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完璧歸趙》到底是成還是敗?司馬光:哪有藺相如這樣辦事的

相信很多人在學生時代,都會對一篇課文《將相和》留下深刻印象,這篇文章取材於《史記》中的“廉頗藺相如列傳。

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出使秦國,表現的英勇與果敢,彷彿他成了秦趙兩國

最靚的仔

”。最終憑藉著自己出色的發揮,將和氏璧完好無損的帶回了趙國。

《完璧歸趙》到底是成還是敗?司馬光:哪有藺相如這樣辦事的

當時的秦國透過商鞅變法,成為各諸侯國中的最強者,為秦朝一統天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趙國也不甘落後,它們正處以趙武靈王胡服騎射之後,軍事力量十分強大,是當時唯一一個可以與秦國硬拼的國家。

二者到底誰能勝出,還得在各個環節中進行博弈

當時秦王知道趙王得到了和氏璧,便找到了趙王同時開出條件:

用十五座城池來更換

。趙王派出了己國的外交家藺相如,最終交出了“完璧歸趙”的成績。可這次歷史事件也被史學家司馬光點評為“一次失敗的外交,哪有藺相如這樣辦事的”?這到底是為何?

《完璧歸趙》到底是成還是敗?司馬光:哪有藺相如這樣辦事的

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是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成就最高的編年體通史,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撰寫。對於“完璧歸趙”這個典故,他也做了點評。文中記載:“

為趙王愛數寸之玉,喪國士之賢,貪無用之器,貽宗廟之憂,人臣愛君如是哉

”。

《完璧歸趙》到底是成還是敗?司馬光:哪有藺相如這樣辦事的

一方面司馬光指出了這樣的不妥,同時也發出了“

人臣愛君果如是哉

”的疑問,直擊問題的核心。在他眼中,藺相如棄國家百姓的利益於不顧,只為保住和氏璧,這其實是不理智的,又何來英雄氣概之說呢?話裡話外,充滿了對藺相如的質問和嘲諷。

完璧歸趙

當時趙王收到秦王的信件後,內心還是十分緊張的。

雖然趙國比較強,但因為趙武靈王的去世,軍事實力也變得不再那麼自信

。一方面他自己想要城池,另一方面又怕秦國言而無信,成為開戰的藉口,整個朝廷上下都變得十分恐慌。

《完璧歸趙》到底是成還是敗?司馬光:哪有藺相如這樣辦事的

此時的藺相如臨危受命,趙王叮囑:用和氏璧換取秦國城邑,反之則必須完璧歸趙。在見到秦王之後,藺相如沒有絲毫緊張之意,隨後獻上了和氏璧。秦王看了看,又轉交給朝廷大臣,絲毫沒有“以城換玉”之意。隨即藺相如說道:“

璧有瑕,請指示王

”,將其拿到自己手中。

他拿著和氏璧走到了柱子跟前,並做出“擊玉”的動作,秦王連忙叫停。為了保住這個和氏璧,秦王只好履行自己的諾言,獻上十五座城池。藺相如害怕秦王再度使詐,留了一個心眼,開出條件:

秦王齋戒五日,然後才能獻出和氏璧。秦王按照藺相如的要求照做

《完璧歸趙》到底是成還是敗?司馬光:哪有藺相如這樣辦事的

此時的藺相如將和氏璧交給下人,抄小道送回到趙國,秦王再一次被“匡”。其實從這個時候來看,藺相如確實有點過分了。

堂堂君主,和你斤斤計較確實有點自降身份,給你如此高的禮遇,你卻先後兩次欺騙我,我的面子難道就不是面子嗎

秦軍伐趙

藺相如在回到趙國之後,被趙王加宮加爵,秦王難道能嚥下這口氣?沒過多久,後者發兵攻打趙國,將趙國的領地石城攻打了下來。

第二年再次出兵,斬殺了趙國兩萬人,秦趙戰爭也就此全面爆發

。此時的秦國也有了吞併中原的實力,趙國最終也走向了滅亡之路。

《完璧歸趙》到底是成還是敗?司馬光:哪有藺相如這樣辦事的

當然一切的一切也有來自“完璧歸趙”這件事,雖然在口舌之爭中,趙國佔據了上風,但因此也徹底惹怒了秦王。雙方的戰爭過早爆發,對趙國又有什麼好處呢?如果用一個成語來形容的話,“

因小失大

”再合適不過了。

品史君說

在品史君看來,每個人對歷史事件的評價和考究都是不同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多學習、多比較,從客觀的角度做一個全面的評價

。在平時的生活中,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這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你認為呢?

我是品史君,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也對文化感興趣,不妨為我留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