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眾人為秤,半兩之差,心明如鏡

從前的秤十六兩一斤,因此有半斤八兩之說,而在那個年代,我們縣,南街有兩家米店,一家叫“永盛”,另一家叫“豐收”。

豐收米店的老闆看著生意不好做,就想個辦法,把那星秤匠請到了家裡,說弄個十五兩一斤的秤,我多給你點錢。(

星秤,是冀東民間對桿秤製作的傳統稱謂,其“星”字名詞動用。

眾人為秤,半兩之差,心明如鏡

而這星秤匠為了多拿點錢,也丟失了德行,應承了下來。老闆吩咐完,留他就在院子裡星秤,而老闆去前面看店鋪去了。

這老闆有倆兒子,一起幫老闆看著店鋪,也算是家族企業。而小兒子的媳婦正好聽到了公爹與星秤匠的對話,老闆走後,這兒媳婦就出來跟星秤匠說:“我公爹年紀大,糊塗了,師傅您還是按著十六兩半一斤的秤來做,我在送您點錢。不過,師傅你可不能告訴我俺公爹。”

說來這個星秤匠也不算是匠人,收錢又答應了。一杆十六兩半一斤的秤很快就做完了。這次沒有把變化告訴老闆,老闆因為常常找他,也是信得過,當天就拿著秤到米店使用了。

過了一段時間,豐收米店的生意興旺了起來,而永盛米店的顧客也都來湊熱鬧,都在豐收米店買米。又過了一段時間,縣城東街、西街、北街的人也都來了,捨近求遠的來豐收米店買米,而同處南街的永盛米店卻門可羅雀。

到了年底,豐收米店發了財,而永盛因為資金鍊斷裂,倒閉了,把店鋪轉讓給了豐收米店。

眾人為秤,半兩之差,心明如鏡

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圍在一起吃餃子。老闆心裡高興啊,就讓大家猜猜,為什麼今年咱們家發財了。一家人七嘴八舌的,亂猜一通,都想不明白。有說管理的,有說位置的,有說心齊的。但是都不對,最後老闆笑著說道:“咱們靠什麼啊,靠的是咱們的秤。咱們的秤是十五兩一斤的,每賣一斤米,就留下了一兩,每天賣幾百斤幾千斤的,咱們就多賺幾百幾千的,日積月累,也就發財了。”說完把年初多花點錢做的十五兩一斤的秤的事給大家說了一遍。

兒孫們一聽,驚得那是合不攏嘴,餃子都忘記吃了。但是驚訝過去卻全是讚美之聲,把這老闆高興壞了。但是二兒媳婦這時卻站了起來了,對老闆說:“我有一件事要告訴爹,但是希望爹聽完不要生氣。”

待老闆點頭後,兒媳婦不慌不忙,把年初多掏錢把星十六兩半一斤秤的經過講給大家聽。

她說:“爹說得對,咱們確實是靠秤發的財。咱的秤每斤多半兩,顧客就知道咱做買賣實在,就願買咱的米,咱的生意就興旺。儘管每一斤米少獲了一點利,可賣的多了獲利就大了,咱是靠誠實發的財呀。”

這大家更是一陣驚訝,一個個張大了嘴巴。老闆更是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拿來每日賣米的秤一校,果然每斤十六兩半。老闆呆住了,一句話也沒說,慢慢地走進自己的臥室。

第二天吃過年初一的早飯,老闆把全家人召集到一塊,從腰裡解下帳房的鑰匙說:“我老了啊,不中用了。我昨晚琢磨了一夜,決定從今天起,把掌櫃讓給老二媳婦,往後,咱都聽她的!”

人常言,“善有善報”果然真實不虛。眾人為秤,半兩之差,心明如鏡。做生意,講究“誠”,做人豈不如此?

本文由悸心原創,歡迎關注,看更多靈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