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朱高熾48歲無疾而終,登基不到一年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這四件事

《明史·仁宗本紀》記載:“(仁宗)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德化之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要說明朝在位時間短,歷史評價卻很高的皇帝,非明仁宗朱高熾莫屬,有人稱讚其功績不輸於漢朝文、景二帝。

作為朱棣的兒子,朱高熾在歷史上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與宣宗締造的“仁宣之治”正好承接朱棣的永樂盛世。不過,說到朱高熾的具體貢獻,大家就只能想到他是一位“仁君”,那麼,朱高熾在位不足一年,憑什麼能名垂青史呢?48歲無疾而終,又是什麼原因呢?

朱高熾48歲無疾而終,登基不到一年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這四件事

朱高熾不討朱棣喜歡

明成祖朱棣在登基之後面臨著一個十分現實的問題,就是繼承人到底選誰。

按照朱元璋留下的祖訓,作為嫡長子的朱高熾無疑是首要人選,但朱棣要的是既要符合祖訓,又要讓他滿意的嫡長子,這樣一來,朱高熾顯然就不太完美了。

朱棣更喜歡他的次子朱高煦,可惜的是,朱高煦並不是嫡長子。當初朱棣發起靖難之役的時候,認為侄子朱允炆不行,自己能將大明朝治理得更好,現在他做了皇帝,在立太子一事上卻犯了難,繼承人到底是遵循祖制選擇長子,還是立自己認為更有能力的次子?

朱高熾48歲無疾而終,登基不到一年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這四件事

其實,朱棣不喜歡朱高熾是有原因的,

朱高熾太胖了,不類父。

這可是一個相當嚴苛的評價,朱棣本身英明果敢,在馬背上打天下,但朱高熾卻連騎馬都不行,而且朱棣的靖難主力都是一些武夫,文官很少,

偏偏朱高熾是個讀書人,對文官集團天然親近,這讓朱棣心中很膩歪。

與哥哥朱高熾不同,朱高煦更像一名純正武將,在戰場上身先士卒,作戰勇猛,數次拯救朱棣於危難之中,所以朱高煦與朱棣之間不僅有父子情,還有救命之恩呢。正因為如此,朱棣有時候在感動之餘會拍著愛子的肩膀說:“世子多疾,汝當勉勵之。”

這句話暗示的多明顯,

你大哥雖然是嫡長子,但體弱多病,你好好賣力,等你哥撐不住了,你就是繼承人。

這是朱棣對朱高煦的保證嗎?並不是,這更像是空頭支票,廢長立幼如果那麼簡單,歷史上也就不會發生那麼多奪嫡的精彩戲碼了。

朱高熾48歲無疾而終,登基不到一年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這四件事

在位雖短,四件事讓他名垂青史

公元1424年9月,明成祖朱棣駕崩,太子朱高熾繼位,不過朱高熾的命運不太好,在位僅兩百多天,於公元1425年病逝。

別看朱高熾在位時間短,他在歷史上的評價可不低,由他領頭開創的“仁宣之治”被人稱為堪比“文景之治”、“貞觀之治”的又一大盛世。

那麼朱高熾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的歷史評價,是因為他做出的哪些功績呢?

首先是改組內閣。自從朱元璋廢除丞相制度,推出“內閣制度”之後,進入內閣便成為大部分文官的終生追求。不過朱元璋是個猜忌心很重的君主,深怕大權旁落,於是給內閣套上了枷鎖,

內閣人員官階不得超過五品

朱高熾48歲無疾而終,登基不到一年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這四件事

這導致“官小權大”這一奇葩現象的出現,任誰也不想整天被一群比自己官職小的內閣人員吆五喝六,這就造成了內閣工作效率很低。

為了在不違背祖訓的前提下解決這一問題,

朱高熾決定讓內閣人員兼任其他較高品級的職位,比如楊士奇是內閣大臣,同時也兼任正二品的兵部尚書。

於是這種“兼職”的制度就流傳了下來,在明一朝,內閣成員大多兼任著其他官職。

“進楊榮太常寺卿,金幼孜戶部侍郎,兼大學士如故,楊士奇為禮部左侍郎兼華蓋殿大學士,黃淮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學士,具掌內製,楊溥為翰林學士。——《明史·仁宗本紀》”

其次是為靖難蒙冤之臣翻案。朱棣在靖難之役過程中,為了維護自身得位正統性與合法性,曾經對建文朝臣子發起無情打擊,諸多效忠於建文帝的大臣慘遭清洗,家屬或是被殺,或是下獄,手段之酷烈,天下譁然。

朱高熾48歲無疾而終,登基不到一年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這四件事

朱棣登基稱帝之後,朱高熾曾經上書建議朱棣赦免這些罪臣,但都被朱棣拒絕了。

而朱高熾登基不到兩個月,就頒佈詔令,赦免了這些大臣,這一舉動不僅為他贏取了民心,也俘獲了天下士子的認可與尊重,文官集團於是對他大加歌頌。

再其次是提振朝堂活力。在朱元璋和朱棣的鐵腕治理下,諸多大臣對很多事情都不敢輕易發表看法,信奉多說多錯,少說少錯的為官之道,導致整個朝堂顯得死氣沉沉,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朱高熾一上臺便開始施行“仁政”。

先是廢除了朱元璋時期的一些嚴刑酷法,解開對大臣們的束縛;然後又完善內閣制度,讓朝廷辦事效率大大提升,革除冗餘官員,提拔能幹實事的人才;之後又設定巡按制度,讓御史巡視天下,監督吏治。

朱高熾48歲無疾而終,登基不到一年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這四件事

最後是輕徭薄賦,改善民生。朱高熾上位之後,大力減輕農民賦稅,安置因戰亂而背井離鄉的流民,本人更是以身作則,號召皇室厲行節儉,節省的錢糧直接投入到救助災民中。由此,明朝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一掃國庫空虛窘況,為開創盛世奠定了深厚基礎。

無疾而終,朱高熾的死亡之謎

從明仁宗的一系列舉措來看,如果他在位時間長一些,明朝之後可能會更強盛,但可惜的是,朱高熾在位還不到一年就因病暴卒。實際上,朱高熾的死很蹊蹺,臨死前三天還在忙於處理朝務,結果突然就犯病而卒。

朱高熾48歲無疾而終,登基不到一年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這四件事

對於自己的身體健康,當然是朱高熾本人清楚,

在彌留之際,他急召楊士奇、蹇義等重臣,交代後事,在這時,朱高熾說出了他內心一直以來的隱痛:“

我監國二十年,被讒言邪惡所擾,心之憂危,……誰還能知我三人之心呢?”

前文提到過,朱棣對朱高熾並不喜歡,但朱高熾畢竟是名正言順的太子,於是每當朱棣外出打仗,監國的重任就落到了朱高熾身上。

朱高熾做事小心謹慎,二十年來沒有犯過什麼過錯,

可想而知朱高熾要費多大的心血才能做到這種地步,所以仁宗因勞累而死的可能性非常大。

第二種原因則是身體太過肥胖導致的疾病。

我們知道,身體太胖容易導致心血管方面的疾病,而朱高熾恰巧就是一個大胖子,胖到什麼程度呢?據說連走路都需要兩人攙扶,那麼朱高熾有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性很大。

朱高熾48歲無疾而終,登基不到一年為何能名垂青史?只因這四件事

以當時的醫療水平而言,此類病症無法醫治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此外,

關於仁宗之死還流傳著被大臣李時勉氣死、太子朱瞻基暗害的說法,

但我認為後兩種說法不太可信,這裡就不再贅述。

結語

朱高熾在位時間雖然短暫,但其為大明朝做出的貢獻不言而喻,比起很多在位時間很長的帝王更為出色,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以說,如果沒有朱高熾的存在,明朝能否出現“仁宣之治”還另說,這樣看來,明仁宗能名垂青史並不是沒有道理。

參考資料:《明史》《明仁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