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終結“胡虜無百年之國運”第一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繼承其祖父道武帝拓跋矽創下的基業,以拓跋鮮卑一部的勢力統一了中國北方,從此中國歷史正式進入南北朝時代。北魏國祚延續149年,以北周宇文覺接受西魏禪讓算上,延續171年,是南北朝時期持續時間最長的王朝。一舉破除了漢族正統“胡虜無百年之國運”的魔咒。

公元423年,十六歲的拓跋燾繼承皇位,成為北魏第三任皇帝。次年,柔然可汗大檀率領六萬騎兵攻入雲中,燒殺搶掠,攻陷拓跋鮮卑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拓跋燾不顧母親和眾多大臣的反對,在漢族重臣崔浩等人的支援下,決定親征柔然。始光元年(公元424年)十二月,以平陽王長孫翰率軍出參合,自率一軍進屯柞山,與阿伏幹率領的柔然騎兵相遇,斬首數千,獲馬萬餘匹,初露鋒芒。第二年十月,拓跋燾再次興兵北伐,東西五路並進,大軍至漠南,捨棄輜重,輕騎飛越大沙漠進攻,柔然可汗驚慌失措,率眾北遁。兩次北伐均沉重打擊了柔然的有生力量。

同年,中國北方五胡十六國最後一個強國—胡夏的一代雄主赫連勃勃病亡,諸子為爭奪皇位相攻不已,關中大亂。拓跋燾敏銳抓住時機,大舉西伐。花了兩年多時間,攻陷胡夏首都統萬城,俘獲夏二代國主赫連昌。又歷三年,拓跋燾再攻胡夏,奪取安定、平涼、長安、臨晉、武功等城,盡取關中之地,胡夏最終滅亡。在大舉攻夏之際,為報復柔然對北部邊境的侵擾,神麔二年(公元429年),拓跋燾大舉北伐,遠征三千七百餘里,六月,東至瀚海,西至張掖水,北越燕然山,原柔然鍛奴高車諸部趁機反叛,先後歸附北魏者有三十餘萬落之多,所獲牛馬百餘萬匹。七月,拓跋燾引兵東還,回到漠南,聞知貝加爾湖畔的東部高車人畜甚眾,遂遣左僕射安原等領騎兵往攻,招降數十萬落,將他們送往漠南北魏控制地帶。十月,魏軍凱旋迴到平城。

從神麚四年(公元431年)到太延五年(公元439年),拓跋燾先後攻滅胡夏、北燕、北涼這三個北方少數民族割據勢力,五胡十六國正式結束,北朝正式亮相。後來拓跋燾還征服山胡,降伏鄯善,將吐谷渾逐出境,並取得了南朝劉宋的虎牢、滑臺等要地。

南朝宋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第二任皇帝劉義隆輕率北伐,擇帥不當,反被北魏發動全面反攻。拓跋燾親率大軍長驅直入打到瓜步,飲馬長江,逼近劉宋京師建康。“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著名的《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講的就是這事。只是在北還途中魏軍進攻盱眙,拓跋燾向城中求酒,守城的劉宋悍將臧質給了一壺屎尿。拓跋燾暴怒之下,犯了兵家“主不可怒以興師”之大忌,瘋狂攻城月餘,損兵三萬不可得,不得不下令撤兵北歸,這也是這位雄主一生鮮有的敗績。魏軍氣急敗壞。撤退時所過劉宋江北揚、淮、泗、徐、兗、並六州,見人就殺,赤地千里,淮南一帶成無人之境。“自是道里蕭條,元嘉之政衰矣”。這次南征是拓跋燾的最後一戰。回國後第二年(公元452年),拓跋燾被陷入太子黨案的中常侍宗愛殺害,終年45歲。

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在位二十九年,奮二世之資,以“廓定四表,混一戎華”為方略,掃統萬,平秦隴,翦遼海,蕩河源,南夷荷擔,北蠕削跡,使晉末以來北方地區的割據戰亂之局得以結束,為中國北方經濟文化的療傷康復和繼續發展提供有利條件,也以出色的軍事才華在史上留痕。此外,他重用漢族名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頓吏治,勵精圖治,督課農桑,崇尚儒學,推動了北魏鮮卑的封建漢化程序。

拓跋燾生有11子2女,11子中5子早夭剩下6子,在電視劇《錦繡未央》中出現的有太子拓跋晃、三子東平王拓跋翰、六子南安隱王拓跋餘和上谷公主拓跋迪。

終結“胡虜無百年之國運”第一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終結“胡虜無百年之國運”第一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終結“胡虜無百年之國運”第一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南征北戰

終結“胡虜無百年之國運”第一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終結“胡虜無百年之國運”第一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終結“胡虜無百年之國運”第一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終結“胡虜無百年之國運”第一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

最後的煞筆—盱眙之戰

終結“胡虜無百年之國運”第一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