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什麼一定要殺害於謙?

明朝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晚上,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趁景泰帝病重之際,從南宮擁立太上皇朱祁鎮復辟登基,重新奪回了皇帝的寶座。

朱祁鎮復辟後,對擁立他重新登基的人進行了大加獎賞,石亨等人竟然被封了公爵。而對於沒有支援他的很多大臣,則進行了殘酷的懲罰。大學士王文、兵部尚書于謙被殺,抄沒家產,其他的閣臣陳循、王直、商輅等人,或被貶謫,或被罷免。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什麼一定要殺害於謙?

朱祁鎮為什麼要殺害有大功的于謙呢?這都是因為權力。電影《八佰》中說,戰爭的最後都是因為政治,那政治的爭鬥最後都是因為權力。

朱祁鎮猶豫,石亨、徐有貞等人堅決要殺于謙

于謙組織北京保衛戰,為明朝守住了江山,這一大功自不必細說。對朱祁鎮個人而言,他能夠順利從瓦剌返回明朝,也是于謙出了不少力的。

朱祁鎮在草原待了一年多,也先把他攥手裡,啥大用也沒有,明朝這邊人家也相安無事的。於是就想把這尊神給送回去,可是請神容易送神難呀,這邊滿朝大臣倒是挺熱心,請求接回朱祁鎮。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什麼一定要殺害於謙?

但是在皇位上的那位朱祁鈺不樂意了,當初我就不願意當這個皇帝,是你們要死要活非把我推上來的,現在沒事了,我哥要回來了,是讓我給他讓位的意思麼?你們都玩呢?

這時候于謙站出來,勸解朱祁鈺,現在皇位已經確定了,就是你了,不會再進行更改了。你哥回來也還是太上皇,如果他回來想奪取你的皇位,我們也都是站你這邊的。經過這麼一番勸解,朱祁鈺才同意派人把朱祁鎮接回來,要是沒于謙這番話,朱祁鎮指不定要在草原放多久的羊呢。

朱祁鎮重新坐上皇位後,石亨和徐有貞等人誣陷於謙、王文想要擁立襄王的兒子為太子,意欲圖謀不軌。希望朱祁鎮以此殺害於謙,請求殺害於謙的奏疏遞上去後,朱祁鎮心裡猶豫不決,認為于謙對朝廷勞苦功高,不應被殺。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什麼一定要殺害於謙?

但是徐有貞、石亨等人,極力勸說朱祁鎮殺害於謙,挑唆說于謙是不願意朱祁鎮重登皇位的,如果不殺于謙,那麼復辟之事就名不正言不順。最後朱祁鎮被說動,下決心殺害於謙,在崇文門將於謙斬首。

于謙權勢日盛,遭受很多人嫉恨

土木之變,明朝中央權力機構經歷了一場浩劫,大批文臣武將戰死。從兵部侍郎火線提拔為兵部尚書的于謙表現得極為優秀,不僅穩定了朝局的動盪和混亂,安定人心。

同時迅速組織起明軍的反擊力量,在北京保衛戰中大敗瓦剌,穩定了明朝當時接近崩潰的局勢。因此于謙迅速獲得了剛剛被擁立為皇帝的朱祁鈺的信任和器重。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什麼一定要殺害於謙?

在景泰朝,皇帝朱祁鈺十分信任於謙等大臣,基本是言聽計從的,甚至於很多人事任命上,都要偷偷諮詢于謙。但是這種信任和器重,卻招來了很多人都嫉恨,其中以都察院的官員最多。

于謙在擔任兵部尚書期間,遭到了無數來自都察院的彈劾,認為于謙專權,這些誣陷都在朱祁鈺的力排眾議中被壓下來了。

但是並不能打消他們心中的嫉恨,他們時刻都在等待機會再度發難,所以奪門之變參與的官員以都察院居多,意圖透過擁立之功獲得更高的權勢。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什麼一定要殺害於謙?

奪門之變,野心家策劃的政治豪賭

奪門之變發生在景泰八年,朱祁鈺巡遊郊外後,突發惡病,病情嚴重,返回宮中後,將隨行的武將石亨召到跟前,交代了一番事情,石亨都一一答應了。

石亨看到了皇帝的病態,猜測皇帝必然命不久矣,自己在心裡打起了算盤。認為皇帝病重後,不論朝廷決定離開誰,都和他們這些武將沒關係,如果擁立太上皇復辟,那自己一定是大功。 於是找到徐有貞、楊善等與于謙有矛盾的朝廷大臣,連夜趕到南宮,將太上皇朱祁鎮迎接進紫禁城,至奉天殿登上皇帝位。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什麼一定要殺害於謙?

這場政變,離不開一個很重要的人物,那就是石亨。石亨曾在邊軍中擔任將領,在正統年間,就立下很多功勞,在土木之變的浩劫中,很幸運沒有戰死,逃回了北京。

回到北京後,當時于謙臨危受命,以兵部尚書主持北京的軍備防務工作,可能是正值用人之際,也可能是于謙看到了石亨的才能。沒有因為土木之變而對石亨處罰,這是很少見的,土木之變中牽涉的大部分將領,都被于謙處罰了,即使是已經戰死的,也沒有放過的,可以說于謙對石亨是有不殺之恩的。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什麼一定要殺害於謙?

到北京保衛戰的時候,于謙又對石亨委以重任,任命為右都督,掌管五軍大營,防守北京的重要城門。在北京保衛戰中,石亨也沒有辜負于謙的信任,大破瓦剌軍,因功被封侯。

明朝武將的最高職位是左都督,可以說此時石亨的職位已經到達武將的巔峰了。那麼他為什麼還要策劃這起奪門之變呢?

因為即使他已經是最高職位的武將,但是從土木之變後,他的頭上還是壓著一個兵部尚書。此前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平行,兵部負責軍隊的後勤管理,五軍都督府負責軍隊的排程指揮和日常管理。

但是這種平衡因為土木之變被大破,五軍都督府的權力被兵部收走了,所以石亨他這個都督做得也是比較憋屈的。而石亨也是一個野心勃勃的人,不甘心一直被壓著,不惜忘恩負義,陷害於謙。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什麼一定要殺害於謙?

于謙等大臣對奪門之變的態度呢?

朱祁鈺登上皇位後,起初太子依然是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朱祁鈺坐穩皇位後,就不想再把皇位還給侄子了,想傳給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當時群臣反對,朱祁鈺愣是頂住壓力,把自己的兒子立為太子。

在這反對的群臣中,于謙肯定也是在其中的,從後來朱見深繼位後,對於謙的冤獄進行平反,可見當時他與于謙之間是有恩情的。

而且就在奪門之變的正月十六日白天,于謙與吏部尚書王直等人,已經寫好奏疏,計劃在朱祁鎮復辟的當天,奏請朱祁鈺立朱見深為太子。就本質而言,朱祁鎮的奪位,其實還是奪了自己兒子的皇位罷了。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什麼一定要殺害於謙?

所以于謙等人對於皇位歸還朱祁鎮一脈是持支援態度的,可能也不太想讓朱祁鎮再當皇帝了,而是希望直接由他兒子繼位了。

很多人奇怪,于謙等人手握大權,對於奪門之變就沒有反抗嗎?于謙在兵部尚書任上,極為重視對軍隊的改革和掌控,對於奪門的政變他是有能力將其撲滅的。

所以說,奪門之變本質是一場當時對自己地位不滿意的野心家們,發起的一場政治豪賭,其目的在於提升自己的政治權益。

于謙的地位成為了阻礙他們獲得更多政治權力的一座大山。對於石亨來說,他想扳倒于謙,自己獨攬兵權。對於徐有貞、楊善及都察院的參與者,于謙是他們的政敵,所以他們都極力地想置於謙於死地。

奪門之變後,朱祁鎮為什麼一定要殺害於謙?

而朱祁鎮對於殺不殺于謙,其實心裡也是很糾結的,他明白于謙的安定大局的功勞。要說他恨不恨于謙,也恨,他恨所有在景泰朝的重臣,但要說殺,還是下不了這個決心的。

但是在他身邊圍了一群希望于謙死的人,在他猶豫的時候,都在痛下殺手,沒一個為于謙說好話的,都是一幫政治投機分子。所以最後也造成了于謙的悲劇,對朱祁鎮來說,也是悲劇,當了一輩子皇帝,幹了兩件讓人罵一輩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