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漢朝前的匈奴是什麼樣子,中原王朝為了對付匈奴採取了什麼措施?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室靡家,獫狁之故。

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這首流傳千年的《采薇》,今日讀來還能感覺到征夫士卒瀚海漂流戍居邊塞的哀傷。造成這“靡室靡家”狀況的就是周王朝抵禦外侮獫狁的戰爭,獫狁也就是後世常說的匈奴。漢代大學者服虔說:“堯時曰葷粥(音xūn yù),周曰獫狁,秦曰匈奴。”

漢朝前的匈奴是什麼樣子,中原王朝為了對付匈奴採取了什麼措施?

司馬遷說,匈奴一族淵源甚久,和中原王朝的漢族是同宗同祖。據說夏朝末年,夏王桀當政殘暴,商湯起義兵滅夏建殷,放逐到鳴條的夏桀三年而死。夏桀的兒子獯鬻把老爹的眾多妻妾都娶了,然後避居遙遠的北方草原,逐水草而居,慢慢地就形成了一個國家,也即匈奴。獯鬻就是匈奴的始祖,應該也就是司馬遷說的淳維。

和周王朝異地同時發展的匈奴部族還處於文明幼稚的階段。作為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不住城郭,不事耕田,有語言而無文字,善騎馬射箭。對於倫理禮儀之事就不甚講究了,崇尚強者,有好吃好喝好穿好玩的,都先緊著青壯年。不過北方苦寒之地,能有啥好吃好穿的,君王大臣百姓穿的也無非是皮革獸裘之類。如祖先一樣,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所繼所及者還有父親兄長的妻妾。

漢朝前的匈奴是什麼樣子,中原王朝為了對付匈奴採取了什麼措施?

在這一段漫長的發展時間裡,就如春秋戰國紛爭割據一樣,匈奴也還沒有形成一個龐大統一的帝國,多是一些匈奴較小些的分支活躍在歷史舞臺,而且越來越多地和中原王朝的諸國產生交集,乃至發生戰亂。

為博褒姒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周幽王,就是被犬戎殺死於驪山。隨後秦襄公伐戎至歧州救了周王室,這才有了周平王東遷洛邑,秦襄公也因此被封為諸侯,周王室故地豐鎬等也就歸了秦國。

漢朝前的匈奴是什麼樣子,中原王朝為了對付匈奴採取了什麼措施?

其後幾百年間,戎狄擾亂中原之事仍在頻繁發生,齊桓公、周襄王、晉文公等都捲入其中。

本就身處西北邊境的秦國,和戎狄的戰事最為頻繁。西戎八國臣服秦穆公。秦惠文王大敗義渠,連下義渠二十五城。惠文王死後,中二少年秦武王舉鼎絕臏,君主沒當兩天就命薄而死,其弟秦昭王在其母一番血雨腥風的政治鬥爭後就繼位了。昭王時的故事更精彩,昭王之母,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大秦宣太后羋月羋八子。她早年和義渠王有情,生了倆兒子。義渠王對她還是痴情不改,羋月使詐把義渠王騙到甘泉,義渠王中計身首異處,秦國鐵騎就踏破了義渠領地。在隴西、北地、上郡這些地方,秦國再無防守,就修築長城有備無患。

漢朝前的匈奴是什麼樣子,中原王朝為了對付匈奴採取了什麼措施?

司馬遷在傳中說:“當是之時,冠帶戰國七,而三國邊於匈奴。”也就是說戰國七雄,有三個國家鄰近匈奴部族,常有兵戈之險,除了秦國,另兩個國家是燕國和趙國。

既有兵爭,必有名將。燕國也築長城以抵禦匈奴,除了戰備以外,為了儘可能的和平,當時常常互派國內重要人物作為人質押於敵國,以示友好之意。春秋戰國之中,在諸侯國之間這種行為很流行,常常是哪家不受重用的公子又倒黴催地被派去了,比如前面提到過的晉文公、秦昭王。燕國當時的將領秦開,就是派往胡地的人質。他在取得胡地首領群臣的信任後,歸國又殺了回來,憑藉對胡地民情軍情的瞭解,大破東胡,使之退卻千里。說起這個秦開,大家不認識,他的孫子卻比他有名。他的孫子,就是和荊軻一起刺秦王,而因面如土色抖似篩糠淪為丑角和喜劇人物的秦舞陽老兄。

漢朝前的匈奴是什麼樣子,中原王朝為了對付匈奴採取了什麼措施?

趙國將領不必說,蘇洵《六國論》裡已經告訴我們,“李牧連卻之”。秦滅六國之後,始皇帝也可以騰出手來收拾殘胡了,率領十萬大軍北擊狂胡,收復了過去被佔領的黃河南岸之地,當時的將領就是赫赫有名的蒙恬蒙大將軍。

漢朝前的匈奴是什麼樣子,中原王朝為了對付匈奴採取了什麼措施?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嬴政為了抵禦匈奴,在黃河流域建制立縣四十四城,並徵徭役戍邊充實邊地縣城,這也是秦朝人口大遷徙的一個方面。秦始皇時繼續修建長城,以防外寇入侵,“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撐拄”,征夫們的血肉為成功抵禦匈奴貢獻了最大力量。秦朝二世而亡,匈奴之後卻有雄主出世,大刀闊斧,一統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