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唐伯虎才華絕代,為什麼淪落到春天撿桑椹秋天拾橡子充飢的地步

“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這是唐朝詩人崔珏的名句。這兩句詩之所以能名傳千古,是因為它道出了古代知識分子懷才不遇的淒涼酸辛處境,千百年來,一直引起文人叢集的廣泛共鳴。

唐伯虎才華絕代,為什麼淪落到春天撿桑椹秋天拾橡子充飢的地步

懷才不遇,是很多古代傑出才智之士的共同遭遇。有過類似遭遇的人不勝列舉。比如唐朝的大詩人李白、杜甫,胸懷錦繡腹有珠璣,卻一生不為皇帝賞識重用,落魄江湖潦倒一生。然而,所謂“懷才不遇”,也不可一概而論,也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有的人確實屬於懷才不遇,但不可否認,也有些人之所以有才而無人重用,恐怕要從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唐伯虎才華絕代,為什麼淪落到春天撿桑椹秋天拾橡子充飢的地步

明朝中期大才子唐伯虎,一生號稱“詩書畫”三絕,在中國古代文學史、繪畫史、藝術史上是一位里程碑式的宗師巨匠。但“自古詩人多薄命”的讖語在他身上再度發揮作用,唐伯虎的絕代才華,並未給他換來錦繡前程和榮華富貴,也未讓他獲得獲得皇帝的賞識重用。

唐伯虎才華絕代,為什麼淪落到春天撿桑椹秋天拾橡子充飢的地步

唐伯虎一生經歷坎坷,幾乎可以用多災多難來形容。唐伯虎很早就以能詩善文名震江南,並且在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蘇州府試第一名,弘治十一年,考中應天府鄉試第一(解元),“唐解元”之名由此而來。

但無人能料到的是,此次高中解元,卻已經是唐伯虎的人生巔峰。從此之後,唐伯虎的命運就急轉直下。弘治十二年,唐伯虎躊躇滿志,入京參加科舉會試,結果卻捲入徐經科場舞弊案,遭到株連下獄,險些招來殺身之禍。

唐伯虎才華絕代,為什麼淪落到春天撿桑椹秋天拾橡子充飢的地步

從此之後,唐伯虎的人生一步步墜入低谷,並且再也沒有能東山再起。他流連山水,沉湎酒色,一方面在詩文書畫上日益精進,成為有明一代的藝術大師,但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他的個人生活處境卻極端不如意,一度貧病交加,衣食難繼。

唐伯虎才華絕代,為什麼淪落到春天撿桑椹秋天拾橡子充飢的地步

在《與文徵明書》中,唐伯虎飽含酸辛地描述自己的困境:“衣焦不可伸,履缺不可納”,“反視室中,甂甌破缺”,“衣履之外,靡有長物,西風鳴枯,蕭然羈客;嗟嗟咄咄,計無所出。將春掇桑椹,秋有橡實,餘者不迨,則寄口浮屠,日願一餐,蓋不謀其夕也”。

誰也沒料到,堂堂藝術大師唐伯虎,卻要靠春天撿拾桑椹、秋天撿拾橡子充飢。令人悲哀的是,唐伯虎連這樣的生活都無法保證,甚至一度被迫寄居到寺廟中,每天只能吃上一頓僧人施捨的稀粥,令聞者神傷,見者落淚。

唐伯虎一生經歷明憲宗、明孝宗、明武宗、明世宗四位皇帝,其中明憲宗和明孝宗都是賢明之君,以任人唯賢著稱。明世宗嘉靖,也算得上是個中材之主,這麼多皇帝為什麼都不肯重用唐伯虎?為什麼他會淪落到靠撿拾桑椹橡子充飢的地步?

唐伯虎才華絕代,為什麼淪落到春天撿桑椹秋天拾橡子充飢的地步

其實,唐伯虎一生不被四個皇帝任用,與他自己也有很大關係。唐伯虎雖然才華橫溢,但為人性格狂放不羈,不拘小節,尤其是他耽於逸樂,沉湎酒色,故而被那些自我標榜孔孟之道的官吏士大夫叢集所不容。

唐伯虎本人也性格浮躁,弘治十三年(1500年),他曾被任命為浙藩小吏,他卻自認為是大材小用,與自己的名聲太不相稱,恥於就職,徑直棄官而去。俗話說萬丈高樓平地起,再大的官也是一級級熬上來的,再大的能力,也需要在普通崗位上證明自己,唐伯虎卻一心只想在毫無任何從政經驗的情況下憑空成為高官,這種心態和行為都是極不成熟的。因此他一生困頓,並不能都怨皇帝不識人才,與他自己也有很大關係。

參考資料:《六如居士全集》《唐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