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劉備立功卻被排擠,平民要想成功,必須找到人物適域

劉備立功卻被排擠,平民要想成功,必須找到人物適域

有時候,“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並不僅僅是一句氣話,它也可以是經過深思熟慮後做出的更佳選擇。平民劉備立功卻受到排擠,氣得張飛對督郵一頓胖揍。官是當不下去了,劉關張三兄弟來到了十字路口,是就此退隱江湖,還是被迫走上正確的道路?

01 劉備有功卻被排擠

劉備為了保衛國家,與關羽張飛結拜後起兵鎮壓黃巾軍。經過多次戰鬥,終於得到成功。他與朱儁、孫堅共同擊潰了最後的黃巾軍的餘黨。

朱儁班師回朝,被漢靈帝封為車騎將軍和河南尹。他向朝廷表奏了劉備和孫堅的功勞。孫堅因為與朝廷有舊的人情在,說白了就是因為有人護著他,所以他也很快就被委任為其他州郡的司馬,上任去了。

唯獨劉備久久不見封賞。這就很尷尬了。論功行賞,這是自古以來的常理。有功而不賞賜,這顯然不合常規。但就這樣,很久還是沒有訊息。如果讀者處於劉備的地位,肯定也會很尷尬,不知道應該是去是留。

劉備該不該被封賞呢?當然應該,他確實立下了很大功勞。但為什麼不被封賞呢?肯定是有人在阻擋他的仕途啊。這實際上意味著劉備作為在朝中沒有支援力量的平民,上升渠道已經被阻塞了。任何人在前途被堵塞的時候,都會感覺到很痛苦。他們也不例外。他們不知道到底是怎麼了。

劉關張三兄弟都很鬱悶難受,這一天就到街上溜達溜達,排解排解心中的鬱悶。恰巧,碰到了郎中張鈞的車駕。這個人對劉備倒是好,與他一番交談。劉備看到終於能夠找個人說說話了,那就把自己的立下的功勞以及還沒有被封賞的事情,一股腦都告訴了張鈞。

張鈞聽說劉備到現在還沒有被封賞,知道他肯定是沒有打點十常侍,加上在朝中又沒有什麼靠山,所以才導致這樣的局面。他義憤填膺,就跑到朝廷上去告十常侍的狀,要求漢靈帝斬殺十常侍。

這個要求雖然沒有被滿足,但是也成功地讓十常侍意識到,肯定是有人立功沒有受賞,所以發出了什麼怨言,以至於張鈞聽到風聲後才來告狀。為了避免眼前的麻煩,十常侍考慮到,不如先封賞,回頭再秋後算賬。

就這樣,劉備被任命為定州中山府安喜縣縣尉。雖然官職不算大,但多少是個官啊,起碼劉備算是步入政壇了吧。劉備很敬業,帶著關羽和張飛駐紮在縣府,與民秋毫無犯,當地的老百姓都被他們的行為方式所感化了。一切都在朝著好的方向發展。這樣下去,劉備慢慢也能夠得到升遷,甚至成為一方大員。

但是意外比明天先來了。剛剛四個月,朝廷就下令,說有功勞而任職的人,往往有不少能力很弱的,這樣的人應該被裁汰。劉備恰恰就在考察裁汰之列。

負責淘汰官員的人,叫督郵。考察劉備的督郵來到後,劉備很是恭謹,不敢多言多語。但是督郵仍然很傲慢。他問劉縣尉是什麼出身,劉備說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從涿郡起兵攻打黃巾軍,經歷了大小三十餘戰,也算有不少的功績吧。

那個督郵根本不容劉備說完,就大聲呵斥道,你詐稱皇親,虛報功績。現在朝廷降下詔書,就是要淘汰像你這樣的官吏。看督郵如此盛氣凌人,劉備考慮再三,也沒敢出聲。

他回到縣衙後,與縣中官吏商議應該如何應付。縣吏們說,督郵作威作福的,無非是索要賄賂,縣尉你只要給他些賄賂,就可以搪塞過去啦。但是劉備說,我平時與民秋毫無犯,我哪有錢給他行賄呢。

正發愁呢,卻聽見有人在縣府裡鬧事。誰?張飛。鬧什麼事?原來張飛見哥哥受氣,就把督郵捆了起來,用柳條使勁鞭打。這下子可把督郵打壞了,疼得他連連求饒,央求劉備趕緊救他。眼看著這個情景,劉備出於仁慈之心,趕緊讓張飛住手,饒了那督郵。但是,這樣該怎麼結局呢?

關羽站出來說,哥哥啊,你為朝廷屢次立下大功,卻僅僅得到縣尉這樣的一個小官。現在還要被這個汙穢的督郵侮辱,“我思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不如殺了這個督郵,放棄官職,回到故土,再別圖遠大之計吧。

劉備看到情況已經如此,確實不能再擔任這個縣尉了。就把官印交給了督郵,與關羽和張飛離開了這個傷心之地。

把前後兩個階段的事情聯絡起來看,會很容易明白,這是十常侍在排擠劉備,阻礙他晉升。那麼,為什麼他們要阻礙劉備晉升呢?

劉備立功卻被排擠,平民要想成功,必須找到人物適域

02 劉備為什麼會被排擠

劉備遭到十常侍排擠,有很多原因值得深思,核心還是平民晉升難乎其難。劉備作為織蓆販履的平民,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吊絲,在朝廷裡面是沒有什麼保護力量的。孫堅為什麼能很快被委任為其他州的司馬?那是因為“堅有人情”。其實,孫堅在平定黃巾軍過程中,遠遠不如劉備立下的功勞大。

但這就是現實,朝中有人好做官嘛。這就使功勞大的不受封,或者勉強受封也是個小小縣尉,而功勞小的反而受到很重的封賞。沒有其他什麼原因,主要就是因為劉備本身是個平民。可是就算劉備是個平民,如果可以有錢賄賂上官,也可以受到封賞。劉備實際上有兩次透過行賄而被封賞的機會。

第一次,就是在還沒有受到任何封賞的時候。如果他能夠察言觀色,知道朝廷怎麼運轉的,及時向十常侍手下的人行賄,那得到個較大的封賞,是理所當然也是輕而易舉的。第二次機會,就是在督郵來找事的時候,如果能夠多少賄賂些,那督郵嘴巴一歪,劉備又成了功臣,就可以繼續擔任自己的縣尉了。

可惜的是,平民出身的劉備,不僅不懂朝廷的行賄之道,更沒有錢去行賄。劉備本身很正直,也不想與邪惡分子同流合汙。也就是說,他的價值觀實際上與十常侍集團格格不入。既然價值觀不同,那就不能接納你劉備了。這樣,朝廷給他的行賄道路,就被他自己封死了。

朝中沒有護持力量,劉備自己又沒有錢去行賄,這兩個基本原因,導致劉備被免官罷職,最後只能去投靠了代州的劉恢。

劉備被排擠,反映出什麼問題呢?第一,平民晉升,難乎其難。東漢末年,實際上是豪強地主把持著政權。他們作為比較穩固的利益群體,是絕對不會輕易把自己的權力份額讓給平民的。因為平民本身沒有利益共同體來支撐,如果還不肯融入已經存在的利益集團,就必然受到排擠。劉備與十常侍之間的矛盾,看似是偶然的,實際上也是必然的。這意味著平民晉升到國家政權內部的艱難性。

第二,價值觀悖反,劣幣驅逐良幣。因為朝廷被那些豪強士族把持著,他們往往相互苟合,透過權力作為中介而彼此交換利益。所以,他們實際上是危害政權存在的劣質力量,可以稱之為劣幣。像劉備這樣一心為國,正直待人的人,才是國家應該大力啟用的忠臣,可以稱為良幣。但可惜,當時不是忠臣的時代,而是奸臣當道的世道,劣幣驅逐良幣,成為常態。

劉備身處這樣的時代,難道就沒有任何出路了嗎?難道他起兵攻打黃巾軍是錯誤的嗎?難道他作為忠誠於國家的老百姓,就應該一輩子去織蓆販履嗎?

劉備立功卻被排擠,平民要想成功,必須找到人物適域

03 需要找到自己的人物適域

劉備被排擠,是不是就要心灰意冷了呢?乾脆返回家鄉,什麼也不用去幹了?當然不能這樣。英雄事蹟往往都是在千難萬險中開創的。哪能遇到點挫折就放棄呢?那應該怎麼辦呢?

關羽眼看著哥哥被反覆排擠,心裡也很難受,這個時候他說了句很重要的話:“吾思枳棘叢中,非棲鸞鳳之所。”就是說這裡是荊棘叢,不適合鸞鳳一般的哥哥來生存。

對不對?確實對。因為關羽也發現了,現在這個朝廷裡面,邪惡勢力所及的範圍內,都不適合劉備他們這些人。對他們來說,這裡是荊棘,不是他們這些非凡人物應時騰飛的山河大場。關羽這裡無意中就提出了一個範疇,“人物適域”。

劉備的經歷告訴讀者,所謂人物適域,就是人物適合生長和發展的職業領域和地域。說白了,就是某個人物適合在哪裡生存和發展。對人物發展來說,這裡不是你的適域,那就離開這裡,去找到你的適域,才能更快獲得成功。一個單位不受重用,就去另外一個地方。在適合的領域,可以遠離那些排擠你的惡性力量。同時還很可能遇到欣賞你的人,從而就可以增加幫助你的良性力量。

這就意味著,人物要能及時轉換適域,以促進自己最好地發展起來。當時的朝廷十常侍集團的範圍內,確實不是劉備等人的人物適域。既然不適合,那就離開好了。所以,督郵去逼迫劉備離開,從另外意義上看,反而是件好事情,就是要把劉備逼到最適合他的地方去,逼到最能欣賞他的人的面前去。

就是要去遇到伯樂,遇到那些懂你價值的人,那些真正與你同類而且欣賞你的人。劉備沒有返回老家,那樣打道回府顯得也太丟人了,顯得他們兄弟三人也太沒有出息了。他們去投靠了代州的劉恢。劉恢看劉備是皇室宗親,那是很看重啊,就把他們隱匿在府中,以備後面有機會的時候,再推薦他們去建功立業。

果然這個機會很快就到來了。因為張純張舉在漁陽地區作亂,朝廷又需要能人志士去鎮壓。十常侍這時也顧不得排擠別人了,就派劉虞為幽州牧,讓他帶兵去征討。劉虞其實手下也沒有什麼能征善戰的能人,正為征討反賊而愁苦。

這個時候,劉恢向劉虞舉薦了劉備等人。劉虞早就聽說劉備他們是很有能力的人,所以非常開心地接納了他們。在取得勝利以後,“劉虞表奏劉備大功,朝廷赦免鞭督郵之罪,除下密丞,遷高堂尉。後來經由公孫瓚推薦前功,薦為別部司馬,守平原縣令。玄德在平原,頗有錢糧軍馬,重整舊日氣象。”

看,劉備翻身平民把歌唱了,不僅過去的事情一筆勾銷,最後還得了個縣令做做。這就是找到人物適域以後的效果。

劉備立功卻被排擠,平民要想成功,必須找到人物適域

04 怎麼尋找自己的人物適域

既然人物適域如此重要,那麼應該怎麼去尋找呢?

在尋找適域過程中,捕捉時機很重要。如果與時機不相合,所謂的人物適域是找不到的,或者在客觀上也是不存在的。黃巾軍起義發生,打開了亂世的潘多拉之盒,客觀上也為劉備等這些平民躍遷到國家上層提供了可能和機會。

如果沒有東漢亂世,劉備這樣的平民是沒有什麼出路的。放大到劉備被督郵排擠的當時,如果不是因為當時漁陽地區張純張舉造反,朝廷又需要有人來充當馬前卒去鎮壓反賊,劉備他們也不會有出頭之日。這就意味著,劉備等人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是武力征伐。這個核心競爭力如果與當時的時勢機遇不相合,就不可能找到人物適域。

這也就提示出人物的核心競爭力的概念。如果你擁有的核心競爭力,是當時時勢所並不需要的,那麼你就等著長期呆在冷宮吧。假設劉備他們不擅長武力征討反賊,而是善於栽樹造林,那麼他們能因為自己的這個核心競爭力而有人物適域嗎?恐怕就不可能。

此外,還應該從自己的價值觀出發去尋找人物適域。在大趨勢有你的出頭可能性和份額的時候,哪裡適合你?最適合你的價值觀的地方和人群,就是最適合你的人物適域。你喜歡什麼,對方也喜歡;你厭惡什麼,對方也厭惡。這樣不就是最佳匹配的情況了嗎?

確定自己的價值觀,看看自己能夠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劉備不能接受督郵的索賄要求,而且也不會改變這種偏好,就只能在其他體系中尋找改變路徑。為什麼他不接受這樣的行為方式呢?這就是價值觀內在不同,劉備心中有正義愛民的價值,就容不下相反的勞民傷財的賄賂價值觀。

另外,還要按照功業區域去尋找。人物適域,主要指向還是哪裡最適合建立功業。哪裡適合你建功立業,你就去哪裡。你對什麼最熟悉,最能幹出成績來,那個區域或者職業領域就是你的尋找方向。劉備在十常侍能夠掌控的區域內,無法施展自己的治理才華。後來到了代州劉恢的地方,即十常侍無法直接干預的地方,才穩定下來,也才得到了後續的顯露頭角的機會。

這也內在要求,以伯樂為目標,去尋找人物適域。人物適域說到底,要落實到人,還是對伯樂的尋找。伯樂是懂你價值的人。如果說劉備是千里馬,十常侍讓他去做普通縣尉,實際上就是讓他去拉煤車,結果弄得一鼻子灰。

到了劉恢和劉虞這裡,劉備就得到了重用。當時劉備他們準備去投奔劉恢,實際上就是考慮到他可能欣賞自己,是自己的伯樂,能夠最懂自己。找到伯樂並且投奔伯樂,是千里馬最好的選擇。你到了懂你欣賞你的伯樂身邊,那就是個寶啊。他會盡量為你提供發展機會,為你提供發展資源,為你做好保駕護航的工作。這樣,你發展起來才能事半功倍。

果不其然,後來因為時勢所需,劉備被重新啟用,並被“薦為別部司馬,守平原縣令。玄德在平原,頗有錢糧軍馬,重整舊日氣象。”

劉備被排擠而又重新獲得權力的經歷告訴讀者,在豪強把持的政權內部,平民要想得到一席之地,難乎其難,必定受到排擠和輕視。平民要想獲得發展機會,必須儘量找到自己的人物適域。只有這樣,才能儘快推動事業發展。應該使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符合時勢發展機會的要求,在這個基礎上,按照自己的價值觀,按照功業區域去尋找人物適域,同時以具體的伯樂作為尋找適域的直接目標。

在時代提供的機會中,確定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找到與自己價值觀契合的平臺,找到欣賞自己的伯樂,努力發展自己,這是個體事業成功的底層邏輯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