時學習在父親的教導下進步也比較緩慢,因此他對待包括學業在內的所有世間難為之事,主要就是下笨功夫。

曾國藩為子孫留下勤儉家風,李鴻章留下鉅額財產,百年後效果如何

在對待包括科舉之內的問題上,曾國藩所奉行的也是如此,屢敗屢戰,只要笨功夫下得足夠深,那麼自然能夠守得雲開見月明,最終他在考了七次秀才後成功考中,此後會試時失敗一次,於27歲時考中進士。

李鴻章出生時家境已經漸趨優渥,同時他在學業上的進步也非常快,儘管沒有表現出過目不忘的超能力,但是也不至於像曾國藩,背一篇不到400字的文章花掉大半個晚上都背不下來,17歲就已經考中秀才的李鴻章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非常自傲,自視甚高。

曾國藩為子孫留下勤儉家風,李鴻章留下鉅額財產,百年後效果如何

由於李文安與曾國藩有著同年之誼,因此李鴻章得以拜在曾國藩門下學習,得到了曾國藩的耳提面命,認為他是可以支撐時局的棟樑之材。李鴻章的表現也確實沒有讓曾國藩失望,他很快就考中了進士,並且於咸豐九年(1859年)進入曾國藩的幕府,為其出謀劃策並起草文書。

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曾國藩發現了李鴻章與自己的本質性區別,自己本性厚重,雖然未免有失靈動,但也因此不犯大錯,遇到危機時也能夠苦苦撐住,最為注重的是人的修養,也就是“道”;李鴻章則仗著自己聰明,自幼沒受過什麼苦,而有著很深的輕浮之氣,儘管遇事時可以憑藉一時的聰明度過難關,但在根本上卻無有補益,眼裡能夠看到的只有“術”。

曾國藩認為這樣下去並不利於李鴻章的發展,因此想了很多方法磨練他的性子,意圖要讓他的個性變得厚重,比如說在李鴻章來見自己的時候,故意在那裡洗腳讓他等著,比如說讓一群人跟他辯論思想,讓李鴻章不至於每每提出一個獨到見解便洋洋自得。

曾國藩為子孫留下勤儉家風,李鴻章留下鉅額財產,百年後效果如何

這樣長時間下來,李鴻章的個性也確實是有了很大改善,後來功成名就的李鴻章,想起曾國藩的教誨時,飽含深情地說道:“從前歷佐諸帥,茫無指歸,至此如識指南針,獲益匪淺。”

很顯然,在曾國藩幕府的那段時間,李鴻章的進步是肉眼可見的,他不再是如青年般輕浮冒進,漸漸有了踏實之氣,但是“重術輕道”的這個根本問題,卻並沒有發生太多的變化,這一點體現在他對子孫的遺留之物上就非常明瞭。

曾國藩“重道輕術”,做事情講究的是從根本出發,不去關注那些表面上的細枝末節,在對待子女的教育方面也是如此。

曾國藩為子孫留下勤儉家風,李鴻章留下鉅額財產,百年後效果如何

曾國藩認為子女能否開心幸福,能否讓曾家長保富貴,最為重要的是子孫的品性,而子孫的品性則基本由長輩們所表現出來的家風所決定,至於給孩子們留下金銀財寶反而沒有什麼用,若是子孫有能力那麼自己就能夠掙到錢,若是子孫沒能力,有錢也守不住,反而還容易帶來災禍。

因此曾國藩在世的時候,非常留心的一件事情就是致力於給子孫留下勤儉家風,自己過著很勤儉的生活,帶動並督促著弟弟們也不能貪圖安逸奢侈,哪怕是人在外地打仗,也不忘寫信回去,讓弟弟們督導子侄們讀書練字、下地幹活,讓曾家真正形成了勤儉家風。

李鴻章在對待子女教育的問題上,所採取的措施則與曾國藩截然不同,他並沒有花費太多苦心去教導子女,同時自己的生活也過得很是奢侈,讓子女們從小就過慣了奢華的生活。

李鴻章為官期間,有“宰相合肥天下瘦”的說法,他利用職務之便,大手筆往自己家裡撈錢。在他去世以後,深得曾國藩器重的教育家容閎,在《容閎回憶錄》中透過自己對李鴻章的日常交往,以及其表現出來的一些財務活動,認為其給子孫留下了至少四千萬兩的白銀。

曾國藩為子孫留下勤儉家風,李鴻章留下鉅額財產,百年後效果如何

當然這個說法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而梁啟超則認為李鴻章所留下來的遺產,應該是數百萬兩。在這兩人之外,還有很多的學者也對李鴻章遺產進行了推算,基本上都是在數百萬兩到數千萬兩之間,反正沒有低於百萬兩的。

而且李鴻章去世以後,他的子女們進行分家時所遺留下來的《分家合同》也佐證了這一點,李鴻章去世時在安徽一共有著價值300萬兩的6萬畝田地,此外還有著數之不盡的住宅、商鋪、當鋪等等,儘管具體數目不確定,但其留下了鉅額財產卻是肯定的。

曾國藩給子孫們雖然也留有一定財富,但肯定沒有李鴻章那麼誇張,他最為看重的還是勤儉家風,而李鴻章最為看重的顯然是財富,這兩者之間區別很大,那麼在曾國藩與李鴻章去世以後,這不同的兩種遺產所產生的效果如何呢?

如今距離曾國藩與李鴻章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一百多年,曾國藩家族中湧現出了無數的人才,如外交家曾紀澤、數學家曾紀鴻等等,每一代都有傑出人才出現,如今已是百年望族。

曾國藩為子孫留下勤儉家風,李鴻章留下鉅額財產,百年後效果如何

李鴻章的後人中最出名的則是曾外孫女張愛玲,張愛玲筆下有過很多家庭長輩如何敗家的文章,李鴻章的後人中也確實是有很多敗家子,最典型的如其孫子李子嘉,每天按月領零用錢,沉迷黃賭毒不可自拔,在零花錢不夠用以後,就開始敗家產,最終敗光家產在窮困潦倒中去世。

曾國藩與李鴻章在對待子女教育的經驗教訓上,還是值得後人借鑑學習的,凡事都要像曾國藩那樣從根本的“道”去思考問題。

家長最希望子女能夠成為怎樣的人,過上怎樣的人生,當然是希望孩子能夠擁有平安、健康、快樂的人生,所謂希望孩子能夠有很多錢,那不過是表面現象而已,本質上還是希望孩子能夠不因錢而受苦,可以擁有很快樂的生活。

曾國藩為子孫留下勤儉家風,李鴻章留下鉅額財產,百年後效果如何

而孩子之所以能夠擁有快樂的生活,那其實不是由錢來決定的,而是由他的內心決定的,所以曾國藩為子孫留下勤儉的家風,讓孩子們能夠踏踏實實創造價值、享受快樂,家族反而人才輩出;而李鴻章為子孫留下鉅額財產,結果卻只是養出了大批的蛀蟲。

現在也有很多父母,在教導子女時不會從本質上去思考問題,不思考如何培養出孩子勤奮、節制、好學、善良的品格,而是一味地追求學區房、名校、補習班,讓孩子在一個又一個補習班中奔波,這其實也是脫離了“道”而去追求“術”的表現。

參考資料:《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傳》、《李鴻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