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歷史上真實的胡善祥

在中國古代封建帝制社會中,皇后對於國家來說是特別重要的存在。

不但要負責後宮大小事宜的管理,對於外廷的部分政治事務也有影響力,因此其品行的好壞對於王朝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不乏因為皇后德行不端,導致王朝崩潰的例子,比如引起八王之亂的賈南風就是很好的例子。

為了防止這樣的皇后再次出現,各個王朝也設定了完善的制度,在必要的情況下皇帝可以廢去皇后,以保證王朝的正面形象和正常運轉。

不過在明朝的時候,明宣宗朱瞻基廢去皇后胡善祥的舉動卻引起了天下百姓的不滿,他本人後來對此也深表後悔。

那麼這位皇后究竟犯了什麼錯,被廢后的她最後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一、胡善祥登上後位的原因

明朝建立者朱元璋作為草根出身的皇帝,其對於門第高下並不是很看重,因此明朝的皇帝在挑選後妃的時候,也更加看重她們的人品和才能,這和之前的朝代是存在很大差別的。

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胡善祥才有機會嫁入皇室。

胡善祥是山東濟寧人,其父親胡榮是明朝的光祿卿,這並不是一個很高的職位,也幾乎沒有和皇親國戚接觸的機會。

不過胡善祥的姐姐胡善圍是後宮中的女官,負責宮廷採買等事宜,這讓她和後宮中的妃嬪接觸甚多。雖然歷史上對於胡善圍的記載十分有限,但想必她應該能力出眾,品行端莊,才引起了部分妃子的注意。

在胡善圍的影響下,朝廷中的官員也開始注意胡善祥的成長,發現她也是一位品行端莊的姑娘,因此胡善祥在永樂十五年的時候,便被選中參加了皇太孫妃子的選拔。

當時皇太孫朱瞻基已經十八歲了,顯示出了不俗的能力,而其父親朱高熾在皇太子的位置上也深得人心。這都讓這次皇太孫妃的選拔變得十分重要,因為誰都清楚中選之人日後會成為明朝的皇后。

這次參加選秀的秀女大多都是有賢名的少女,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有兩個,一個是前面提到的胡善祥,另一個則是後來的孫貴妃,其名字在歷史上並沒有明確記載,故而本文以孫氏替代。

這位孫氏是山東鄒平人,和胡善祥一樣,她在家鄉也小有名氣,但不是因為她的品德,而是因為她美麗的外表。

當時朱瞻基的外祖母也生活在鄒平,她對孫氏的美貌也略有耳聞,在親眼見到之後更是十分喜愛。

於是她託人將孫氏送到了自己女兒那裡,讓其和自己年幼的小外孫一起長大,這讓朱瞻基和孫氏有很深的情誼。

孫氏在太子府中長大一事大家都心知肚明,因此不少人認為孫氏會成為太子妃的最終人選。

但是朱棣卻有不同的想法,他可能認為做皇后最重要的是品行,而不是出色的外表,因此其最終為朱瞻基選擇了胡善祥。

朱瞻基雖然內心更喜歡青梅竹馬的孫氏,但是他並不敢違背朱棣的意思,在不久之後便和胡善祥正式成親,之後不久他又娶了孫氏為小妾。

在朱瞻基繼位之後,他按照慣例將他的正妃胡善祥封為皇后,而孫氏則成為了貴妃。

二、胡善祥被廢始末

在朱瞻基繼位之後他的表現十分出色,先是平定了叔叔漢王朱高煦的叛亂,之後他在國內與民休息,對外減少用兵,讓明朝的經濟得到了不錯的發展,史稱任宣之治。

在國家政局趨於平穩之後,明宣宗有了更多的精力來關注自己的後宮。

在他的心裡,一直是更加喜愛孫貴妃的,畢竟兩人有著多年的感情。

而對於胡善祥,他雖然談不上厭惡,但是終歸感覺不夠親密,因此他便有了廢去胡善祥後位,然後立孫氏為新後的打算。

在他封孫氏為貴妃的時候,就做了一件逾越祖制的行為,按照明朝的規定,只有皇后才能夠擁有金冊和金寶,貴妃只能有金冊。

但是他卻特地給了孫氏一塊金寶,來顯示孫貴妃的地位和皇后並沒有區別。

朱瞻基也許是想借助這樣的手段,引起胡善祥的怒火,然後再找個機會將她廢去。但胡善祥是一個性格和善之人,有一顆包容之心,因此她並沒有對這件事做出任何表示,和孫氏之間的關係也保持得很好。

在之後的幾年裡,胡善祥一直都是後宮一眾妃子的表率,無論在品行還是做事上都無可指摘,這讓朱瞻基十分鬱悶,因為沒有合適的理由的話,他是沒有辦法廢去胡善祥的。

不過朱瞻基此時又想到了一個新主意,雖然他不能廢后,但是他可以說服胡善祥自己辭去後位,這樣他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將孫氏立為皇后了。

至於理由,朱瞻基也幫胡善祥想好了兩條,分別是久婚無子,以及身體多病。

當時孫氏已經幫朱瞻基生下了長子朱祁鎮,但是胡善祥卻只生下了兩名公主,在古代皇室也有母憑子貴的說法,沒有兒子的胡善祥地位自然會受到影響,至於多病一事是否屬實,現在也很難查證。

在朱瞻基告訴胡善祥自己的想法之後,她也平靜地接受了丈夫的要求。很快她就親自上書要求辭去自己的皇后之位,朱瞻基立即答應了她的請求。

不過這件事在朝野上下還是引發了巨大的爭論,楊榮,楊士奇等輔政大臣都勸宣宗收回成命,但宣宗不為所動。這件事在《明史·后妃傳》中有如下記載:

三年春,帝令後上表辭位,乃退居長安宮,賜號靜慈仙師,而冊貴妃為後。諸大臣張輔、蹇義、夏原吉、楊士奇、楊榮等不能爭。

在胡善祥被廢之後,朱瞻基讓她居住在長安宮中做了一名道姑,法號靜慈仙師,而孫貴妃在幾個月後便被冊封為新後。

在被廢之後胡善祥便始終居住在深宮之中,很少與外人見面,也幾乎不參與後宮的任何活動,生活過得十分冷清。

看到這樣的情況,宣宗之母張太后感到十分難過,她知道自己的兒媳並沒有任何錯誤,卻平白遭此打擊,這讓她有了補償胡善祥的想法。

當時後宮在節日的時候經常會舉辦宴會,按理說胡善祥被廢之後已經成為了一名出家人,本不該參與其中,但是張太后卻總要將她從長安宮中請出來入席,並將她的座位排在孫皇后之上。

要知道孫皇后可是張太后看著長大的,這個舉動足以體現張太后對於胡善祥的喜愛。

除了張太后之外,朱瞻基後來也對自己廢后一事十分後悔,並告訴百官“此朕少年事”,用年輕氣盛來為自己的錯誤買單。

朱瞻基的悔意恐怕不是來自於對於胡善祥的感情,而是百官的壓力,因為胡皇后在沒有犯錯的情況下便被廢去,這對於全國的百姓都是很不好的表率。

他們可能會因為皇帝的錯誤表率而擅廢髮妻,這對於宗法制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破壞,這是任何統治者都不願意看到的。朱瞻基在執政多年之後,才想明白了這個道理,但是大錯已經鑄成再難挽回。

朱瞻基英年早逝,胡善祥在他死後依然獨居深宮,生活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後來張太皇太后因病去世,胡善祥得知訊息之後悲痛欲絕,身體情況迅速惡化,在太皇太后去世一年之後便撒手人寰了。

在胡善祥去世之後,因為她是被廢之人,因此其葬禮只是按照宮女的規制舉辦的,這讓朝廷大臣對此憤憤不平。

在孫太后去世之後,朱祁鎮皇后錢氏提出胡善祥生前沒有任何過錯卻無故被廢,人們之前害怕孫太后的威勢,只能用宮女的禮儀將她下葬,他懇求明英宗恢復其皇后的地位,並賜予胡善祥諡號。

朱祁鎮在和大臣商量之後,同意了這條建議,為她重新修建了陵寢,並賜予其“恭讓誠順康穆靜慈章皇后”的諡號,這讓朝野上下十分滿意。

胡善祥作為明朝第一位被廢的皇后,著實算得上是可憐人。她在嫁給朱瞻基之後沒有任何過錯,但為了滿足丈夫的心願,她不得不被廢去,在宮中孤獨終老。

雖然後來情敵的兒子恢復了她皇后的名分,但是失去的人生卻終究無法得到補償。

胡善祥的整個人生堪稱中國古典婚姻模範妻子的縮影,她們可以忍受一切來自丈夫的刁難和惡意,也不追求情感的實現,只想出色地完成正妻的形象。

如果是尋常人家,胡善祥大可以對朱瞻基和孫氏的甜蜜視而不見,但是皇后的名分讓他最終還是成為了政治的犧牲品。

從朱瞻基的角度來說,可能在她賜給孫貴妃金寶的時候,就已經立下了封其為後的決心,這也是對自己青梅竹馬的承諾。如果他是一名普通人,或許可以在和胡善祥成親之前和孫氏私奔,那也算得上是一出佳話。

但他既然已經接受了朱棣指定的婚姻,就應該尊重自己的妻子,他廢后的行為無疑是他輝煌執政生涯上的汙點,是無論如何也洗不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