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幾乎沒有人知道,楊貴妃還有前夫,而且還是李隆基的兒子

李琩這個人,在大唐的歷史上真的太沒存在感了,就連歷史教科書上,都沒有他的一席之地。

千萬別說他是李隆基的兒子,因為李隆基的兒子真的是太多了,多到他自己一天連殺三個都不帶眨眼的,普通人,又有誰會在乎他的兒子是誰。

但是,

如果要提到李琩的另外一個身份,一代美女楊貴妃的前夫

,那估計吃瓜群眾們一定會瞪大雙眼了:“啥,還有這種狗血劇情,快講講”。

沒錯,李琩是楊貴妃的前夫,也是李隆基的兒子,也就是說,

楊玉環這個女人,先後嫁給了大唐帝王家的父子倆人。

這種事,在大唐其實不稀罕。

玄武門事變之後,李世民娶了弟弟李元吉的老婆楊氏,甚至還想立楊氏為皇后,被魏徵給阻止了;還有他的寶貝兒子李治,李世民看不上的武則天,從輩分上算也是他的小媽,被他直接給娶回家了,還導致了武周代唐。

李隆基娶兒媳婦,也算是跟爺爺和太爺爺學習了。

幾乎沒有人知道,楊貴妃還有前夫,而且還是李隆基的兒子

唐朝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從本質上來講,唐朝是鮮卑政權北周的一個延續,而鮮卑人是北方遊牧民族,遊牧民族就有父子兄弟收集同一個女人的傳統。

好了,言歸正傳,

我們下面就詳細來講一下,楊玉環是如何先後嫁給李琩,李隆基父子兩人的,而李琩最終的結局又是如何。

: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媽寶男

李琩是個幸運兒,因為在他之前的兩個哥哥,都沒有活下來。為了能讓他順利地活下來,他從小就被送到了寧王府,由寧王的夫人元氏撫養。

因為他是李隆基的第十八子,因此被呼為“十八郎”。

公元725年,正式封為壽王,公元727年遙領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使,公元735年,獲封開府儀同三司,位居從一品。

所謂“遙領”

,其實就是“掛職”,名義上是益州大都督,劍南節度使,其實李琩根本就沒有去上任,他人一直在洛陽城的壽王府裡。

所謂“開府儀同三司”

,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一種官職,“開府”,就是允許你建立自己的幕僚班底,有自己的一個辦公場所,有了自己的一個小衙門。“儀同三司”,表示和“三司”的級別一樣高。

李琩這麼牛,是他很有本事嗎?根本不是,

他能有這麼多的官職和榮譽 ,全部都是因為他有一個好母親。

李琩的母親是武惠妃,武則天的侄孫女,從小在皇宮裡長大,耳濡目染了不少宮廷中的爾虞我詐和權謀交易。

身上有著“武家”的基因,又繼承了武則天的做事風格,她從初入宮的的一個小小“婕妤”,沒幾年就當上了“貴妃”,然後又聯合大臣李林甫,搞死了王皇后,成為後宮中地位最高的女人。

但是,李隆基有“恐武后遺症”,死活不願意封她為皇后。

當不上皇后,武惠妃就謀求當“太后”,怎麼當太后,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把自己的兒子李琩給推到太子的位置上。

當時的太子是李隆基的次子李瑛,不過她的母親身份很低,是個歌女出身,並且已經早早去世,因此,

武惠妃就多次在李隆基耳邊出風,想廢了太子。

當朝宰相張九齡是個正直的人,他聽說李隆基有廢太子的打算,直言勸諫,直呼不可,並列列舉了晉獻公廢太子引發晉國大亂,漢武帝聽信讒言導致太子自殺,晉惠帝廢太子,隋文帝廢太子這四個人的例子,來證明,太子不可輕易廢除。

由於張九齡的堅持,李隆基就打消了廢太子的念頭,但是,

張九齡也被排擠出了朝廷,他的位置被李林甫給取代。

為了除掉太子,武惠妃精心設計了一個局。

幾乎沒有人知道,楊貴妃還有前夫,而且還是李隆基的兒子

她先是找到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三人,慌慌張張地說宮裡進了賊人,可能對皇上不利,這三個兄弟一聽說父皇有危險,穿起盔甲,帶著兵器就跑進了皇宮。

結果,前腳剛進宮門,後腳就被李林甫帶兵給包圍了,理由是“意圖謀反”。

這可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穿著盔甲,帶著兵器跑進皇宮,你說你是來抓刺客,誰會相信,誰來給你證明?

武惠妃?不好意思,人家改口了,表示毫不知情,你們三兄弟造反別拉著我墊背。

就這樣,三個人先是被貶為庶人,

武惠妃覺得斬草要除根,又慫恿著李隆基殺了這三個人。

公元735年,武惠妃的女兒咸宜公主出嫁,在洛陽城裡大擺宴席,洛陽城內有頭有臉的人都來參加了,京城名媛,京城少爺們一個個打扮得貴氣十足。

其中有一個女孩,也在這次宴會上,她的名字叫楊玉環。

楊玉環出身於“弘農楊氏”,這可是當時的一個名望大家族,隋朝開國皇帝楊堅也是“弘農楊氏”。

弘農楊氏的老祖宗叫“楊喜”,本是劉邦手下一個非常不知名的馬伕,在著名的垓下之戰的時候,項羽被困,眼看著就要完蛋,劉邦為了激烈下屬,大喊一聲:“誰要是抓到項羽,賞千金,封侯爵”。

那手下的人嗷嗷地往前衝,其中就包括小馬伕楊喜,他跑得很快,第一時間就衝到了項羽身邊,但是,另外還有3個人也到了,他們愣生生把項羽的屍體給分割了,楊喜獲得一條大腿,事後被封為“赤泉侯”。

由此,開啟了弘農楊氏家族的輝煌史。

楊玉環本來跟著爸爸在四川生活,但是,在她10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了,家道中落,她只好寄居在洛陽三叔楊玄璬家中。

楊玄璬是河南府計程車曹參軍,一個七品小官,和咸宜公主這種皇家之人是八竿子也打不著,但是,作為“體制內”的人,這種社交活動是不能不參加的,於是,他帶著自己的小侄女也來湊個熱鬧。

沒想到,天生麗質的楊玉環,被武惠妃一眼相中,想把她許配給自己的兒子李琩。天上掉下個大餡餅,一下子攀上了皇親,楊玄璬當然求之不得,看來,在體制內混,就是有好處。

在武惠妃的張羅下,就在當年,楊玉環就嫁給了壽王李琩,成為了“壽王妃”。

2年後,也就是在武惠妃剛剛搞死太子李瑛之後,她因病去世,至死,她也沒能把自己的兒子給推上太子之位。

武惠妃死後,李隆基的心情是一落千丈,整日的鬱鬱寡歡,身邊的太監們就對他說:“聽說壽王妃長得漂亮,而且擅長歌舞,皇上何不納入宮中”。

老公公覬覦兒媳婦,這就叫“扒灰”啊,李隆基好歹也是要點臉的人,怎麼能幹出這種事兒,況且,人家小兩口新婚沒兩年,正是你儂我儂的時候,老公公插一腿算什麼事兒。

但是,李隆基抱著見一見的想法,還是召見了一次楊玉環,這一見不要緊,是徹底把李隆基的魂給勾走了。

幾乎沒有人知道,楊貴妃還有前夫,而且還是李隆基的兒子

這可是自己的兒媳婦啊,自己的爺爺和太爺爺再亂搞,人家娶得也是寡婦,自己的兒子李琩還活著,怎麼能一把奪走呢?

這時候,他想到了自己的爺爺李治,當年,李治就是先讓武則天出家當尼姑,然後再娶回皇宮,弄了個迂迴戰術,李隆基決定有樣學樣。

他以為武惠妃祈福為名,讓楊玉環出家為尼,道號“太真”,這樣,就相當於解除了楊玉環和李琩之間的婚姻關係。

公元740年,李隆基正式把楊玉環接到宮中,封為貴妃,她也成為李隆基晚年最寵愛的女人。

為了彌補對兒子的虧欠,李隆基又給兒子挑選了一個女人,她出身於“京兆韋氏”,同樣是名門望族。

公元745年,李琩和韋氏結婚,婚後倆人育有5子2女。從這個子女數量上來看,李琩和韋氏之間應該過的是非常幸福。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

,安祿山在范陽起兵,以誅殺奸臣楊國忠為名,20萬大軍殺向長安。李隆基一開始是不相信的,安祿山一向忠心耿耿,而且還認了楊玉環為乾媽,怎麼可能造反。

但是,等到他確信這個事情是真的時候,已經晚了,安祿山大軍佔領洛陽,突破潼關,一隻腳已經踏進長安城了。於是,李隆基帶著楊貴妃倉皇向四川逃去。

看著昔日繁華的長安城,變成一片火海,跟著李隆基的近衛軍們終於忍不下去了,在陳玄禮的帶領下,他們一直要求處決楊國忠和楊玉環兄妹倆。楊國忠見勢不妙,騎著馬就要跑,被士兵們給砍死了。

萬般無奈之下,李隆基賜死了楊玉環。

此時,太子李亨在靈武繼位,遙尊李隆基為太上皇,也就是說,李隆基被下崗了。在李亨的指揮下,他啟用了郭子儀和李光弼,扭轉了被動挨打的局面,並逐步對安祿山叛軍進行了反包圍。

李琩也在逃亡的隊伍當中,但是,史書上對他沒有過多記載,僅僅是知道當時李隆基派他去基層士兵中間安撫人心。

之後,李琩再次回到洛陽居住,直到公元775年去世。

在史書上,關於李琩的記載,真的是少之又少,如果他不是楊玉環的前夫,真的不會有人去在意他。

而且,從史書上,我們根本就看不出來,對於父親的橫刀奪愛,李琩是個什麼態度,他好像就是一個沒思想的人,整個人生都是被安排。

母親讓她娶楊玉環他就娶,父親把他老婆奪走了也就奪走了,父親重新給他一個老婆韋氏,他也坦然接受。

可能正是這種隨遇而安的性格,反而讓他獲得了一種恬靜的生活,安史之亂中,太子李亨趁機上位,他沒有做任何的謀取皇位的動作,只是老老實施地做一個皇帝家屬。

但是,他“楊玉環前夫”的身份,註定了他不會被歷史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