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明清小冰期是什麼?三百年前的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

根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我國共經歷過四次小冰河期,而根據竺可楨的中國氣象史資料,再結合歷史王朝的興衰,不難發現歷史上經歷的幾次最大規模的社會動盪,均與小冰河期密切相關。第一次是殷商末年至西周初年,第二次是東漢末年至西晉初年,第三次是唐朝末年至北宋初年,第四次便是明朝中期至清朝中期。

明清小冰期是什麼?三百年前的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

15世紀後期至19世紀末中間的小冰河期,因為發生在明清之際,所以又叫明清小冰期。這一時期確實很冷,不僅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而且南國海南也“白雪皚皚、銀裝素裹”。其實僅僅是寒冷並不可怕,關鍵是從明嘉靖至明崇禎的小冰期氣候引發的自然災害,例如干旱、洪澇、瘟疫、地震等不斷,導致赤地千里、餓殍遍野;重疫區十室九空,倖存者逃之四方;生存的壓力加劇了社會矛盾,社會動盪的結果直接葬送了大明王朝。

明清小冰期是什麼?三百年前的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

小冰河期對氣候的改造作用很大,夏天會導致極度乾旱,冬天更是如此。雖然廣東北部山區,會經常性在冬天下小雪,可是明朝晚年,廣州、南海等南廣東沿海地區,都有下了三日大雪,積了一尺厚雪的事情,就廣東都這個情況了,更別說北方多冷,在萬曆年間的北方官員的文字記載中,無不抱怨那十幾年的天氣劇變,而曾經“冷門”的廣東、海南,則是成為了這些文人們的“避寒”聖地。

明清小冰期是什麼?三百年前的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

隨著氣溫的下降,次生災害頻發,旱災、蝗災、瘟疫接踵而至,這些災害一起聚集到了明末清初之時。明崇禎年間,黃河流域連年乾旱,河北十河九枯。河南的旱災,導致了黃河的斷流。明亡的前兩年,浙江也出現連年旱災。乾旱導致莊稼絕收,人吃人的現象時有發生。大災後必有大疫,瘟疫開始爆發。寒冷的天氣,對華北和江南的種植業影響巨大,東北的耕地衰退明顯,導致遊牧民族逐漸向南遷徙。再加上災害與戰亂,使明末的人口數量急劇下降!

明清小冰期是什麼?三百年前的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

在工業革命之前,自然災害往往是導致王朝衰敗的主要原因,自然災害會導致遊牧民族遷移,引發遊牧民族入侵的危機,自然災害還會導致農民顆粒無收,導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爆發。因為古人對抗災難的能力和意識不足,在小冰河時期來臨的時候,古人只能默默地等待自然災害的出現,卻沒有能力改變不利的處境。

明清小冰期是什麼?三百年前的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

而崇禎在位的時間正好處在這段最寒冷的時期。據考證,這也是自公元1000年到今天,這一千多年時間內最冷的一段!甚至有相當多的人認為,這也是人類自從進入文明社會以來,所經歷的最寒冷時期。這寒冷的天氣彷彿也註定了崇禎淒涼的一生。

明清小冰期是什麼?三百年前的中國古代冬天有多冷?

在整個明清小冰河時期,經常會出現極端天氣,由於當時科學水平不夠發達,各種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所以無法應對突如其來的自然災害。如今地球上的極端天氣依然存在,但我們有了更先進的科學技術和設施,讓這些自然災害的影響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