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民間一支神秘組織,百年來轉戰18省,殺戮上百萬政府軍

對於清朝而言,最令他們憂心的不是強悍的英法聯軍,儘管英法聯軍給清政府帶來毀滅性的打擊,他們在冷熱兵器方面,都具有腐朽的八旗軍所不具備的優勢。然而讓清政府更為頭疼的是,洪秀全領導的太平軍已經成了氣候,並且在南京自立門戶。而在華北一帶,有一支神秘的力量在動搖著大清的根基,這就是捻軍。

捻軍是活躍在長江以北的蘇州、山東、河南三省的反清農民武裝勢力,跟太平天國是同一時期的,但捻軍比太平軍更難搞,在極盛的時期,捻軍有二十多萬人。

一八六五年,清朝大將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中伏被全殲之後,清朝傾全力對付捻軍。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領導的蒙古騎兵,其實跟八旗兵一樣早退化了,蒙古人好久沒打仗,都開始種地了,有的連馬都不會騎了。

而在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對付英法聯軍時,也不得不抽調部分兵力對付捻軍,可見捻軍勢力發展是何其迅猛!

中國民間一支神秘組織,百年來轉戰18省,殺戮上百萬政府軍

捻軍最初的形成只是黑社會的一個組織,綠林豪傑聚在一起,從國家混亂中謀取利益。這種非常鬆散的組織,民間叫他們“捻子”,用淮北一代的方言就是“一股一夥”的意思。

這些土匪有點水滸傳中梁山泊的感覺,他們沒有固定的山寨地點,平時耕種,有了“活”,才會聚眾搶劫,後來一批批具有軍事天分的人加入隊伍,才慢慢變成一支比較正規的民間軍隊。

捻軍騎兵縱橫於皖、豫、魯等八省十多年,鼎盛時期兵力達二十萬多。從軍事層面來說,捻軍是以步兵為基礎,這點跟太平軍一樣,所以他們在戰術上偏向建築堅固堡壘駐守城池,而不是向騎兵那樣衝鋒陷陣。

後來捻軍改革了作戰方式,因為他們不可能永遠趴在堡壘裡面不出來,所以他們牽起了一群騾馬,變成一支流動性強的“騎兵軍隊”。

中國民間一支神秘組織,百年來轉戰18省,殺戮上百萬政府軍

捻軍對坐騎要求不高,騎馬也可以,實在不行也可以騎驢,只能騎就行。因為馬匹比較少,有時候一匹馬可能會坐兩個人,捻軍作戰採取無賴的游擊戰術,等敵人放鬆才出擊,或者截斷敵人糧草,分散敵軍各個擊破。

有人說,捻軍不就是不成氣候的民間軍隊用游擊戰術嗎?怎麼敵得過清朝的正規軍?僧格林沁也是這樣想的,他在南下追趕捻軍的過程中,自信滿滿,完全沒想到捻軍只是採用了蒙古騎兵常有的戰術,而他卻全然不是其對手。

一八六五年,僧格林沁率軍追擊已經南下的捻軍,當他們抵達一個地方,卻發現捻軍已經到了另一個地方,於是他率領精銳在前面衝鋒,其他的部眾在後面慢慢走,捻軍的偵察兵報告了這一情況,捻軍發現僧格林沁隊伍的缺陷,用小股部隊吸引他們,擾亂他們,然後大軍一回撤,就把僧格林沁的軍隊包了餃子。

同樣的情況再次發生在一場戰役中,當捻軍大規模撤退,僧格林沁趁機追擊,結果被捻軍四萬人三路夾擊,幾乎全軍覆沒。

中國民間一支神秘組織,百年來轉戰18省,殺戮上百萬政府軍

僧格林沁並非百無一用,他是一個很出色的將軍,而且是一個很純粹的軍人,他不但身經百戰,並且跟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打仗能身先士卒,遇到困難也能迎難而上。

然而自古以來,正規軍打不過遊擊軍,這似乎是命運的讖語。

捻子軍為何如此厲害?這要從他們形成的背景說起。

捻子軍造反中心在安徽、河南、江蘇三省交界處,這個地方由於貧困落後,行政體系處於癱瘓狀態,竟慢慢變成三不管地區。

中國民間一支神秘組織,百年來轉戰18省,殺戮上百萬政府軍

捻子軍形成後,亦兵亦匪,如果哪個莊子加入捻子軍,就會獲得很多物質補貼,比如搶劫鄰村的糧食、錢,大家可以分一分,如果哪個村子沒人加入捻子軍,那就慘了,如果來了土匪就會被搶劫一空。

捻子軍的後臺的各個村莊的鄉親,當首領們帶頭起兵,他們的後勤力量是不用愁的,他們擁有大量的鄉間支持者,這些人不僅提供糧草和運輸,還提供情報。

捻軍雖然只有十萬,甚至二十萬,但民間的支持者有百萬之眾。

如果不是有人暗地為捻軍提供充足的食物,並且提供大量精確的情報,捻軍的行軍速度不可能超過蒙古軍這麼多。清政府後來出動了湘軍、淮軍,才勉強把他們剿滅。話又說回來,如果這支軍隊能為政府所用,不被剿滅,當初八國聯軍侵華就不會發生,不僅僅是推遲二十年。

中國民間一支神秘組織,百年來轉戰18省,殺戮上百萬政府軍

所以捻軍之所以消耗了蒙古軍隊的全部實力,拖了清政府十八年,是因為在民間有很多支持者的緣故。“得民心者得天下”,腐朽的清政府失去了民心,最終失去了江山。

參考文獻:《近十年捻軍運動史研究》、《捻軍縱橫十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