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譚嗣同筆記重見天日,學者看完感慨:難怪康有為會逃之夭夭

引言

1898年,中國人民為了自強,掀起的再一場變法運動,雖然最終仍然以失敗告終,但在這場變法中,戊戌六君子大義赴死的傲骨與氣節,令無數中華兒女無法忘卻。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更是慷慨直言:“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有之,請自嗣同始!”

眾所周知,“百日維新”運動被慈禧叫停之後,戊戌六君子慘遭殺身之禍。但事實上,他們是有機會逃之夭夭的,畢竟康有為、梁啟超不也成功逃跑了嗎?那麼,譚嗣同為什麼會選擇放棄逃跑呢?

1932年的時候,學者從譚嗣同瀏陽老家的箱子裡找到了譚嗣同的一本筆記,上面解釋了他求死的原因。

譚嗣同筆記重見天日,學者看完感慨:難怪康有為會逃之夭夭

▲譚嗣同舊照

01

中國古代,思想教育是“忠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譚嗣同卻是個異類,他雖然身在封建王朝,但卻沒有任何的忠君思想。他在筆記中記載了清朝入關後對中原大地和人民所造成的創傷,頗為不忿。

譚嗣同之所以氣憤,一方面是因為清軍入關後,大肆殺戮中原百姓,比如慘絕人寰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二來就是清朝有名的文字獄,清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不擇手段的打壓漢人,尤其是對漢人進行思想打壓。可以說,清朝當政時期,創造了不少令人髮指的災難,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

而當時的中國發展滯後,清朝也要負絕大部分的責任。

譚嗣同筆記重見天日,學者看完感慨:難怪康有為會逃之夭夭

▲清軍入關劇照

譚嗣同敢大罵清朝的統治者,這一點和康有為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為康有為是徹徹底底的保皇派,他不會也不敢辱罵清朝統治者。

不僅如此,譚嗣同對自己的幾位老鄉也十分看不上眼,即便是中興清朝的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在他眼裡也是罪大惡極之惡人。在譚嗣同看來,這兩人不過是滿清的劊子手,且還是屠殺漢人的劊子手。

02

就是這樣一個對清政府處處不滿的人,卻和康有為一起參與了維新變法,這其中又隱藏著什麼樣的隱情呢?其實原因很簡單,

康有為當時提出的一句話深深的打動了譚嗣同——“保中國不保大清”

。再加上康有為人脈眾多,且能打入清政府內部,這才讓譚嗣同決定參與維新變法。

譚嗣同筆記重見天日,學者看完感慨:難怪康有為會逃之夭夭

▲康有為畫像

這也能體現出譚嗣同的聰明之處,他沒有選擇硬碰硬的武裝革命,而選擇從內部瓦解清政府。

在這點上,學者章士釗甚為贊同,他曾經這樣說過:“譚氏北上的用意,絕非效忠清廷”。

在章士釗看來,譚嗣同有著天縱之才,又對滿清朝廷那麼不滿,維新變法絕不是為了振興滿清皇室的統治。

章士釗學者的說法倒不是妄加猜測,因為譚嗣同在維新期間,的確藉機策反了很多人加入革命黨,不僅如此,他還透過各種手段印製了許多反清書籍,比如《揚州十日記》等等。

譚嗣同筆記重見天日,學者看完感慨:難怪康有為會逃之夭夭

▲《揚州十日記》書影

03

綜上所述,譚嗣同應當是個真正的革命派無疑了。不信再看他在維新革命中的表現。

袁世凱當年發動政變,抓捕慈禧和榮祿就是譚嗣同的手筆。

而譚嗣同的大膽不僅僅是表現在政變上,他在面對死亡的時候依然很坦蕩,而這種坦蕩就是他大膽的另一種表現。

事實證明,誠如譚嗣同所言,他並沒有白死。自他死後,越來越多的革命派開始走上了反清的道路,透過譚嗣同的死,

越來越多的人看清了清政府的真面目——清政府已無力保護她的子民,

已是一個垂暮的王朝,在一定程度上,清政府還是眾多侵略列強的幫兇。而中國的未來,還需進行更多的改革。

譚嗣同筆記重見天日,學者看完感慨:難怪康有為會逃之夭夭

▲八國聯軍進入紫禁城的舊照

結語

但譚嗣同是否是革命派,到現在都是些捕風捉影的說法。毋庸置疑的是,他都是中國革命的偉大先驅,中國綿延了兩千多年的封建集權制度能夠被推翻,必有他的一份功勞。他的功績將永垂史冊!而相對於康有為,譚嗣同對滿清沒有任何的幻想。這也是維新變法失敗之後,譚嗣同一心求死,康有為逃之夭夭的根源所在。

參考資料:

《戊戌變法》

《明夷待訪錄》

《揚州十日記》

《戰國策·趙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