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五代建立的時候,分別是哪五國?

唐光啟四年(888)三月,唐僖宗病重即將駕崩,為了“沖喜”,唐僖宗將年號由“光啟”改為“文德”,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唐僖宗於長安皇宮武德殿中病逝,其弟壽王李傑奉遺詔繼位,改名李敏,即唐昭宗。十一月,昭宗改名為李曄。

昭宗即位後,於文德元年(888年)五月任命宣武軍節度使、檢校侍中、沛郡王朱全忠(既黃巢義軍中降唐的將領朱溫)為蔡州四面行營兵馬都統。至此,朱全忠領有軍隊、地盤、以及地方施政權力,開始擴建自己的勢力。朱全忠在接下來的十餘年內,以汴州(河南開封)為老巢,與其他藩鎮軍閥展開激烈爭鬥。雖然身處中原腹地,但朱全忠越戰越強,逐步侵佔了河淮、山陝等地,又將皇帝昭宗從割據關中的鳳翔節度使李茂貞手中奪到,挾為傀儡。唐天祐元年(904年)八月,自覺羽翼已豐的朱全忠弒殺昭宗並諸皇子,只留下了昭宗第九子李柷,立為傀儡皇帝,即唐昭宣帝。

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朱全忠逼唐昭宣帝禪位給自己,正式登基稱帝,並改名為“朱晃”,改元開平,建

國號

為“梁”,以

汴州(河南開封)

為東京

開封府

,作為梁國都城,以原唐都城洛陽為西都。朱晃就是五代中的第一代王朝“後梁”的建立者——後梁太祖。

五代建立的時候,分別是哪五國?

朱晃建國後,其死敵——割據河東(今山西地區)的軍閥藩鎮、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拒絕承認朱晃的皇帝身份,並打著為大唐皇帝報仇的旗號,和後梁連年交戰,並互有勝負。後梁乾化二年(912年)六月,後梁太祖朱晃朱被兒子郢王朱友珪所弒,朱友珪隨後被弟弟均王朱友貞擊殺於鳳曆元年(913年)正月。朱友貞隨即登基稱帝,即後梁末帝。

朱晃被弒前,晉王李克用已在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正月(當然,李克用不承認後梁年號,而是一直使用唐昭宗天祐年號)去世,其子李存勖繼承晉王爵位以及晉國勢力範圍,繼續和後梁作戰。後梁末帝在和李存勖的作戰中屢遭敗績,喪師失地,後梁國勢日漸衰落。

後梁龍德三年(923年)四月,在一片大好形式下,晉王李存勖在晉陽(即太原))稱帝,建國號“唐”,顯示自己繼承的是大唐的正朔,並建年號“同光”,以洛陽為國都。這就是五代中第二代王朝——後唐,李存勖即後唐莊宗。

後唐同光元年、後梁龍德三年(923年)八月,後唐莊宗親自率軍攻打後梁,發動了對後梁的最後決戰。唐軍接連攻破後梁的中都(山東汶上)、曹州(山東定陶西南),後梁都城東京(河南開封)已經處於直面唐軍的直接攻擊下。

後唐同光元年、後梁

龍德

三年(923年)十月,後唐軍隊打到了開封城下,隨後立即攻城。後梁末帝自知局勢無可挽回,便命親信、控鶴都將

皇甫麟

殺死自己,以免被唐軍俘獲、遭受侮辱。

皇甫麟

奉命先殺死末帝,隨後也自殺。唐軍入城後,後唐莊宗下令收葬了後梁末帝屍骨,然後拆毀後梁的宗廟,廢后梁太祖、後梁末帝為庶人。後梁國祚十有六年,至此滅亡。

五代建立的時候,分別是哪五國?

後唐莊宗在滅後梁後,自以為天下太平,於是志得意滿,開始驕奢嬉戲、疏於朝政。又聽信佞臣讒言,對百姓橫徵暴斂,使得民間怨聲載道,迅速失去了民心。

後唐同光三年(925年)九月,後唐莊宗下令出兵攻打前蜀,以兒子魏王李繼岌為主帥、樞密使郭崇韜為副帥,攻取前蜀。當年十一月二十六,後唐大軍順利攻到成都,前蜀國主王衍不能抵抗,只得出城投降,前蜀滅亡。

後唐同光四年(926年)二月,因為唐莊宗的驕奢昏聵、使得地方軍民怨聲載道,魏博士兵趁機在貝州發動譁變,兵變蔓延到滄州等地,河北大亂。後唐莊宗起用李嗣源(李克用養子)北上平叛。但李嗣源之前被後唐莊宗猜忌,到達魏州後,他的親軍也參與了譁變。李嗣源半推半就之下,入城與叛軍會合。諸將對後唐莊宗已經失望,於是都擁護李嗣源繼位。

同光四年(926年)四月,在李嗣源參與叛亂後,後唐莊宗決定親自出徵,先前往汜水關(河南滎陽)與李繼岌會合,再發動對李嗣源軍的進攻。但出兵前夕,後唐禁軍大將、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突然在洛陽發動叛亂,率部攻入洛陽興教門。後唐莊宗大怒,親自出戰平亂,結果被流矢射中,死於皇宮絳霄殿外。李繼岌在知道父親陣亡後,不知所措、部下紛紛逃亡投靠李嗣源,李繼笈無計可施、在渭南自縊而死。李嗣源隨後進入洛陽平亂,將後唐莊宗安葬,然後繼位稱帝,即後唐明宗。

後唐明宗在位八年中,整飭吏治、減免賦稅,使得國家穩定,政治清明,百姓也得以休養生息。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後唐明宗病重,其次子秦王李從榮準備武力奪取帝位,被樞密使馮贇、朱弘昭與宣徽使孟漢瓊出兵擊殺。後唐明宗聞訊後病情加劇。急召第五子宋王李從厚赴洛陽,隨後沒等到李從厚到來,就駕崩於雍和殿。李從厚趕至洛陽後,為後唐明宗發喪,然後即位,即後唐閔帝。

五代建立的時候,分別是哪五國?

為了獨攬大權、削弱各地藩鎮的實力,後唐閔帝於應順元年(934年)二月對鳳翔、河東、成德、天雄四鎮節度使進行調動,其中後唐明宗養子、鳳翔節度使潞王李從珂被改鎮河東。李從珂據拒不執行閔帝詔令,還以“清君側”的名義起兵發動叛亂。鳳翔軍隊很快攻下了長安、華州、陝州,連後唐閔帝的侍衛親軍也紛紛逃出洛陽,歸順潞王。後唐閔帝在無奈中放棄洛陽,逃往魏州,半途中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扣押,軟禁在衛州。

應順元年(934年)四月,潞王李從珂進入洛陽城,曹太后(後唐明宗皇后)下詔廢李從厚為鄂王,以李從珂為監國。四月初六,李從珂登基稱帝,改元“清泰元年”,李從珂即後唐末帝。鄂王李從厚被弒殺於衛州。

後唐末帝登基後,同樣想收回大權,於是效法後唐閔帝,於清泰三年(936年)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後唐明宗女婿)調任為天平節度使。石敬瑭如出一轍、也拒絕調任,並上表指責後唐末帝得位不正,應將皇位讓給後唐明宗的幼子許王李從益。後唐末帝大怒,削其官爵,發動大軍討伐河東。

五月間,後唐大軍包圍了石敬瑭的老巢太原,石敬瑭遣使向契丹求救,並表示願意割地稱臣。九月,契丹太宗

耶律德光

親率軍隊救援石敬瑭,並在團柏谷擊敗了後唐軍隊。後唐清泰三年十一月,聯合契丹南下的石敬瑭在柳林(

山西太原市

)接受了契丹的冊封,建國號“晉”,改元天福,石敬瑭即五代中的第三代王朝“後晉”的建立者——後晉高祖。 石敬瑭還在稱帝后將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以此換取契丹支援。

五代建立的時候,分別是哪五國?

後晉天福元年、後唐清泰三年(936年)閏十一月二十六,契丹、後晉聯軍包圍洛陽,後唐末帝見大勢已去,於是帶著傳國玉璽及皇室家眷等登皇宮玄武樓,然後放火自盡而死,後唐國祚歷時十三年,至此滅亡。

後晉天福二年(937年),石敬瑭遷都汴州,恢復“東京開封府”名稱。石敬瑭以父事契丹,對契丹百依百順,稱契丹太宗耶律德光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可恥)。

後晉天福七年(942年),契丹因吐谷渾部落叛逃到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地盤之事,遣使來責問後晉,石敬瑭不敢得罪“父皇帝”,又對實力雄厚的劉知遠無法加罪,左右為難之下,因此憂鬱成疾,六月,石敬瑭驚懼而死。

石敬瑭稱帝前後,其兒子大都已經去世,只有幼子石重睿尚在,但石重睿年幼不能治理國家。於是,以宰相馮道、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景延廣為首的群臣立石敬瑭之侄石重貴為帝,即後晉出帝。石重貴即位後,向契丹報喪時,只稱孫不稱臣,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以此為藉口,於後晉開運元年(天福九年、944年)率軍南下,入寇雁門關。在後晉廣大軍民的英勇作戰和頑強抵抗下,契丹兩次大規模進犯,都被後晉軍隊挫敗。

契丹不願放棄進攻,數年間始終保持和後晉的拉鋸作戰,後晉因此國力消耗、國勢頹落,不能再戰。後晉開運三年(946年),後晉大將杜重威、張彥澤在前線引兵造反,帶領契丹軍隊回軍攻開啟封府。石重貴途窮之下,想要縱火自殺,被近侍阻擋,然後和全家被遷到開封府衙中軟禁。

後晉開運四年(947年)正月初十,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以中原皇帝的儀仗進入東京城,在皇宮崇元殿接受後晉百官朝賀,石重貴則被契丹廢為為光祿大夫、檢校太尉,負義侯,遷往極北之地黃龍府安置。後晉國祚歷時十二年,至此滅亡。

耶律德光滅後晉之後,將國號從“大契丹”改為“大遼”,改契丹會同十年為遼大同元年,準備坐鎮中原、奪取漢地江山。但遼軍在中原各地掠奪財物、民間百姓反抗四起,後晉各地方藩鎮也開始出兵抵抗遼軍。遼大同元年(947年)四月,遼太宗在無法保持對中原的統治下,被迫放棄東京北返,途中,遼太宗病逝於河北欒城殺胡林。

五代建立的時候,分別是哪五國?

在遼軍被迫北返後,後晉藩鎮中地方實力派、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抓住機會、從太原南下,一路勢如破竹,很快拿下了西都洛陽和東京開封,中原局勢就此穩定。之前,後晉滅亡時,劉知遠已在太原稱帝,但沒改後晉國號,也沒改元,但廢棄了石重貴的“開運”年號,改稱石敬瑭的天福年號。遼軍北撤、劉知遠拿下開封后,改國號為“漢”,以明年為乾祐元年(948年),這就是五代中的第四代王朝——後漢,劉知遠即後漢高祖。

後漢高祖稱帝僅僅才半年,就在乾祐元年(948年)正月患病去世,因為他的長子劉承訓先於劉知遠去世,所以是次子劉承祐繼位,即後漢隱帝。臨終前,後漢高祖安排史弘肇、王章、蘇逢吉、郭威等老臣輔佐隱帝治理國政,如蜀漢昭烈帝白帝城託孤一樣。

但後漢隱帝即位後,擔心老臣們手中權力過大、威脅到皇權,於是準備逐步將他們剷除,以穩固皇權。後漢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後漢隱帝突然發動政變,把史弘肇、楊邠、王章等輔政老臣全部誅殺於朝堂之上,然後密令馬軍指揮使郭崇誅殺在鄴城的樞密使郭威。

郭威得到隱帝動手的訊息後,不甘被殺,於是起兵反抗,率領大軍殺奔東京開封。後漢隱帝在郭威起兵後,把郭威留在開封的家眷全部殺死,並親率大軍出城征討郭威。但在七里坡之戰中,後漢朝廷大軍慘敗於郭威鄴城軍隊之手,隱帝也不得不倉惶出逃,並在半途中被親隨郭允明所殺。

郭威得勝入京後,覲見了李太后(後漢高祖皇后),然後請太后臨朝聽政,提出立後漢高祖侄子、武寧節度使劉贇為帝。

後漢乾祐三年十二月(陽曆到了951年1月)初一,邊境有告警傳來,說遼國大軍已經南下,李太后便命郭威率軍北上,抵禦遼軍。郭威在率大軍北上途經

澶州

時,下屬軍士們發動了兵變,把一面黃旗批在他身上,大呼萬歲,奉其為新帝。郭威順勢返回了東京,逼迫李太后授其為“

監國

”。後漢乾祐四年 (951年)正月初五,郭威在東京開封府正式稱帝,建

國號

“周”,改元“廣順”,這就是五代中的最後一代王朝——後周,郭威即後周太祖。

五代建立的時候,分別是哪五國?

後周太祖為人節儉仁德、稱帝后以輕徭薄役治理天下,並改革前朝弊政、整頓吏治、治理河患,在他的統治下,後周國勢迅速強大,後周國富民強、兵精糧足,統一天下的趨勢逐漸顯現。

後周顯德元年(954年)正月,後周太祖在東京病逝,因為他的親兒子們都被後漢隱帝所殺,即位後也沒有皇子誕生,所以臨終前,後周太祖把社稷交給了養子晉王郭榮,這就是後周的第二代皇帝——後周世宗。

後周世宗即位後親自率軍擊退了擊敗了北漢(後漢殘餘勢力)和遼軍的聯合南侵,誅殺了作戰不利的將領、整頓了軍隊的制度,建立了一支強有力的中央禁軍。後周世宗又招撫流亡、減免賦稅,整頓吏治、限制武將擅權,後周的政治在五代王朝中,是最為清明的。

後周世宗始終以“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為目標,不斷激勵自己。顯德二年(955年),後周世宗出兵擊敗

後蜀

,佔領了

秦州

漢中

。同年,後周世宗再次出兵,討伐

南唐

,迫使南唐在顯德五年(958年)向後周稱臣,割讓江北十四州。經此一戰,南方各割據政權大為震懾,不敢挑釁後周,後周世宗的北伐幽雲計劃從此沒有了後顧之憂。

顯德六年(959年)初,在經過長期的、周密的準備後,後周世宗親率禁軍北伐幽雲。在後周世宗的卓越指揮下,周軍戰無不克,以一當十,出兵一個月內,即收復瀛、鄚、寧、易四州,和淤口、益津、瓦橋三關。史書讚歎後周世宗“世宗平定關南,王師不亡一失,邊邑望風而下。”此時的遼國南京道(幽州)處處風聲鶴唳,幽雲似乎指日可下。

原本後周世宗準備在初戰大勝後,一鼓作氣直驅幽州,收復全部失地。但就在出兵幽州的途中,後周世宗突然發病暈厥,無法繼續堅持指揮作戰,不得遺憾地撤軍返回了東京,恢復幽雲的機會就此喪失。

五代建立的時候,分別是哪五國?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初十,後周世宗在重病中,封長子(在世的)、七歲的郭宗訓為梁王,冊立為皇嗣,以範質、王溥為輔政大臣,以親信大將、忠武軍節度使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一同輔佐幼君。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十九,一代明君、軍事天才後周世宗郭榮在東京皇宮萬歲殿駕崩,皇嗣、梁王郭宗訓奉遺詔登基,即後周第三代皇帝——後周恭帝。

後周世宗駕崩之後,他原本的忠實臣子、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見後周處於“孤兒寡母、主少國疑”的不利局面,心中便生出了“代周自立”的念頭,準備效仿先輩,以武力奪取後周社稷。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一,後周北疆地方官吏發來急報,稱遼國和北漢的聯軍入侵,輔政的宰相範質、王溥讓殿前都點檢趙匡胤率禁軍北上迎戰敵軍。

正月初二,趙匡胤率大軍出城北上,抵擋遼軍入寇。當日下午,大軍抵達東京以北三十里的陳橋驛,駐紮於此。當晚,隨軍的趙匡胤之弟趙匡義、以及趙匡胤親信趙普出面唆使出徵將士,趕到趙匡胤住處外,強行開啟房門,高聲叫嚷:“請點檢做皇帝!”然後把一件黃袍披在“剛剛起床”的趙匡胤的身上,山呼“萬歲”。然後,趙匡胤被士兵們扶出門送上馬,簇擁著返回了東京。

在返回東京途中,為了師出有名、趙匡胤和將士們約法:“嚴加保護太后和幼主,不許侵犯朝廷大臣,不準搶掠國家倉庫。守法者賞,違令者嚴辦!”諸將叩首領命。隨後,在守城的親信石守信等接應下,趙匡胤輕鬆拿下了東京開封府。

後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掌握了東京局面的趙匡胤請宰相範質、王溥、魏仁浦等出面,繼續處理朝政,然後很謙虛地恭請後周恭帝釋出詔書,宣佈禪位。後周至此終結,國祚歷時十年。

五代建立的時候,分別是哪五國?

當天,趙匡胤在東京皇宮崇元殿正式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宋”,改元建隆,北宋王朝由此開端,趙匡胤即宋太祖。至此,歷時五十三年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王朝歷史宣佈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