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宋均字叔庠,南陽安眾人也-《後漢書·宋均傳》

宋均字叔庠,南陽安眾人也。以父任為郎,時年十五,好經書,每休沐日,輒受業博士。通《詩》《禮》,善論難。至二十餘,調補辰陽長。其俗少學者而信巫鬼,均為立學校,禁絕淫祀,人皆安之。遷上蔡令,時禁人喪葬不得侈長。均曰:“不義之民,送終逾制,失之輕者,而遽罰,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遷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數為民患,時常募設檻阱而猶多傷害。均下令曰:“夫虎豹在山,黿鼉在水,各有所託。且江淮之有猛獸,猶北土之有雞豚也。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其務退奸貪,思進忠善,可一去檻阱,除削課制。”其後傳言虎相與東遊渡江。中元元年,多蝗,其飛至九江界者,輒東西散去,由是名稱遠近。浚遒縣有唐、後二山,民共祠之,眾巫遂取百姓女,歲歲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後守令莫敢禁。均乃下書曰:“自今以後,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擾良民。”於是遂絕。

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顯宗以其能,七年,徵拜尚書令。每有駁議,多合上旨。均嘗刪剪疑事,帝以為有奸,大怒於廷。諸尚書惶恐,皆叩頭謝罪。均厲色曰:“蓋忠臣執義,無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雖死,不易志。”帝善其不撓,遷均司隸校尉。數月,出為河內太守,政化大行。均嘗寢病,百姓耆老為禱請,旦夕問起居,其於民愛若此。以疾上書乞免,帝使中黃門慰問,因留養疾。司徒缺,帝以均才任宰相,均流涕而辭。

均性寬和,不喜文法,常以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點刻削,毒加百姓,災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書,恆欲叩頭爭之,以時方嚴切,故遂不敢陳。帝后聞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於家。

(節選自《後漢書·宋均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

B。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

C。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

D。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經書,道家經典著作,即《道德經》《清靜經》《玉皇經》《度人經》等,是研究道家思想的重要資料。

B。休沐,指古代官員的例假。漢朝律令規定,吏五日得一休沐。唐代則每十日一休假,稱為旬假,又曰旬休。

C。學校,不同朝代稱呼不同,夏代稱“校”,殷商時代稱“序”,周代稱“庠”,先秦學校則有國學和鄉學之分。

D。尚書,中國古代官職名,掌文書及群臣章奏。東漢政務歸尚書,尚書令成為對君主負責總攬一切政令的長官。

12。下列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宋均勤奮好學,喜歡讀經書。早年常常利用休沐日從師學習,精通《詩》《禮》二經,長於論辯。

B。宋均為官有方,被百姓愛戴。他任地方官頗有治績;因故免官,百姓作歌頌揚他,並詣闕乞還。

C。宋均正直敢言,能執義不屈。他曾遭到眾疑,但毫不畏懼,在朝堂上厲聲斥責官員,守志不移。

D。宋均賢能有才,受皇帝賞識。他因病請辭,皇帝給他優厚待遇,不僅派人問候,還想委以重任。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眾巫遂取百姓女,歲歲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後守令莫敢禁。

(2)均性寬和,不喜文法,常以為苛察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

14。宋均敢於打破舊俗和現法,以民為本。請結合全文,概括其具體做法。(3分)

答案

10。D【解析】“東海相”為官名,中間不能斷開,排除A、C兩項;“詣闕乞還”和“為之作歌”是兩件事,中間應斷開,排除B項,故選D項。原文標點:永平元年,遷東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而東海吏民思均恩化,為之作歌,詣闕乞還者數千人。

11。A【解析】A項,這裡的經書指的是儒家經典著作。如《易經》《書經》《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論語》《孝經》等儒家經傳,是研究我國古代歷史和儒家學術思想的重要資料。

12。C【解析】C項,“眾疑”錯誤,應是“帝以為有奸”;“在朝堂上厲聲斥責官員”有誤,文中只說他“厲聲”表明自己的心志。

13。(1)那些巫者於是(以山神的名義)娶百姓的女兒為妻,每年都要更換,(百姓)於是就不敢進行嫁娶之事,前後幾任太守都不敢禁止。(取,通“娶”;歲歲,每年;易,更換。每點1分,句意通順1分)

(2)宋均性格寬厚、溫和,不喜歡法令、條文,常認為那些嚴酷而明察秋毫的人,自己或許能廉潔守法,但對待百姓機巧奸猾、嚴酷刻薄,百姓常被他所侵害。(文法,法令、條文;苛察,嚴酷而明察秋毫;廉法,廉潔守法。每點1分,句意通順1分)

14。任辰陽長,為百姓建立學校,禁止、杜絕過分、不合理的祭祀。任上蔡令,不肯實施百姓因喪葬逾制而受懲罰的政策。任九江太守,下令去掉圍捕老虎的柵欄、陷阱,免除賦稅。對於共祠唐、後二山的習俗,主張不應當因此侵擾百姓。(每點1分,任意答出三點即可)

【解析】由“調補辰陽長。其俗少學者而信巫鬼,均為立學校,禁絕淫祀,人皆安之”可知,宋均任辰陽長時,打破當地的舊俗,為百姓建立學校,禁止、杜絕過分、不合理的祭祀。由“遷上蔡令,時禁人喪葬不得侈長。均曰:‘不義之民,送終逾制,失之輕者,而遽罰,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可知,宋均認為立刻懲罰逾越喪葬禮制的百姓是不合理的,不肯實施這項政令。由“今為民害,咎在殘吏,而勞勤張捕,非憂恤之本也。其務退奸貪,思進忠善,可一去檻阱,除削課制”可知,宋均下令去掉圍捕老虎的柵欄、陷阱,為百姓免除賦稅。由“均乃下書曰:‘自今以後,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擾良民。’於是遂絕”可知,宋均下令給山神娶的妻子都要從從事巫術的人家中選取,杜絕了侵擾百姓的事情。

參考譯文

宋均字叔庠,是南陽安眾人。(他)憑藉父親的官職被任命為郎官,當時年齡十五歲,喜好儒家經典,每當到了休假的日子,他就跟從博士學習(經傳)。(他)通曉《詩經》《禮》,擅長論辯、質疑。到了二十多歲的時候,被調到辰陽做長官。那裡的風俗是很少有求學的人卻相信巫術和鬼神,宋均為(百姓)建立了學校,禁止、杜絕過分、不合理的祭祀,百姓們都平和地接受了這件事。(宋均)升任上蔡令,當時朝廷有禁令:百姓喪葬時不得鋪張浪費。宋均說:“不懂得禮儀的老百姓,喪葬逾越禮制,犯的是小錯,卻立刻懲罰他們,這不是施政者的首要做法。”(他)最終不肯實施這個政策。

(宋均)升任九江太守,那裡有很多兇暴的老虎,屢次成為百姓的禍患,當時官府常常徵集、設立捕獸的柵欄、陷阱卻仍然有很多人被傷害。宋均下達命令說:“虎豹在山上,龜和鱷魚在水裡,它們各自有生活的處所。況且江淮之地有猛獸,就如同北方有雞、豬一樣。現在成為百姓的禍患,罪過在於殘忍的官吏,而不辭辛勞地張網捕捉,不是顧憐(百姓)的根本做法。一定要斥退奸邪、貪婪的人,考慮提拔忠誠、善良的人,可以全部去掉柵欄、陷阱,免除賦稅。”這件事過了以後,有傳言說老虎都相互結伴向東邊渡過長江了。中元元年,鬧蝗災,它們一起飛到九江的邊界,就向東西兩個方向散去,由於這件事,(宋均的)名聲被遠近的人們稱頌。浚遒縣有唐、後兩座山,百姓共同祭祀它,那些巫者於是(以山神的名義)娶百姓的女兒為妻,每年都要更換,(百姓)於是就不敢進行嫁娶之事,前後幾任太守都不敢禁止。宋均下令說:“從現在開始,給山神娶的妻子都要從從事巫術的人家中選取,不要打擾百姓。”於是(這種事)就再也沒有了。

永平元年,(宋均)升任東海相,在任五年,因為犯法而被免官。但東海的官吏和百姓都感念宋均的恩惠、教化,為他寫了歌謠,到朝廷請求他回來做官的有幾千人。顯宗認為他賢能,永平七年,徵召他做了尚書令。每當在朝廷上辯論的時候,(他的話)大多能符合皇帝的心意。宋均曾經刪減一些有疑問的事(不向上彙報),皇帝認為他有奸邪之心,在朝廷上勃然大怒。各位尚書都很害怕,個個磕頭告罪。宋均嚴肅地說:“忠臣堅持道義,沒有二心。如果畏懼皇上的威勢失去公正(又怎麼行),我即使是死了,也不會改變志向。”皇帝讚賞他不屈服的性格,升任他做司隸校尉。過了幾個月,又出任河內太守,很多政策和教化得以推行。宋均曾經臥病在床,百姓和年長的人都為他祈禱,早晚問候他的生活起居,他被百姓愛戴到這個地步。宋均以生病為理由向皇帝請求辭官,皇帝派貼身侍從前去慰問,於是留在職位上養病。司徒這個官位空缺了,皇帝認為宋均有才能,任命他做宰相,宋均哭著向皇帝推辭。

宋均性格寬厚、溫和,不喜歡法令、條文,常認為那些嚴酷而明察秋毫的人,自己或許能廉潔守法,但對待百姓機巧奸猾、嚴酷刻薄,百姓常被他所侵害,(百姓的)災難、流亡都是由這個原因而產生的。等到他做了尚書,常想要向皇帝叩頭諍諫此事,因為當時的環境嚴酷,所以就不敢陳奏。皇帝后來聽說了他的話,感到追悔和悲傷。建初元年,(宋均)死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