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水滸傳》中晁蓋為何註定命喪曾頭市?

《水滸傳》中晁蓋為何註定命喪曾頭市?

(晁蓋)

晁蓋彌留之際才意識到,當他率部下山攻打曾頭市時,就已經走向他命中註定的滑鐵盧。

攻打曾頭市的表因,是為梁山爭回面子:曾頭市曾家五虎黑吃黑劫奪了段景住盜取的“照夜玉獅子馬”,且大言不慚要“掃蕩梁山清水泊,剿除晁蓋上東京。”是可忍,孰不可忍!作為梁山老大的晁蓋理所當然要踏平這小小的曾頭市。

不過,晁蓋親自出馬,還有其深層動機。

《水滸傳》中晁蓋為何註定命喪曾頭市?

(宋江)

(一)奪回權力

在此之前,晁蓋已經出離憤怒了!他必須奪回梁山一把手的話語權和指揮權。

自從宋江上山後,每逢梁山大小重大軍事行動,宋江都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輕動,小弟願往!”為由,將寨主晁蓋活生生釘死在替補席上。幾番征討大捷後,梁山威名遠播,江湖只知及時雨,世人誰識晁天王?宋江聲威日隆之日,正是晁蓋倍感失落之時。

晁蓋曾進行過一次軟弱的抗爭:軍事會議決定攻打青州時,他主動請纓,率部下山。不料聚義廳裡,眾頭領對他的請求充耳不聞,鴉雀無聲,無人響應;而當宋江提出帶隊出征時,“說言未了,廳上廳下一齊都道:‘願效犬馬之勞,跟隨同去。’”一股寒意從晁蓋心底蔓延開來,他分明感到自己被架空成聚義大廳外那面孤獨迎風的旌旗,象棋中困守九宮格的老帥。

段景住獻“照夜玉獅子馬”被劫奪時,竟對曾家五虎“稱說是梁山宋公明的”。晁蓋的隱忍在此時終於徹底爆發,他當然不在意馬的歸屬,但他無法忍受這般公然的羞辱與漠視。為了梁山威名,更為了證明自己,他必須出征立威,洗雪恥辱。因此,宋江越是苦諫,晁蓋愈發憤怒,終於一意孤行,莽撞下山。可惜因了意氣用事而昏招迭出,最終一敗塗地,被暗夜混戰中飛出的一支弔詭的藥箭射中面門,不治而亡。

《水滸傳》中晁蓋為何註定命喪曾頭市?

(二)氣量偏狹

晁蓋自然是條恩怨分明、俠肝義膽的好漢。為感謝宋江當初“擔那血海般干係,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的大恩大德,晁蓋不惜幾次讓位報恩,光明磊落,義薄雲天。但在他威武豪爽背後,依然隱藏著一個“皮袍下的小”——偏狹。

他聽宋江的親信花榮說起“呂方、郭盛兩個比試戟法,花榮一箭射斷絨絛,分開畫戟。晁蓋聽罷,意思不信,口裡含糊應道:‘直如此射得親切,改日卻看比箭。’”大庭廣眾下受到這般輕視,使初上梁山的花榮很受傷,只得射雁立威,搬回面子。

楊雄石秀上梁山入夥,晁蓋“細問兩個蹤跡”後卻喝令斬首,因為他們“把梁山好漢的名目去偷雞吃,因此連累我等受辱。”內心深處,晁蓋是因為惱怒這三人目無尊卑,盜用組織名義為非作歹,也有以儆效尤之意。但這把無名火的真正誘因,卻是祝家莊前招搖的那幅對聯“填平水泊擒晁蓋,踏破梁山捉宋江”。寸功未建的宋江與勞苦功高的他相提並論,晁蓋豈不鬱悶!於是他漸漸懷疑宋江在處心積慮架空他。

《水滸傳》中晁蓋為何註定命喪曾頭市?

在隨後梁山事業蓬勃發展過程中,宋江求賢納士委曲求全的做派與晁蓋的恩怨分明寧折不彎的性格,不可避免發生了嚴重衝突。雖然雙方依然兄弟相稱,但晁蓋已經認定眾頭領與他貌合神離,虛與委蛇,對宋江卻忠心不二,唯馬首是瞻。於是,晁蓋遲早要下山一戰,缺少的只是合適的藉口罷了。曾家五虎主動把戰機送到晁蓋面前,晁蓋出手了!

情報顯示,曾頭市“聚集著五七千人馬”,將領有曾家五虎和兩個教師爺。但晁蓋將幾千人馬看成烏合之眾,七名武將也視如草芥。曾頭市地方武裝既然敢於口出狂言與梁山為敵,必然有恃無恐。被怒火燒昏頭腦的晁蓋明顯忽略了這一點,只“點起五千人馬,請啟二十個頭領相助下山。”

意氣用事,草率出兵,驕傲輕敵,晁蓋焉能取勝?

《水滸傳》中晁蓋為何註定命喪曾頭市?

(三)平庸助手

再看晁蓋“請啟”之將:此時山寨上共有頭領六十二人,人才濟濟。晁蓋卻棄用一流軍師吳用和公孫勝,不帶二等謀士朱武與樊瑞,請啟了二十名打手,其中參與過智取生辰綱和火拼王倫的老部下就佔了一半。

這幫弟兄政治上固然可靠,但手段一般武藝平平者眾,智勇雙全能征慣戰者寡,所以梁山部隊與曾家軍交鋒,初戰扯平。二次交手,晁蓋被曾塗逞口舌之利刺激得如同見了紅布的鬥牛,全然忘卻主帥身份,居然“挺槍出馬,直奔曾塗,”引發一場大混戰,“兩邊各皆折了些人馬”,各得一分。

第三次對陣,晁蓋採納林沖“直去市口搦戰”的武夫戰術,對方卻針鋒相對閉門不出採用烏龜戰術應對。晁蓋自身破敵乏術,身邊更無智謀之士。既想不到呼延灼孫立等經驗豐富的戰將研究戰術,更不會發揮石秀特長暗探曾頭市虛實。一連三日“每日搦戰”,梁山士氣由衰而竭,曾頭市卻得以從容制訂應對之術,晁蓋在這場博弈中已落下風。良莠不分、用人不當的晁蓋豈可不敗?

《水滸傳》中晁蓋為何註定命喪曾頭市?

第四天,不善於使計的晁蓋終於被善於使計的敵人算計了。兩名曾頭市間諜僧人溜到晁蓋大營,搖唇鼓舌,引誘晁蓋前去劫寨。晁蓋被僧人一句“曾家未必贏得頭領大軍”奉承得忘乎所以,將“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軍事常識拋到腦後,在對曾頭市兵力部署和村落地形一無所知的情況下,頭腦發熱就要劫寨。在林沖苦諫下,晁蓋才保留了一半的戰略預備隊。兵分兩路,貌似保險,實則兇險萬分:孤軍深入,勢單力薄,路徑生疏,敵情不明,易於被各個擊破。晁蓋兵馬未動,敗局已定。

按理說,主帥身先士卒,士兵必然奮勇爭先。但帥如軍旗,同為軍中魂,豈可親冒鋒鏑矢石?晁蓋負氣出徵,心浮氣躁,已犯為帥大忌。但真正把晁蓋逼到絕地的,還是他偏狹的氣量。精明的林沖提醒興沖沖要去劫寨的晁蓋“其中莫非有詐”時,他生硬地回答:“今晚我自去走一遭。”

《水滸傳》中晁蓋為何註定命喪曾頭市?

晁蓋言下之意何在?原來,久攻不克,晁蓋非但沒有檢討自己戰術失當,反而懷疑眾將出工不出力,所以才決定親自出馬以求一鼓盪平。他拒絕了林沖的自告奮勇,滿腹牢騷道:“我不自去,誰肯向前?”這話的此弦外之音更使眾將心寒:“你們隨宋江出征爭先恐後,跟我打仗袖手旁觀!我只好自己一馬當先了!”如此尖酸的言辭出現在出徵之際,未免過於負氣,難免大失人心。

陷進敵人的埋伏圈後,晁蓋一馬當先率部突圍,不幸中箭。群龍無首,曾頭市人馬又分四五路殺來,梁山軍馬混戰中“又折了五七百人,大敗虧輸。”晁蓋回山後,“水米不能入口,飲食不進,渾身虛腫。”肉體雖然無比痛苦,但神志卻倍加清晰。因此,迴光返照之際,晁蓋留下了一個與那支藥箭同樣弔詭的遺言:“若那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

晁蓋偏狹的性格在這個遺言中暴露無遺。他理所當然認為,這個遺言就是囚禁宋江一生的樊籠。眾所周知,以宋江的低微武藝,欲活捉射箭者,其難度不啻於“挾泰山以越北海”,因而從根本上排除了宋江接班的一絲可能性。然而,這條鋼筋鐵鎖般的遺言,最終依然被梁山弟兄們“當作蜘絲一般輕輕拂去”,宋江依然眾望所歸坐上了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將梁山眾將帶進宋江新時代。

《水滸傳》中晁蓋為何註定命喪曾頭市?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