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秦武王舉鼎被砸死,他為何要這麼做?此舉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

2015年,《羋月傳》的熱播,讓大秦太后進入到人們的視野當中。主人公羋月跌宕起伏的一生,讓人們對於這個楚國公主,後來的大秦太后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

秦武王舉鼎被砸死,他為何要這麼做?此舉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

在這部劇中,最具戲劇色彩的莫過於秦武王贏蕩。這位年少即位的秦國君主,在繼位四年之後,便被巨鼎砸傷膝蓋,最終因流血過多而死。正因秦武王這種莫名其妙的死法,讓他留給人們莽撞匹夫的形象。

然而如果仔細分析則不難發現,秦武王並非有勇無謀。秦武王確實好勇鬥狠,但是這樣的人往往有著十分遠大的胸襟和抱負,而當時的人們對其也十分認可,因此在他死後才能夠得到“武”這一諡號。

大秦王子

公元前329年,秦國迎來了正統的繼承人。雖然當時秦國的國君秦惠文王已經有兒子,但並非秦國皇后所生。而這個孩子是秦惠文王與皇后所生,根據古代的嫡長子繼承製,他才是正統的秦國繼承人。

秦武王舉鼎被砸死,他為何要這麼做?此舉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

而秦惠文王對這個孩子同樣寄予了厚望。作為家族下一任的繼承人,秦惠文王為其取名贏蕩,有“蕩平天下”之意。這不僅是秦惠文王的期望,更是秦國曆代祖先們的期望。

而贏蕩自幼便展示出了過人的天賦,最突出的特點便是力大無窮。與同齡的孩子相比,贏蕩的食量大得驚人,力氣也比普通的孩子大很多。在十歲時,他與成年人的角力已絲毫不落下風。

看到自己的兒子如此孔武有力,秦惠文王十分高興,但同時也十分苦惱。通常情況下,四肢發達的人往往頭腦簡單,而這樣的人如果作為君王,一定會被臣子玩弄於股掌之間。

秦武王舉鼎被砸死,他為何要這麼做?此舉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

在經過一番考慮之後,秦惠文王決定將贏蕩送到軍營當中鍛鍊。沒想到來到軍營之後,贏蕩似乎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在各項訓練當中,他都名列前茅,稱其為“勇冠三軍”毫不過分。

不僅如此,在與士兵們的朝夕相處當中,無論是士兵還是將領,都對這個皇室貴族成員心悅誠服地接納。贏蕩不僅沒有貴族們矯揉造作的通病,其直率的性格更是讓他們將其視為手足兄弟。

因此,贏蕩來到軍營不久之後,便和士兵們打成了一片,將軍們對其也是稱讚有加。看到兒子能夠得到將士們的擁護,秦惠文王終於放心地將他召回了皇宮。

秦武王舉鼎被砸死,他為何要這麼做?此舉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

秦武烈王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作為儲君的贏蕩繼位。與其父親一樣,贏蕩十九歲繼位,是一位年少的君主。而與其父親不同的是,秦惠文王繼位時,國家尚處在變法的動盪之中,而贏蕩繼位時已是國富民強。

在這樣的環境下,贏蕩可以有更廣闊的空間來施展拳腳。為了與其他六國加以區分,贏蕩繼位之後便廢棄了相國一職。在他看來,相國的權力實在太大,從某種程度上看甚至超過了君權,是巨大的隱患。

在廢棄相國之後,他又設立了丞相一職,並且由左右丞相兩人來擔任丞相之職。這一政治舉措不僅分化了原來相國的巨大權力,而且左右丞相之間還能起到相互制約的作用,大大降低了對君權的威脅。

秦武王舉鼎被砸死,他為何要這麼做?此舉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

這一創造性的舉措,不僅開創了歷史的先河,而且在之後的一千五百多年的時間裡一直被沿用了下來,成為了我國封建時期政治制度的主體形態,直到朱元璋時期才將丞相廢除。

由此看來,秦武王不僅有著驚人的氣力,其政治頭腦也過於常人。對內如此,對外如是。在秦武王繼位之初,各國都派出使臣前來祝賀,實際上,各國的國君是想趁此機會了解這位新秦王的情況。

如果贏蕩睿智過人,他們便與之結盟,如果昏庸無道,便可以伺機侵略,蠶食大秦。因此這次與使臣們的會面,對於秦國的命運有著極其重大的影響。

秦武王舉鼎被砸死,他為何要這麼做?此舉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

因此在與使臣們會面之前,秦武王面對著地圖思忖良久。在經過幾番考慮之後,秦武王親自召見了越國的使臣。之所以選擇越國,是因為越國與楚國接壤,與越國結盟,便可以牽制楚國,讓秦國得以發展。

從秦武王的這一舉動便不難看出,贏蕩非但不是一個四肢發達但頭腦簡單的匹夫,相反,無論是其政治眼光還是政治抱負,秦武王都是當時各國君主當中的佼佼者。

那麼,既然秦武王並非魯莽之人,又為何會做出舉鼎這樣魯莽的舉動,最終讓自己死於非命呢?

秦武王舉鼎被砸死,他為何要這麼做?此舉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

舉鼎的意義

在秦國的歷代君主心目中,有著一個共同的偉大目標。這個目標便是將天下納入到秦國的版圖當中,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一統天下。為了這一目標,歷任秦國君主都在不停地努力,壯大秦國。

作為此時秦國的國君,秦武王同樣將這一目標視為己任。當時周王室已經名存實亡,而周天子仍然被視為天下共主,原因就在於周王室的手中,仍然掌握在權力的象徵。這個權力的象徵,便是九鼎。

相傳大禹在成功治理水患之後,將天下劃分為九州,並鑄造了九尊巨鼎來象徵對九州的統治權。周武王在奪取天下之後,將九鼎聚於太廟之中,以此宣告周王室對天下擁有絕對的統治權。

秦武王舉鼎被砸死,他為何要這麼做?此舉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

作為極具野心的年輕君主,秦武王自然對九鼎極其渴慕。而秦國與周王室之間,最大的阻礙便是兩者之間的韓國。因此,秦武王對魏國進行了威逼利誘,逼迫魏國與秦國結成同盟,共同討伐韓國。

在攻破韓國重鎮宜陽之後,秦國到洛陽的通道被徹底打通,秦武王終於可以如願以償地見到九鼎了。在看到這些龐然大物之後,秦武王便提出要帶走雍州鼎,而雍州鼎所代表的正是秦國所在的雍州。

面對秦武王的要求,周天子自然不能答應,以無法搬運作為藉口,拒絕了秦武王。於是秦武王才奮力舉起了雍州鼎,以至於砸傷脛骨,回到館驛後因失血過多而死。

秦武王舉鼎被砸死,他為何要這麼做?此舉絕非簡單的意氣用事

可見秦武王所要舉起的並非是鼎本身,而是要舉起問鼎中原的決心和期望。正是由於秦武王對於這一目標的執著,才讓後世的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最終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宏圖大業。

結語

如果單純從死亡的方式來看,秦武王的死確實微不足道,甚至荒唐至極。而如果從其舉鼎的意義來看,秦武王則是在用自己的生命,激勵著後世子孫完成自己未竟的事業。

而他所選擇的雍州鼎,是代表著秦國的所在地。由此看來,秦武王舉鼎所要表達的,是不甘受制於人下的精神。正是憑藉這種精神,秦國才能在六國中脫穎而出,最終一統天下,開創出屬於自己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