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吳三桂為什麼謀反失敗?

在康熙十二年,吳三桂舉兵反清,而且聲勢浩大,立刻取得了其他兩位藩王的響應。此外孔有德的女婿孫延齡也起兵響應,還有貴州、陝甘都有吳三桂的人馬起兵響應。

而且吳三桂的速度還真的快,在掌握雲貴兩省以後,他開始佈局奪取天下。首先讓手下大將王屏藩攻佔四川,其次讓大將馬寶帶兵攻入湖南。

常德、長沙、岳陽、衡陽,幾乎是在兩個月的時間裡,全都落入了吳三桂之手。此外四川巡撫羅森、提督鄭蛟麟宣佈投降吳三桂,整個四川也被吳三桂攻佔。

此後孫延齡、耿精忠等人也都開始有了動作,尤其是陝甘的王輔臣,他在康熙十三年突然兵變,殺掉了康熙派來的陝西經略莫洛。

一時間,清王朝危如累卵。在康熙的謀劃中,只有在湖北對付吳三桂的戰事取得勝利,那麼這場災禍才能避免,因此康熙幾次想要御駕親征。

在如此大的優勢面前,吳三桂本該直搗黃龍,一舉拿下京城。可是他為何長期在衡陽徘徊,最後錯過了成功的最佳時機呢?我認為有這麼幾點原因。

吳三桂為什麼謀反失敗?

一、康熙對全國的佈防,快準狠,拖住了吳三桂的步伐。

康熙十二年11月21日宣佈反叛,1個月以後,這個訊息才傳到京城。可想而知吳三桂利用這1個月的時間,打下了多少城池。這也就是吳三桂事業上升期中速度最快的一個階段,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可是等到康熙緩過勁兒來以後,情況就不同了,康熙在應對吳三桂叛亂的時候,給出了以下的應對政策:

第一,暫緩撤藩,也就是為了穩住當時還沒有反的耿精忠和尚可喜。給他們一點希望,也就沒人願意提著腦袋造反了。這一政策對尚可喜的效果是,不錯的。

第二,新任的雲南提督桑峨,你也別去雲南上任了,直接去前線做湖廣提督。此外雲南總督鄂善也留在湖南,跟湖廣總督蔡毓榮一起穩固地方,應對吳三桂大軍。

第三,讓西安將軍瓦爾喀帶兵進入四川,以防止吳三桂的人馬從四川趁虛而入。可惜瓦爾喀在圍攻保寧的時候病逝了。因此這一策略沒能成功。

第四,為了穩住吳三桂昔日的那些手下人,康熙特地頒佈諭旨,表示這次叛亂只是吳三桂的個人行為,絕不追究任何跟他相關的舊部。哪怕家裡有親戚在吳三桂手下當差,那也不會受到任何株連。穩定天下人心,這一招就很奏效了。

第五,不斷向前線派兵,吳三桂三面開花之際,康熙只針對他在湖南湖北的這一支主力。所以派遣大軍駐紮荊州,防止吳三桂北上。

第六,把吳應熊和他的手下們全家都給摁在京城,手裡有個人質,那就不慌了。

第七,穩住陝西總督哈佔,還有提督張勇和王輔臣,對他們恩賞了一番。但是效果很不明顯,哈佔是自己人,沒什麼問題,張勇也算忠心,可惜王輔臣卻不行,居然宰了康熙的使者莫洛。

這麼幾條策略,有用的佔據了大多數。至少這個時候康熙沒有慌,而是第一時間做了如此充分的準備,這是值得點讚的地方。也正是因為康熙補救及時,所以才會讓吳三桂長期在湖南湖北戰場停滯不前。

吳三桂為什麼謀反失敗?

二、吳三桂的勢力被康熙逐一剪除。

看似聲勢浩大的三藩之亂,其實你仔細看看,也就只有剛開始的表現非常突出,時間長了以後,吳三桂集團內部都出現了不少問題。

吳三桂為什麼謀反失敗?

問題一,吳三桂把孫延齡給吃了。

孫延齡靠著媳婦兒孔四貞的關係,才有了廣西的藩地。所以在孔四貞的一再要求下,孫延齡果然慫了。而吳三桂早就想要吞併廣西,所以不僅誅殺了孫延齡父子,而且還殺了廣西巡撫馬雄鎮全家,徹底奪取了廣西。

看似增強了實力,但是卻得不償失。不僅孫延齡的部下們多數投降了清廷,也讓其他跟著吳三桂乾的人,感到心寒。

問題二,鄭經和耿精忠內訌。

耿精忠的屬地在福建,而鄭成功的兒子鄭經,一直霸佔著臺灣。這兩家靠得太近了,所以過去總有摩擦。

吳三桂起兵後,他們倆握手言和,表示共同反清。可是正當耿精忠打算吞了浙江,在前線用兵的時候,鄭經居然在背後偷襲了福建的地盤。結果氣得耿精忠索性撂挑子不幹了,直接投降清朝了。

問題三,王輔臣被康熙搞定了。

王輔臣所佔據的陝甘也不是鐵板一塊,哈佔雖然沒什麼作為,但好歹是滿洲人,不可能投降王輔臣。張勇在對抗王輔臣的時候,是立下大功的。

先是,上命莫洛統綠營步旅下四川,嗣慮巴蜀道險,令貝勒洞鄂率滿洲騎兵兼程繼進。軍未至,是月庚寅朔,癸巳,輔臣煽所部噪餉,襲劫莫洛。莫洛督兵擊卻之。甫定,輔臣復率悍黨至,炮矢雨坌,莫洛被創,卒於軍。——-《清史稿》

吳三桂派來支援王輔臣的人馬,三次被張勇擊敗。此外寧夏兵變以後,張勇舉薦趙良棟為寧夏提督,又保住了寧夏。

在張勇背靠甘肅,與吳三桂援軍交戰的時候,康熙派遣大學士圖海又帶兵前來。首鼠兩端的王輔臣,在驚嚇之中選擇在此降清。不管真心與否,這對吳三桂來說打擊太大了。

吳三桂為什麼謀反失敗?

三、吳三桂去世,給吳三桂大軍沉痛一擊。

伴隨著康熙十五年,王輔臣的叛亂被平息。支援吳三桂的人馬,逐漸開始動搖了。這一年的10月份,耿精忠選擇投降,第二年的3月份尚之信也選擇投降。

所以先前在三藩手裡的廣東、福建、浙江、陝甘都再次回到了清軍手裡。按道理這個時候康熙勝券在握,早就應該對處於湖廣之地的吳三桂大軍進行合圍了。

可情況還真的不是這樣,就算是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清軍和吳軍,依舊還是長期在湖廣戰場僵持著,誰也沒有明顯的突破口。

主戰場沒有突破,這對一開始就打算親征,把主戰場當成關鍵的康熙來說,無疑是戰略失誤一般的打擊。吳三桂為了穩住湖廣戰局,索性就在衡陽稱帝,建立了周朝。

可是萬萬沒想到,吳三桂在衡陽稱帝這件事,改變了戰局。因為他這麼做,無疑就是讓出了湖北和湖南北部,使得清軍不斷收復失地。

在這生死關頭,吳三桂突然就去世了!吳三桂在康熙十七年8月去世,給吳軍非常巨大的打擊。因此清軍利用這個機會,在湖廣打出了聲威,迫使吳軍收縮兵力,向雲貴退卻。

吳三桂為什麼謀反失敗?

四、陝兵入川,一錘定音!

正當康熙的主力在湖廣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陝甘的兵馬也不甘寂寞。當時寧夏提督趙良棟主動請纓,要求帶兵入川。

在圖海的安排下,陝甘兵馬分為四路進入四川。其中趙良棟從徽縣走棧道入川,一路上戰無不勝,陸續拿下了密樹關、黃渚關、徽縣、略陽、陽平關、沔縣,戰功大到可怕。

良棟擐甲,驟馬亂流而渡,師從之,敵發炮,傷數十人,無回顧者。三桂兵錯愕奔潰,逐之過青川,敗之石峽溝,再敗之青箐山,下龍安府,渡明月江,經綿竹。三桂兵盡潰,所置巡撫張文德及其將汪文元等皆降,遂覆成都,蓋出師甫十日。——-《清史稿》

在白水壩一戰中,趙良棟身先士卒,鼓舞士氣,取得了巨大勝利,此後又佔領綿竹,最終攻克成都。拿下如此戰績,距離趙良棟出兵,才不過10天而已。

因此趙良棟直接被康熙任命為雲貴總督,加兵部尚書銜,負責征討雲南。吳軍不僅在湖廣失利,在四川也是全線潰敗,所以早就沒了任何士氣。

此後趙良棟帶兵直奔雲南,為攻克昆明,立下了不世之功。可以說,陝甘的兵馬入川,是徹底蕩平三藩之亂的直接因素。

吳三桂前期迅速發展,但是中後期一直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這是很要命的事情。在湖廣戰場上,吳三桂被拖太久了。

當時他分散了一部分兵力到了四川和陝甘,所以才會遇到如此窘境。我看如果當初他能集中兵力,到了長江也別飲馬了,直接渡江,那局面可就打開了。

可惜他沒想到這一點,一味地想要三面開花,最終沒有一面是有絕對優勢的。後來被康熙各個擊破,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