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水滸中這三人最早看透宋江,一人得道,一人逍遙,一人稱王!

俗話說“

亂世出英雄

”,當一個時代捲入混亂與紛爭的時候,常常伴隨著的是社會的巨大變革。而在其中,往往讓有志之士得以實現心中的報復,能成為名垂青史的人物。

在周而復返的社會發展中,湧現出了大量英雄兒女,而在其中也不乏被時代浪潮淹沒的人。

《水滸傳》

裡的

宋江

,就是被後人掩卷喟嘆的既被時代的浪潮捧起,又被自身矛盾的性格所鐐銬的一位英雄。

他帶領了梁山泊一百零八好漢雄霸一方,而又高開低走地向對朝廷俯首稱臣,逐漸磨滅殆盡了水滸群雄。

不過裡面也不乏聰慧之士,能夠明眼看局勢,及時脫身,成就了自我。

入雲龍歸道

入雲龍公孫勝

其實是《水滸傳》裡相當特殊的一個人物,他是第一批和晁蓋一起上梁山的好漢,而他也是

第一個離開梁山

的人。在忠義堂排座次的時候,他排名第四,上應天閒星,甚至擔任了掌管機密的軍事。

水滸中這三人最早看透宋江,一人得道,一人逍遙,一人稱王!

而這樣的有權有勢,竟然因為師傅的一句

“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就叫回了他,不禁讓人感到奇怪,甚至有讀者說是施耐庵怕他道法太強把現實主義作品變成魔幻現實主義,而讓他卸甲歸田。其實只是因為他以及師傅戴宗的

敏銳觀察力和政治嗅覺

公孫勝是挑起

“智取生辰綱”

事件的主謀,可以說是《水滸傳》的開端,正是他想好了計謀才說服了晁蓋等人的參與。

他們打跑官兵後逃到梁山泊上,也是他計劃之中的一步。而晁蓋當上老大,他也心服口服,畢竟自己算是元老級別,屬於梁山泊的三當家,與吳用共掌兵權。

這個時候的他,是懷抱著自己的

“革命理想”

的。他不同於一起作案的劉唐和三阮兄弟,他搶劫生辰綱不是為了當土匪強盜,填飽自己口袋,而是為了獲取革命建設準備的資金。

公孫勝所想的梁山泊是和他從道教所學的

“濟世”

理論相結合的,既然這世間這麼混亂,朝廷這麼不公,我就要推翻它或者改善它,救

人民於水火之中

水滸中這三人最早看透宋江,一人得道,一人逍遙,一人稱王!

這一點上,他甚至與晁蓋做強盜能當一天是一天的淺短目標都不同。他想要的是像前輩張角或者晚輩洪秀全那樣轟轟烈烈、驚天動地有一番事業的革命。

而宋江的上山

擊毀了他的信念

,他一眼看出了這

“孝義黑三郎”

的政治抱負。出身正派、做過小官的他一開始就是想的是招安路線。

而所作所為都是為了幫助自己贏取民眾呼聲,以及集團更為強勁博得朝廷信任而已。而宋江的為人、才智,並不輸於晁蓋,以後定在梁山泊話語權會越來越大,公孫勝不想看到這樣的投降主義最終擊碎自己的理想信念。便在宋江上山吃慶功宴的時候,就藉故回家看母親離開了梁山泊。

水滸中這三人最早看透宋江,一人得道,一人逍遙,一人稱王!

儘管後來宋江攻打高唐州陷於太守高廉的妖法,被迫又請公孫勝出手相救,而他在老師的指導下戰勝。老師也放了他下山輔佐宋江

“保國安民,替天行道”

,因為此時的梁山泊仍處於如日中天,不斷壯大的階段,公孫勝仍看到革命的希望,便欣然加入。

不過羅真人預言“

逢幽而止,遇汴而還

”,讓他到汴梁就離開梁山幫。他當時已經看透自己作為“晁蓋派”心腹元老已經慢慢被宋江集團架空,而自己的革命理想也逐漸因為

宋江的得勢而沒落

,便藉機離開了梁山軍,返回二仙山跟隨

羅仙人

繼續深造。

抱得美人歸

歷史上足智多謀的英雄人物有很多,可更為難能可貴的在於學會功成身退。當時招安後的梁山軍基本上分為兩個軍團,

宋江和吳用

率一軍,

盧俊義和燕青

率一軍。

雖然這也是朝廷平衡勢力的手法,不過也可見盧俊義率兵的能力其實是可以和宋江吳用分庭抗禮的。而他的親信家僕便是燕青。燕青一開始是

登徒浪子

,後來被盧俊義收留,多次救盧俊義性命,也一齊加入了梁山泊。

可要說這盧俊義機智勇敢,卻在關鍵時刻就比僕人燕青棋差了一著。當時征戰方臘班師回朝的時候,在京城門外的最後一夜。燕青偷溜到盧俊義帳裡,勸告主人

急流勇退

水滸中這三人最早看透宋江,一人得道,一人逍遙,一人稱王!

他已經發覺了這次征戰梁山軍已經死傷大半,在朝廷面前哪還有之前氣勢正旺時的資本,此次回到朝廷,之後是生死未卜,別說封賞了,能撿條命回來就是萬幸。不如現在離開,

退隱山林安享晚年

可盧俊義畢竟也是和宋江一樣是當過官的人,對於朝廷自然是懷有忠誠。他拒絕了燕青的好意,甚至也挽留他別離開。燕青沒再多言,徑直拿了幾件值錢的珠寶走了。

而有傳言,他甚至帶走了

宋徽宗的摯愛李師師

一起闖蕩江湖。畢竟當時宋江找李師師幫忙遞話給朝廷招安時,李師師就對燕青這浪子一見鍾情,現在兩人雙宿雙飛,好不逍遙快活!至於主人盧俊義,因高俅的記仇而被設計毒死,斷了自己的

黃粱大夢

暹羅國稱王

要說梁山好漢裡結局最好的一位,非李俊莫屬。本來李俊可算作宋江的鐵桿粉絲,他一開始只是

揭陽三霸

,在潯陽江上做生意的一個漁商,不過聽說了宋江的名頭,才設計加入了梁山幫。

水滸中這三人最早看透宋江,一人得道,一人逍遙,一人稱王!

要說他的水軍有多厲害呢,梁山水泊

“山排巨浪,水接遙天”

,官兵幾次圍剿,都只看到白茫茫的蘆葦。而他統帥的梁山水軍卻像神兵天降,五戰五捷,比起步兵來更讓官兵聞風喪膽。

不過他的

遠見卓識

更在他的水中本領之上,他被後人稱作智慧僅在吳用之下的梁山好漢,原因就在於他在幾次重大抉擇上都能

洞若觀火

起先宋江決議招安的時候,本是宋江幫的鐵定支持者,卻一反常態地沒有表態,他早就

看透了朝廷的習性

,知道這條路走下去就是個

四分五裂被分頭治理的結果

不過他依然還是相信宋江能夠有所作為,把梁山幫集團做大做強。可隨後經歷了南征北戰,雖然戰功赫赫,不過手下是死的死,傷的傷。宋江卻沒有留戀兄弟們的樣子,只想著回朝廷請功。李俊這才對他感到

心涼

,只好

明哲保身

,抽身離開。

水滸中這三人最早看透宋江,一人得道,一人逍遙,一人稱王!

他在征戰方臘的時候認識了

榆柳莊四人

,和

心腹童威、童猛兩兄弟

組成了

“太湖小聚義”

。平定了方臘之亂後,班師回朝的路上,他佯裝中風,要求留下童家兄弟看視,讓宋江率軍先行離開,而宋江一走,他便馬不停蹄地尋找費保四人。他們七人兄弟齊心,迅速打造了只船,從太倉港出海,便投化外國而去,最終竟然成為了

暹羅國之主

三人的結局可見,晚年的宋江已被磨平了鬥志,他當初建立梁山幫的雄心壯志已不再。而這樣對待兄弟的態度,只會逐漸失去英雄好漢的吸引,大家看不到梁山泊的未來,便是樹倒猢猻散的結局。而這三人學會了

明哲保身、另起爐灶

,都各有各個的逍遙自在。可見

急流勇退

也是智慧的一種,而不要非和南牆撞個頭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