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古代開戰前,將軍對著幾萬人訓話,後面的人能聽見嗎?

很多人認為,古代軍隊開戰之前,總是要由將軍把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大軍,都召集到一起,做一番慷慨激昂的訓話,鼓舞一下士氣,然後再開赴前線戰鬥。

古代開戰前,將軍對著幾萬人訓話,後面的人能聽見嗎?

這種觀念,其實是錯誤的。

實際上,這種場景其實只會出現在電視劇裡面。至於說真實的古代當中,則是基本不可能的。一方面,絕大多數所謂的將軍,能統領幾千人,已經相當厲害了。至於說能統領幾萬或者幾十萬人的將領,那一般都是王朝最頂尖的將軍。而底層計程車兵,其實根本沒資格見到他們。

至於說歷史上真實開戰之前的場面,到底是怎樣的?這個解釋起來比較複雜,因為分很多種情況。

古代開戰前,將軍對著幾萬人訓話,後面的人能聽見嗎?

首先,我們先來說最激動人心的一種,也就是一般影視劇當時,將領臨戰前進行演講。這種情況是極為少見,不是因為不想,而是因為古代沒有擴聲器。

歷史上第一個擴聲器,其實是發明於19世紀。也就是說,在19世紀之前漫長的歷史上,其實根本就沒有擴聲的手段。至於說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把紙板捲成喇叭狀,看似是可以增大音量,但實際上這不過是把聲波束縛到了一起,並沒有起到真正擴聲的作用。

至於說武俠小說當中,那種可以用內功發出聲音,讓周圍大片空間都能聽見自己聲音的手段,這在現實世界當中,是根本不存在的。

古代開戰前,將軍對著幾萬人訓話,後面的人能聽見嗎?

也就是說,如果古代的將領,真的想要在臨戰之前,來一場慷慨激昂的講話,最可能的畫面是:只有前面的幾百個人能勉強聽見,後面所有的人,都不可能聽見,根本就不知道前面在說什麼。

當然,古代想要擴音,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最直接的辦法就是人工擴音。簡單來說,就是將領說了什麼之後,然後找一堆聲音洪亮的大漢,用最大的嗓門喊出來,儘可能地讓大家都聽見。但這種畫面……怎麼看都讓人覺得搞笑,所以基本不太可能使用於臨戰之前演講的場合。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電視劇裡那些慷慨激昂的畫面,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古代開戰前,將軍對著幾萬人訓話,後面的人能聽見嗎?

那麼,古代的將領在開戰之前,要想鼓勵下面的將士,或者說指揮下面的將士作戰,到底又該怎麼做呢?

歷史上真實的畫面,其實是這樣的。

首先,在開戰之前,聰明的將領會先開一次戰前動員會。但這種動員會的規模,最多侷限於百人左右。也就是說,有資格真正去面見統帥的,往往至少是百夫長,甚至是千夫長以上才行。

古代開戰前,將軍對著幾萬人訓話,後面的人能聽見嗎?

而在這場動員會當中,除了佈置作戰任務,說明此次戰爭的正義性之外,最重要的一個任務,不是發表什麼慷慨激昂的演講,而是要明確獎懲制度。成功殺一個敵人,給多少錢升多高的官;臨戰脫逃或者貽誤戰機的,又該給予什麼處罰。

簡單來說,就是要明確作戰責任,並且把責任落實到下面的基層作戰單位。

再之後,這些命令和政策,會被這些中層將領,帶回自己統領的那支軍隊,然後逐層下傳。透過這種方式,來傳達上面的意思。

古代開戰前,將軍對著幾萬人訓話,後面的人能聽見嗎?

另外,開戰之後,因為戰場上太過混亂,想要透過喊的方式來指揮軍隊,基本不現實。所以,古人打仗的時候,真正發揮作用的,其實是軍旗。在漫長的歷史上,大家發明了一整套旗語。對於旗語這種東西,中層將領基本上都能看懂。而底下計程車兵,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跟著軍旗的方向去進攻。

這也是為什麼,在漫長的歷史上,軍旗一般都被視作是一支軍隊的靈魂。一旦軍旗倒下,就意味著這支軍隊崩潰了。在真正的戰場上,一旦軍旗倒下了,這支軍隊就徹底失去了指揮,變成了一盤散沙,自然沒辦法再打仗了。

古代開戰前,將軍對著幾萬人訓話,後面的人能聽見嗎?

也正是因為這種非常落後的訊息傳遞手段,在古代,一個將軍能夠指揮的軍隊數量,往往是有限的。一般來說,一個真正的猛將型將領,比如秦瓊或者張飛,這種在戰場上主要負責帶兵突擊的猛人,最合適的統率力,往往也就是千餘人左右。

不是他們不想帶更多人,而是因為人再多的話,他們就無法指揮了。一旦指揮的人數達到數千人以上,就連軍旗都看不見了,自然也談不上戰鬥力。

古代開戰前,將軍對著幾萬人訓話,後面的人能聽見嗎?

至於那些真正能夠指揮數萬人,乃至數十萬規模的大兵團作戰的統帥型猛人,大家可以自己去翻史書,基本上每個時代也就那麼幾個而已。而這種人的作用,往往也不再是率兵衝殺在前,而是要穩坐在後方的帥帳,根據前面的戰況,及時下達命令,指揮某一支軍隊去某個位置戰鬥。

所以,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中國古代十萬人左右的混戰,數量並不算少。但真正能夠做到百萬人以上的混戰,甚至是某一方的兵力接近百萬,這樣的戰爭是極少極少的。

除了補給的壓力之外,最大的一個原因,也是因為資訊傳遞太慢,沒辦法指揮。

古代開戰前,將軍對著幾萬人訓話,後面的人能聽見嗎?

比如說,歷史上那場著名的‘淝水之戰’,前秦這邊一口氣發動了幾十萬大軍。如果再加上那些在路上沒來得及參戰的軍隊,前秦當時發動的軍隊總數,絕對超過百萬了。但結果,當前秦和東晉交戰之後,就是因為前秦的先鋒指揮不利,打算佯裝敗退,吸引東晉主力上鉤,結果讓後方誤以為前面已經崩潰了,所以就開始紛紛逃命,最後造成了上百萬人的大潰逃。

所以後世也有很多史學家認為,如果當時前秦只用十分之一的兵力,單純調動十幾萬人參戰的話,淝水之戰說不定就贏了。

古代開戰前,將軍對著幾萬人訓話,後面的人能聽見嗎?

總之,像電視劇裡那樣,臨戰之前由將領向全體士兵喊話,做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講。這種事情,在正史上其實根本就不存在。既然不存在,自然也就不會出現,前面將領講話,後面聽不到的情況了。

真正的情況是,統帥如果要演講,有資格去聽的,可能也就幾十個人,甚至是十幾個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