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曹操臨死留下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就叫父親,6年之後才發現真高明

建安二年,一場豔遇令曹操,痛失髮妻、長子、侄子、摯友。嬸子鄒氏私通曹操,使得張繡降而復叛。宛城一戰,曹昂、曹安民、典韋,盡皆喪命。當敗軍撤回許昌之際,丁夫人留下了悲痛的淚水。她的兒子曹昂,因為丈夫的不檢點,永遠失去了生命。

曹操臨死留下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就叫父親,6年之後才發現真高明

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悅,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

丁夫人終日以淚洗面,精神逐漸恍惚。曹昂非她所生,但為她所養,在她心中:那就是親兒子。與曹操相見之時,丁夫人總是不自覺得說出:是你殺了我的昂兒~是你害了他的性命

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彷彿一把把利劍,刺進了曹操的心中……他沉默了、離開了、落淚了、發怒了。為了維護可憐的尊嚴,盛怒之下的曹操,將丁夫人趕回了孃家。

曹操臨死留下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就叫父親,6年之後才發現真高明

太祖到,撫其背曰:“顧我共載歸乎”!夫人不顧,又不應。

過了幾天,曹操溜到了丁夫人孃家。這位名震一方的諸侯,輕輕地走到織機邊,撫摸著丁夫人的後背:“跟我一起乘車回去吧”!丁夫人的嬌軀微微顫抖,但很快,織機又忙碌了起來。

太祖卻行,立於戶外,復雲:“得無尚可邪”!遂不應,太祖曰:“真訣矣”。

沒有得到迴應的曹操,失落的離開了織室。在那窗外,曹操又大喊:“我們真的無可挽回了”?可等來的,依舊是沉默。面對心如死灰的丁夫人,曹操失落的說道:“那我們真的就此決絕了”!

曹操臨死留下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就叫父親,6年之後才發現真高明

遂與絕,欲其家嫁之,其家不敢。

曹操與丁夫人離婚時,仍不忘交代其家人:“今後,為她找個好人家,莫要尋到如我負心輩”。再後來,卞夫人、環夫人、杜夫人、秦夫人、王昭儀……

一位位嬌妻美妾,為曹操新添了一個個兒女:曹彰、曹植、曹熊、曹衝、曹林、曹宇……天倫之樂,沖淡了曹操,宛城之戰的傷痛。

可丁夫人,卻為此肝腸寸斷。她沒有再嫁人,也再沒有離開織室。就那麼靜默地,在織機上,走到了人生的盡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丁夫人對曹昂,視若親子的母愛,摧毀了自己全部的生機。

這個偉大的母親,原諒不了張繡;原諒不了曹操;更原諒不了自己……

曹操臨死留下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就叫父親,6年之後才發現真高明

鄧哀王衝,年十三,太祖愛之,贈騎都尉,為聘甄氏亡女與合葬。

或許是上蒼憐憫貞烈的丁夫人,亦或是懲罰犯下過錯的曹操。建安十三年,曹操再次痛失愛子——年方13的神童曹衝早夭。白髮人送黑髮人,曹操又一次伶仃大醉。

看著伶仃大醉的父親,曹丕出言安慰。曹操笑了,笑得無限荒涼,又無限自豪。他說:“衝兒之死,是我曹操的不幸,卻是你曹丕和曹植的幸運”!他為天妒英才而傷懷,亦為有子曹衝而驕傲。

再後來,曹丕與曹植,也綻放了無限的光輝。《觀滄海》、《短歌行》、《滄海賦》、《典論》、《燕歌行》、《七哀詩》、《白馬篇》、《洛神賦》……兩代三曹,在魏晉文學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傳奇。

曹操臨死留下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就叫父親,6年之後才發現真高明

名士謝靈運狂言:“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才高八斗的曹植,自此成為文學史上的一座豐碑,和歷代才子不懈追求的目標。

曹昂、曹衝、曹丕、曹植、曹彰,曹操成了群雄之中,兒子最為出色的一位。由於前兩位的早逝,世子之位的爭奪,在曹丕、曹植之間爆發,並以前者取勝而結束。

後太祖病困,自慮不起,嘆曰:“我前後行意,於心未曾有所負也。假令死而有靈,子脩若問‘我母所在’,我將何辭以答!”

一個個兒子或成才、或成人、或離世,流逝的歲月,也在曹操身上留下了永恆的烙印。一代梟雄曹孟德,倒在了病榻之上。精神恍惚間,丁夫人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現而出。

曹操臨死留下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就叫父親,6年之後才發現真高明

他想起了宛城的荒唐,想起了慘死的曹昂,也想起了那個死活要兒子的丁夫人。曹操怕了,徹底的怕了,他怕黃泉路上,曹昂向他問母親在哪裡?

幹一名良,良年五歲而太祖疾困,遺令語太子曰:“此兒三歲亡母,五歲失父,以累汝也”。

滿心悔恨的曹操,看了床頭五歲的曹幹一眼,派人召見世子曹丕。曹操對曹丕說:當年我就說過,衝兒13而夭,是我曹操的不幸,卻是你曹丕的大幸。因為,論才智,你不如衝兒,植兒更不行。

如今,我已是垂垂老矣,這大好河山,再也無緣染指。今後的天下,需要你來爭鋒了。乾兒3歲喪母,現在5歲又要失去,我這個不合格的父親了。他很可憐,也很幼小,今後就託付給你了。記住,他是你25弟,也是你最小的弟弟了。

曹操臨死留下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就叫父親,6年之後才發現真高明

太子由是親待,隆於諸弟。良年少,常呼文帝為阿翁,帝謂良曰:“我,汝兄耳”。

曹操永遠離開了,繼位的曹丕,像對兒子一樣愛護曹幹。年幼的曹幹,一蹦一跳地跟在曹丕身邊,一聲聲阿翁,在曹丕心中蕩起漣漪。曹丕明白了,忽然明白了:父親為何要將幼子,留在自己身旁了。

他彎下了腰,鄭重的對曹幹說:“記住了,我是你的哥哥,永遠都是你的哥哥”。曹幹不懂,最好的阿翁,為何會是永遠的哥哥。但他感覺,阿翁好像變了,變得更加炙熱、張揚,而又自信了。

六年,帝東征,還過雍丘,幸植宮,增戶五百。

黃初六年,曹丕自廣陵前線而還,中途約見了曹植。在人生的最後一年,曹丕解除了,對弟弟曹植的監禁。曹植又一次,過上了王子的生活。

第二年,曹丕病逝,在位7年而已。曹操臨終留下的曹幹,那一歲歲的成長,與一聲聲情真意切的阿翁,終究暖化了曹丕的心。曹操的智慧下,曹丕終於懂了:他是大哥,從他繼位那天起,餘者都是他的弟弟,永遠的兄弟。

曹操臨死留下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就叫父親,6年之後才發現真高明

曹丕做了7年的君主,留下了魏文帝的傳奇;曹植過上了公子墨客的生活,留下了才高八斗的神話。曹操認識到了,才子就是才子,做不得儲君。廟堂之高不屬於曹植,他有陳思王的詩與遠方。

他用獨特的智慧,以5歲的曹幹,一聲聲阿翁,喚醒了曹丕全部的兄弟情。避免了同室操戈的慘劇,曹操25子,無一人死於兄弟之手,這就是曹孟德的高明所在。從曹昂之死,到曹衝早夭,他探索了一生,他成為了一個合格的父親。

尋常人家,觸手可得的親情,卻困擾了曹操的一生。這個一生都在,為爭奪權力而奮鬥的梟雄。最終捨去了全部的偏愛,喚醒了曹丕淪喪的感情,也給了曹植最好的歸宿。

權力是一時的,智慧是永恆的。中國歷史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周朝之後,再無貴族,或者說人人都是貴族。我們失去了,一群擁有貴族身份的人;卻產生了一片,可以傳承智慧的淨土。

人人皆可為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龍,而其中關鍵就是——智慧。書本上的、書本外的、帝王將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曹操臨死留下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就叫父親,6年之後才發現真高明

曾國藩曾經說過:“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

他能以中人之資,而成一代“聖賢”,就在於日夜勤學苦讀。曾國藩的書桌上,常年擺著一本奇書——《智囊全集》。此書為明代馮夢龍所作,從先秦到明代,記錄著1238則名人智慧故事,取材於帝王將相、士子儒生、女子平民,專門分析他們的錦囊妙計。

曹操臨死留下5歲幼子,拉著曹丕的手就叫父親,6年之後才發現真高明

曾國藩日夜捧讀,紀曉嵐倒背如流,康熙只允許內部流傳,都是為了傳承《智囊全集》中智慧。因為,唯有智慧,才是“英雄不問出處”的立身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