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鄭成功嫡系後人為何不願意透露具體身份?新中國成立後選擇了滿族

鄭成功嫡系後人為何不願意透露具體身份?新中國成立後選擇了滿族

鄭成功雕像

大家好,今天我們聊一聊鄭成功的家族以及他的後人。

根據鄭成功嫡孫鄭克塽領銜撰寫的《鄭氏附葬祖父墓誌》記載,鄭家祖籍河南固始“先世光州固始縣入閩,由莆居漳居粵之潮。至始祖隱石公,乃移居於泉之南安縣楊子山下石井鄉,遂世為南安人。”

不過這一段,大家也就聽一個熱鬧好了,因為所謂的“先世光州固始縣”,明顯就是攀附五代十國時期的閩國太祖王審知,因為王審知就是河南光州固始縣人,王審知兄弟在唐末參加農民起義軍,一路輾轉進入福建,最後稱霸了福建的。

當然,也可能鄭成功家族就是當年河南農民軍的一員,跟著王審知兄弟進入了福建。

總之,依照《鄭氏附葬祖父墓誌》的記載,鄭家從唐末就留在福建南安,從河南人變成了福建人。

當然,所有人都知道南安鄭氏真正崛起是在鄭芝龍手中完成的。

鄭芝龍從一個海客起家,最巔峰的時候擁兵20萬,雄踞福建。

鄭芝龍的正妻是日本九州的武士家族田川氏的姑娘,鄭成功和自己同母弟田川七左衛門才是鄭芝龍的嫡子。

而鄭芝龍其他五個兒子鄭渡、鄭恩、鄭蔭、鄭襲、鄭世默,都是鄭芝龍與妾室所生的兒子,在法理上是庶出。

這其中鄭成功最小的弟弟鄭世默和鄭芝龍在北京被清廷處死,鄭襲在鄭成功去世後被鄭成功部分手下擁立為大將軍,結果被鄭成功嫡子鄭經擊敗後,害怕被殺,選擇投降了清朝。

至於鄭渡、鄭恩、鄭蔭,歷史上關於他們的記載很少。

鄭成功的嫡孫鄭克塽在1683年投降清朝後雖然被封為公爵,但事實上等於被軟禁在了北京。

最初鄭家在清朝八旗體系內過得並不好,混得最慘的是在雍正朝,當時鄭家雖然名義上是公爵,但實際上只剩下了“半個佐領”,與劉國軒家的“半個佐領”合併成了一個“佐領”,佐領世職由鄭家和劉家輪流派人擔任。

這裡稍微科普一下,八旗制度本質上是一種軍事制度,佐領既是職務也是軍事單位,佐領是八旗制度下最小的軍事單位,和今天“連”一樣。

一個“佐領”最少有150名壯丁,然後每次出征的時候按照“三丁抽一”的方法抽調參戰士兵。而佐領本人就是這群士兵的軍官。

佐領在八旗軍制裡是世職,也就是世世代代擔任的職務,而佐領的年薪大概在150兩白銀上下浮動。

鄭成功嫡系後人為何不願意透露具體身份?新中國成立後選擇了滿族

八旗棉甲

也就是說只要有一個佐領世職,每年就有150兩白銀的收入。

鄭克塽臨死前為什麼請康熙帝再給鄭家增加一個佐領?就是因為鄭家一大家子在北京生活,收入只有公爵每年660兩的俸祿、佐領每年150兩的俸祿,加起來才810兩白銀。

這錢太少了。

而他提的要求也很卑微,只是請康熙帝給鄭家增加150兩的收入。

雍正朝之後,鄭家的運氣開始好了起來,先是劉家的族長犯了罪,被罷免了一切職務,這樣一來,這個佐領就完全屬於鄭家了。

其次就是隨著清朝對北京鄭家管束的放鬆,北京鄭家不少人可以出仕了,開始陸續有鄭家人考中武舉人、從軍當軍官等等。

而北京鄭家的生活習慣也因為長時間與旗人通婚,逐漸旗人化了。

到了晚清,北京的鄭家人和普通的旗人已經沒有任何區別了,他們的名字也是標準的滿人名字:“圖山”、“圖敏”、“德山”、“慶祥”這類了。

當時還留在福建南安的鄭氏旁支想要重修族譜的時候,還北上找到北京鄭家人求助,根據史料記載,北京鄭家人還資助了25兩白銀。

不過此時北京鄭氏的旗人化已經很厲害了,當時北京鄭氏家主鄭德山的弟弟鄭德印還把南安鄭氏族人編纂的族譜翻譯成了滿文。

1911年後,鄭成功的九世孫鄭澤在1930年還把家藏的鄭成功畫像捐給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北平國立歷史博物館。

不過也是從鄭澤開始,鄭成功直系後人再也沒有清晰地出現在歷史資料裡了。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認,就是鄭成功直系後人目前身份證上的民族成份應該是滿族。

鄭成功嫡系後人為何不願意透露具體身份?新中國成立後選擇了滿族

鄭成功紀念館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廈門鄭成功紀念館有幾件鄭成功的遺物是一位在北京工作的工人賣給紀念館的,這位工人說這是他家家傳的文物。但是這位工人婉拒了紀念館披露自己的身份,原因是他身份證上的民族成份是“滿族”。

其實類似的故事在泉州有很多,根據研究鄭成功歷史的學者在泉州做田野調查時就有當地老人告訴他,在1960年代初期,曾經有一批來自內蒙古自稱是鄭成功後人的人到泉州石井謁祖。

綜上所述,新中國成立後,可能有不少鄭成功的直系後人最後選擇成為滿族,這也能解釋得通為什麼這些年鄭成功這麼有熱度,也很少有人主動向媒體曝光自己是鄭成功嫡系後人。

因為他們身份證民族成份是滿族,如果他們主動曝光自己是鄭成功直系後人,那麼可能會面臨很多網路非議,所以鄭成功的直系後人們選擇默默生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