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項羽死亡之謎被揭開?歷史學者:他沒有自刎,還沒到烏江就死了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項羽、劉邦在後世評價不一,人們對項羽讚譽非常高。

項羽死亡之謎被揭開?歷史學者:他沒有自刎,還沒到烏江就死了

東漢謀士郭嘉評:昔項籍七十餘戰,未嘗敗北,一朝失勢而身死國亡者,恃勇無謀故也。

項羽的形象經過一定的美化,加上烏江自刎,成了一代豪傑,但是仔細想想,項羽真的不願過江東嗎?

從《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來看,項羽在江東還有數十萬大軍,全江東“斬木為兵”,就算不足以擊潰劉邦,但也能將楚漢之爭維持下去,項羽還是有翻盤的可能。

項羽死亡之謎被揭開?歷史學者:他沒有自刎,還沒到烏江就死了

現代的歷史學者考察了很多文獻,發現項羽還沒有抵達江東就已經死了,所以也就不存在渡河一說。

再說,項羽要渡河,偏偏烏江就有一個船伕,而且這個船伕還是追隨項羽的人,這實在是太巧了,不排除有美化的可能性。

項羽死亡之謎被揭開?歷史學者:他沒有自刎,還沒到烏江就死了

在胡歌版本《神話》中,易小川就是那個船伕,而項羽不願渡河,在河邊阻擊漢軍,僅僅一人,斬殺了幾十人,屍體都駐成了“臺”,那句“西楚霸王”更是讓人印象深刻。

經過電視劇、文學小說的渲染,項羽自刎烏江成了家喻戶曉的典故。

公元前202年,項羽、劉邦在滎陽簽訂了停戰協議,並以鴻溝作為分界線,劃分楚河漢界,東歸楚、西歸漢,項羽按照約定撤兵,但是劉邦身邊謀士多,張良建議趁著楚軍守備空虛,大舉進攻。

項羽死亡之謎被揭開?歷史學者:他沒有自刎,還沒到烏江就死了

然而韓信、彭越並沒有如約南下,沒有形成包圍之勢,楚軍打了一波反擊戰,漢軍大敗,為了調動韓信、彭越,劉邦只能給兩人劃分封地,兩人拿到好處後,立刻發兵,韓信從齊地南下,彭越從梁地西進,漢軍則北上,形成了三面合圍楚軍之勢,項羽被迫向垓下退兵。

漢軍形成合圍後,兵力約40萬人,而楚軍僅僅10萬,楚軍被重重包圍,韓信又讓士兵連夜唱楚歌,思鄉的楚軍紛紛丟盔棄甲,項羽見大勢已去,帶著800騎兵突圍,一般來講,他是逃到了烏江,然而自刎。

項羽死亡之謎被揭開?歷史學者:他沒有自刎,還沒到烏江就死了

但是馮其庸在《史記·項羽本紀》當中發現了一些“漏洞”,其中有這麼一句話: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

項羽在臨死前召集了將士們跟他們說,我失敗不是因為不會用兵,而是天要亡我,項羽想要突圍,但是東城一帶都是以山地和丘陵為主,即便是騎兵,也很難從中突圍出來。

而東城到烏江有120公里,這麼長的距離很難快速趕到,而《史記·項羽本紀》還有一句話: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項羽死亡之謎被揭開?歷史學者:他沒有自刎,還沒到烏江就死了

這個“欲(想要)”代表項羽還沒有到烏江,如果到了烏江,或者接近烏江,就不會用“欲東渡(想要往東去)”,身死東城才是項羽最後的結局,至於他在東城是自刎離了,還是被漢軍所殺有待考證。

馮其庸將這個發現公佈之後,得到了歷史學界的一致認可,雖說史學界認可了這種說法,但項羽自刎烏江的持續了數千年,人們也能接受他是無臉見江東父老而自殺的,這才符合西楚霸王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