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老臣在文章中用錯兩字,被乾隆判凌遲處死,後因一事乾隆將其放過

乾隆年間,儒臣尹嘉銓因在文章中用錯兩個字,被乾隆判凌遲處死,行刑前尹嘉銓喝了三杯酒吃了兩片肉,乾隆得知後說:“放了他。”

封建時代,皇權至高無上,官員們輔佐皇帝,需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免引來殺身之禍。

雍正年間,尹會一擔任吏部尚書,是名震一方的大儒,博學多識,門下學生眾多。他的兒子尹嘉銓受到父親的薰陶和程朱理學的影響,也有一股文人的清高勁。

後來尹嘉銓考中舉人,步入官場,此後為朝廷出力多年。職位最高時,他官拜大理寺卿,位高權重。

老臣在文章中用錯兩字,被乾隆判凌遲處死,後因一事乾隆將其放過

乾隆42年,尹嘉銓告老還鄉,回河北老家過起清淨日子。

四年後,乾隆巡視保定,此時的尹嘉銓為了博得孝子的稱號,竟然上書皇帝,要求乾隆給自己的父親追封諡號。

乾隆一看,這是要求自己辦事啊,當即臉色陰沉,他復又一想追諡是個大事,還得看朝臣做出的貢獻,怎麼可能你讓我封我就封呢。

乾隆當即回覆:“與諡是國家定典,怎能夠忘求?”隨後就沒再管此事。

沒過幾天,乾隆又收到尹嘉銓的上書,這次他讓乾隆把自己父親的牌位放到孔廟內,接受人們的祭拜。

老臣在文章中用錯兩字,被乾隆判凌遲處死,後因一事乾隆將其放過

這尹嘉銓一而再的要求自己辦事,而且還是不合理之事,乾隆無法忍受,瞬間龍顏大怒,他氣憤的在奏摺上回複道:“竟大肆狂吠,不可恕矣!”

帝位正盛的乾隆越想越氣,隨即命人將尹嘉銓投入大牢,嚴審不怠。

此後在乾隆的暗示下,大學士英廉帶頭抄了尹嘉銓在京城的家,後面一干大臣紛紛抄了尹嘉銓在各地的家產,並將尹嘉銓的著作全部收集起來,逐一在文章中檢視“忤逆之語”。

尹嘉銓著作的《名臣言行錄》中,記載了鰲拜和高士奇等人的語錄,這些人在乾隆眼中都是奸臣。而且這本書被定性為史書,乾隆時期,私自著作史書是死罪。

此後,他們又在一篇文章中發現尹嘉銓自稱為“古稀老人”,此前,乾隆剛剛封自己為“古稀老人”, 尹嘉銓此舉被視為大逆不道。

老臣在文章中用錯兩字,被乾隆判凌遲處死,後因一事乾隆將其放過

乾隆還曾作《朋黨論》,尹嘉銓寫了本《朋黨之說起》,又被安上蔑視聖上的罪名……

凡此種種,尹嘉銓在審訊中百口莫辯,最終只能顫顫巍巍的認了罪。最終,乾隆判其凌遲處死,將其幾百部著作書籍全部燒燬。

行刑前夜,乾隆命人做了頓酒席為他送行,70歲的尹嘉銓自知結局,心態平和的淺嘗兩片火腿,小酌三杯後就睡去了。

乾隆得知尹嘉銓的狀態後,又想起他二十多年的官場生涯一直鞠躬盡瘁,清廉正直,是個德才兼備的好官。

老臣在文章中用錯兩字,被乾隆判凌遲處死,後因一事乾隆將其放過

乾隆左思右想,覺得跟這個迂腐的讀書人較勁沒意思,若是放他一馬,還能彰顯自己的仁德寬厚。

隨即乾隆下令:“放了他吧。”

康乾盛世時期,妄自非議的讀書人大多難逃一死。估計尹嘉銓也沒想到,自己能得到皇帝的網開一面,從而死裡逃生。

自古伴君如伴虎,這尹嘉銓的行為太過耿直,也算是自掘墳墓了。反過來看,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皇帝若想施加懲處,只需要幾個字便可將人置於死地,這也是封建皇權的殘酷之處。

參考資料:

文章《70歲大臣被賜死,斷頭飯吃了兩塊肉喝了三杯酒,皇帝看後:放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