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地圖》上三個哈爾濱之謎

《地圖》上三個哈爾濱之謎

《地圖》上三個哈爾濱之謎

《地圖》上三個哈爾濱之謎

郭長海

女真語言文字專家金啟孮先生評定的:“天鵝說已經諸專家鑑定,從民族、民俗、地域、方言各方面看,都具有說服力,……可為定論。哈爾濱市地名——源於遼金女真語‘哈爾溫’,漢意‘天鵝’”。30

哈爾濱這一歷史地名,從現有可查到文獻知,其最遲應在清乾隆年間(1734——1795年)中期就已有記載,這一地方屬吉林將軍衙門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管轄,繪製於光緒十六年的阿勒楚副都統轄境賓州廳、五常廳、雙城廳地圖卻沒有標註哈爾濱市地名。最早繪出哈爾濱地名卻是《黑龍江輿地圖》。31該圖為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完成,為黑龍江將軍衙門出資,官修,用白金32。000餘兩,崔祥奎、單世俊、張士元、劉鴻恩四人繪製,由工部翰林院廡吉士武進屠寄作序。其測方法是凡車馬可通之地,則步步詳測,車馬不通而人跡可至者不懼艱險而探繪。詳於江左(松花江北岸、黑龍江將軍管轄地方)略於江右(松花江南岸吉林將軍管轄地方)。圖第一冊第3-4頁松花江南岸繪製阿勒楚喀城、拉林城轄地方,其圖自南向北標註在阿勒楚喀城界內有小哈爾濱、大哈爾濱、喇嘛屯、三棵樹、哈爾濱五個地名,在阿勒楚喀城內標註的五處地名中標有三處哈爾濱地名。按照“詳於江左略於江右”的原則,將江南許多地方都省略了,為什麼要特別標註三個哈爾濱呢?破解三個哈爾濱之謎對於探討哈爾濱城史紀元至關重要。

1、《黑龍江輿地圖》繪製背景。

《輿地圖》開始測繪之於1896年,沙俄利用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的失敗,誘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了《中俄禦敵互相援助條約》(簡稱《中俄密約》)及《中俄合辦東省鐵路公司合同章程》(簡稱《中東鐵路合同》,取得了在我國東北地區修築和經營鐵路的特權,中東鐵路是沙俄遠東侵略政策的實際步驟。早在1886年沙皇亞歷山大三世在閱示西伯利亞總督的報告說:“現在是時候了,而且早就是該採取行動的時候了——要按最短的路程修建一條橫貫西伯利亞的鐵路。”沙俄侵華罪惡魔爪早就企圖以哈爾濱為中心,拓展和鞏固其戰果。康熙年間雅克薩大戰後,沙俄侵佔我江東六十四屯之地和屠殺我國居民之後,多次從黑龍江侵入松花江我國內河航道,並多次在哈爾濱地方進行密秘調查,最後確定哈爾濱為中東鐵路幹線的總樞紐。1871年組建的俄國商船隊在1890年確定了哈爾濱——海蘭泡;哈爾濱——伯力——廟街兩條水上航線,至1897年俄輪非法駛入松花江16次。所以沙俄依據《中俄密約》和《中東鐵路合同》強迫中國政府提供修路的地形資料。因吉林將軍衙門繪製的地圖較早,對松花江哈爾濱市地段標示不詳,故《黑龍江輿地圖》繪製時將不屬黑龍江衙門的江南岸阿勒楚喀城北江沿哈爾濱地方繪製的特別詳細,經實地調查測繪出三個哈爾濱稱渭的地名。

《地圖》上三個哈爾濱之謎

2、三個哈爾濱的具體地點考證

從《黑龍江輿地圖》上看,江沿之“哈爾濱”是現在哈爾濱道理區九站為中心沿江地方,此地歷史悠久,金代春水鑿冰鉤魚之地,清代重要渡口,貢魚官網之地,是沙俄修築中東鐵路主要原材料和物資器械的碼頭。

據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檔案》右司03號卷記載:同治元年(1862年)“竊遠年間,經小的先人在哈爾濱與王姓等四家合夥開設永興德燒鍋……迨至同治年間(1862-1874)小的父故。”32

同檔案記載:同治九年(1870年)哈爾濱地方開設當鋪生理人許成漠,系伯都納民。“僱工二名”。33

同檔記載光緒五年(1879年)十月五日,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報:拉林地方街市村屯開設鋪戶商民籍貫姓名清冊“哈爾濱地方開設當鋪生理人姜全仁,系山西太源府孟縣民。”“夥計二名,僱工一名”。34

《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記載:

同治三年(1864年)滿文譯:“墨爾根船隻修補完,並在哈爾濱的地方過冬。”35

同治四年(1865年)九月“墨爾根上年新造船隻於哈爾濱,住凍今挽回,為此呈報事。”36

光緒三年(1877年)為護送英國醫生很得赴呼蘭、齊齊哈爾等地遊歷,即由哈爾濱過江,送往江北,奔赴黑龍江界呼蘭去訖。”

同檔記述:光緒二十年(1894年):“查夾板站地方,在廳之東南隅……距阿什河則幾及二百里,……頗行不便,現經卑職等悉心公議,擬分作三路水運,一路運錢五萬三千吊,在距阿什河較近之哈爾濱地方交割。”37

從上述檔案材料記述可知,松花江江沿之哈爾濱不僅是官網捕貢魚、官渡之所,早在沙俄修中東鐵路前百年就有商號、當鋪、僱工、修造船支,交割稅銀,護送外國遊客、海關等功能齊全重要職能,並有官方特徵的“哈爾濱地方”稱渭。特別是“當鋪”的開設是商品經濟發達的產特,它只能開設在人口稠密、非農業人口大量湧現、商業繁榮、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方,從記述看哈爾濱致少開設兩處當鋪,足見哈爾濱地方經濟的發展。

哈爾濱早在同治三年就已經形成修船、造船的工廠,修造船支須要大量的非農業人口,為“哈爾濱地方”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這裡是金代皇帝春水鑿冰鉤秦王魚、放海東青捕天鵝之地。人們習慣稱天鵝成群的地方為“哈爾溫”,漢語文字注音異字,而用“哈爾溫”簡稱此地,致清代漢語標註音變為哈爾濱。

大哈爾濱亦稱老哈爾濱、田家燒鍋。

其地點在今香坊區香坊大街和安阜大街的地方。

《香坊志》資料記載:嘉慶年間(1796——1820年)山東黃縣田氏六兄弟同祖孫三代來哈爾濱認阿勒楚喀城旗人作房東開荒種地。1814年(嘉慶十九年)與王姓四家合夥開辦永盛德燒鍋,稱田家燒鍋。《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檔案》記載:同治六年(1862年)“小的先人在哈爾濱與王姓四家開設永興德燒鍋,同治年間(1862年——1874年)父故”。38從以上兩條記述知江沿哈爾濱有永興德燒鍋,大哈爾濱有永盛德燒鍋,永盛德燒鍋與永興德燒鍋都是田家、王家四家開設的。但應當說大哈爾濱永盛德燒鍋開設於嘉慶十九年(1812年),而永興德燒鍋是在同治元年(1862年)以前。大哈爾濱有“上號”之稱,而沿江哈爾濱有“下號”之稱,是相對而言的,因“上號”商號開的早稱“大哈爾濱”、“老哈爾濱”。

據《黑龍江將軍衙門檔案》記載:

光緒元年(1875年)呼蘭城守尉為追剿土匪,派官兵至松花江南岸“距江沿二三十里永發源、哈爾濱、大壩、馬剛燒鍋、爆馬、煙墩一帶搜捕土匪。”39

這裡記述呼蘭守尉到江南阿勒楚喀副都統管轄地界自東向西追捕土匪。此哈爾濱是距江沿二三十里當是大哈爾濱或老哈爾濱。

1922年,東省鐵路公司編寫俄文版《東省鐵路沿革史》記述:

1898年4月,沙俄中東鐵路工程局工程師希特洛夫斯基率領由20多名各學科專家組成的先遣隊,從海滲崴入境,經東寧、寧古塔等地抵達哈爾濱“田家燒鍋”大車店,並在日後強行購買田家燒鍋院內的房屋作為中東鐵路工程局的駐地。6月9日(俄歷5月28日)副總工程師依格納齊烏斯為首的中東鐵路工程局機關人員抵達哈爾濱田家燒鍋院內,開始辦公,沙俄把這一天為中東鐵路開工修築紀念日,哈爾濱的誕生日。40大哈爾濱這裡成為沙俄中東鐵路附屬地,是哈爾濱最早的市政建設中心。這就是百年哈爾濱城史的源。

“大哈爾濱”或“老哈爾濱”地界多大,是否有城垣?

據1903年遊歷哈爾濱單土釐女士《癸卯旅行記》41記述老哈爾濱有城、有垣,“垣周大者二三十里,視江浙小縣邑,有過之無不及。”這段記述是目前為止以私人日記形式如實記述老哈爾濱當年實錄,彌足珍貴。單幹釐女士1856年初生在浙江蕭縣,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四月十二日(公曆5月8日)午前5時一行車抵阿什河驛,數分時至哈爾濱,十三日、十四均在哈爾濱停留,十五日離哈爾濱,記下了三天哈爾濱親見聞。第721頁記載:“舊哈爾濱,土名香坊,舊為田姓燒鍋所在,五年前,俄鐵路公司人慾佔為中心地點,乃逐鍋主而有其地。於與塞、李夫人所居,尚是舊址,尚有斷垣。”“燒鍋者,滿洲境上一大生業,其主必富資財,役人畜,制高粱為酒,所稱為燒鍋,者也。其酒不但為北方所盛行,且銷售於江南,鍋主既營此大業,每扼要築垣,如城如隍,以防外患、垣中亦有街市,群奉鍋主為長,儼有自治風氣。垣周大者二三十里,視江浙小縣邑,有過之無不及。此香坊者,其一也(左近尚有一次等者,聞庚子之亂(1900年)土人毀之,官兵毀之,鍋主遂亡。”單女士與同行親見老哈爾濱“視江浙小縣邑,有過之無不及”那麼大的規模,並親見舊址,親見斷垣。單女士不僅記述了老哈爾濱城的規模,還記述了沙俄建“新哈爾濱——東方彼得堡”之野心。

《旅行記》記:“十四日,外子率同行諸生往遊新哈爾濱,俾略見俄人之佈置與用心。新哈爾濱土名秦家崗,俄人定名曰諾威 特、譯名新城(賃車非用俄名不可,因車伕皆俄人)各國人所注目。以為俄人新定之東方大都也。予等所棲者名舊哈爾濱,土名香坊,舊為田姓燒鍋所在。”單女士又記述沙俄建新都之狼子野心。“俄公司既佔香坊為起點,初意亦就香坊經營都會,及續建崗地(秦家崗)爽塏,瀕江而不患水,尤佔形勢,於是於(秦家崗)建都會,今劃入界內者一百三十二方華里,已建石屋三百所。尚興築不已,蓋將以東方之彼得堡也。兵房已可容四千人,亦興築不已。”“哈爾濱左近,視滿蒙之正中,瀕松花江之大水,洵為無上之要區。”在沙俄新哈爾濱的建設中將素有“天鵝項下珍珠”之稱的哈爾濱變為“東方之彼得堡”、“東方莫斯科”的“美稱”。

小哈爾濱

小哈爾濱素來鮮為人知。經考察地處現在香坊區城高子鎮北三公里左右的莫力街。繪製於光緒十六年(1890年)的賓州府地圖稱其為摩拉街,42有金代古城遺址。1933年——1937年,俄羅斯學者M·M雅可夫列夫、K·A熱列茲涅柯夫先後到此地周圍考察,43採集到非常豐厚的金代文物,古城基本呈正方形,每邊長370步(約300米)土牆高1沙繩,牆有15°的斜坡,東牆緊臨河叉,部分被水沖刷,東北角蕩然無存,城有馬面、角樓和城門。西城門寬約20步,外面是一個方形的翁城,翁城門不是直接對著城門,古城裡發現許多柱礎石和金代磚瓦和陶片。古城東北河叉附近有一長120—130米,長高3米的三角形高臺,發現大量的磚瓦陶片。沙俄修中東鐵路時從此東河岸中取沙,用鐵路運抵老哈爾濱等地。這裡是金上京的門戶,水路上溯松花江可達遼之寧江州、賓州、白山,上溯鴨子河可達金肇州、遼黃龍府、長春州、金泰州,下可達金胡裡改路五國城入黑龍江達海,也可從胡裡改五國城溯卜幹水(牡丹江)達耶頓統門水等地,是金上京城郊的驛站碼頭,又是金上京地區最大的馬匹集散地,最大的馬匹交易市場。女真語稱馬為“母林”,“莫力”與女真語“母林”注音漢字不同,此城因此得名。44周邊50裡金代古城相通,南直達金上京城,東南達海姑寨,東達東城子(蜚克圖勝利古城)通往五國城;東北達小城子(巨源古城),北過鬆花江經萬寶古城達蒲與路治所(克東古城),西北通半拉城子(道理顧鄉城)至運糧河口松山古城;西通平樂古城(平房區平樂);西南直達會寧頭鋪駙馬城(楊樹鄉新強村)。可謂水陸交通四通八達,這裡是金上京城的重要組成部分,因這裡金代為鬧市,東沿阿什河兩岸是金代重要群牧所綠野澱,至清代尚有東西馬廠(場)甸之稱謂。但也有天鵝在其周邊沼澤地繁衍生息,故稱哈爾濱。這裡應是哈爾濱最早的發祥地之一。據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地誌辦編《哈爾濱區縣(市)概況》中東鐵路修築前香坊區三處私塾學校就有莫力街、靠河寨兩處,足見其發展之早。但由於商品經濟的發展,以田家燒鍋為中心新的集鎮出現,莫力街相對於田家燒鍋大哈爾濱而稱小哈爾濱。

《地圖》上三個哈爾濱之謎

3、三個哈爾濱與阿勒楚喀城的關係。

阿勒楚喀政權機構是雍正四年(1726年)在金上京故城基礎上設立協領、佐領及兵400,七年(1729年)移建新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改副都統衙門。光緒三十五年(1907年)裁撤將軍都統、副都統建立東北三省時,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繼續存在,至宣統元年(1909年)才予撤銷。《黑龍江輿地圖》上標註的三個哈爾濱都在阿勒楚喀城界內。45沙俄準備在哈爾濱地方修築中東鐵路的中心樞紐,大的方面要清政府指令,吉林將軍衙門和黑龍江將軍衙門會通操辦,而許多具體事宜需要同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來辦理,故阿勒楚喀城在沙俄眼中的地位尤為重要。中東鐵路俄方派員勘路測量等中國境內活動,阿勒喀副都衙門受清政府委託發給護照並派員保護。

據《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檔案》第17號膠片、第340號記載: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初二日准將軍衙門諮開,邊務承辦處案呈,清政府“與俄國議,於黑龍江、吉林地方接造鐵路,以達海滲崴。……其事由中國國家交華俄銀行承辦,合同條款由駐俄使臣就近商訂。”“接造鐵路事端繁重,擬先派委員雅都裡阿諾甫帶同監工十五人,並繪圖丁役等,由東海濱前往黑龍江、吉林一帶,勘路測量,求發給護照。”俄員“抵境時、查照護照,妥為保護”。46具體事務由阿勒楚喀衙門阿起營總記務協領、花翎佐領慶喜處理。據《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檔案》記載: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查明所部各隊駐紮汛內並無通商口岸地方,……惟據阿起營總慶喜呈稱,北江沿哈爾濱地方現有俄國設立火車站廠並興修鐵路,該界雖系阿隊汛界,相距阿城七十餘里,彼處現有靖邊後路駐守彈壓。”47

中東鐵路修築其間哈爾濱仍是阿城的“北江沿”。1900年8月3日義和團愛國運動在哈爾濱被沙俄8個步兵連112個騎兵連和救援哈爾濱兵團鎮壓下去,沙俄第一個目標就是攻佔阿勒楚喀城。8月17日沙俄軍隊攻佔阿勒楚喀城。足見阿勒楚喀城重要地位。

從史實和輿地圖上來看,三個哈爾濱都是阿勒楚喀城區域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