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面對肆虐的蝗蟲,古人為何不敢捕殺,還要進行祭拜?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但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種地要老天爺賞飯吃,若是一年風調雨順,那麼來年肯定是個豐收年。可哪有那麼多好年份,旱災、澇災、蝗災這農業三大天災是頻繁發生,幾乎是一歲大旱一歲大澇一歲飛蝗。其中蝗災最令人可恨,蝗蟲所到之處是寸草不生,莊稼會顆粒無收,造成嚴重饑荒,這導致古人往往“談蝗色變”。

面對肆虐的蝗蟲,古人為何不敢捕殺,還要進行祭拜?

然而在古代即使蝗蟲再可惡,百姓也不敢輕易捕殺,反而還要祭拜蝗神,希望蝗災能儘快遠離,這當然是沒有用的。那麼為何古人寧願祭拜蝗神、坐以待斃,也不願意拿起武器消滅蝗蟲呢?

面對肆虐的蝗蟲,古人為何不敢捕殺,還要進行祭拜?

在古代受限於科學水平低下,對無法理解的未知事物人們往往會採取兩種方式解釋,第一種是占卜術,第二種是對神靈、動物、植物崇拜。其中蝗蟲就是人們崇拜的一種。當時的百姓認為天上是有蝗神存在的,一旦人們做錯了事,就會受到蝗神的懲罰,發生蝗災。在這種心理的加持下,百姓認為捕殺蝗蟲會激怒蝗神,使得蝗災更加嚴重。所以每當蝗災發生時,有的皇帝會下罪己詔,民間也會架起祭壇、焚香禱告,以祈求蝗神的庇佑。

面對肆虐的蝗蟲,古人為何不敢捕殺,還要進行祭拜?

但這畢竟是迷信,沒有什麼用。唐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山東發生蝗災,百姓依舊像往常一樣設壇祭拜蝗神,蝗蟲也依舊不管不顧大肆嚼食莊稼。當時的當朝宰相正是大名鼎鼎的賢相姚崇,他上書朝廷要求捕殺蝗蟲。唐玄宗李隆基也認為不能再讓蝗蟲這麼破壞莊稼了,便同意了姚崇的建議,向各地派出捕蝗使,督促地方捕殺蝗蟲。

面對肆虐的蝗蟲,古人為何不敢捕殺,還要進行祭拜?

可不少地方官員的理念一時改不過來,他們堅決反對捕殺蝗蟲,仍然認為蝗災是天災,捕殺蝗蟲有傷天和,只有修德才能消除天災。賢相姚崇嚴厲批駁了他們的說法,在他的堅持下山東各地終於開始大規模捕殺蝗蟲,將蝗災的危害降到最低。

面對肆虐的蝗蟲,古人為何不敢捕殺,還要進行祭拜?

可像姚崇這樣的賢相畢竟是曇花一現,唐以後民間依舊信奉“蝗神”,百姓不再等到蝗災時才祭拜蝗神,而將祭拜蝗神的行為常態化,全國各地都新建了不少蝗神廟。直至清朝人們依然崇拜蝗神,哪怕到了蝗災最嚴重的時候,不得不捕殺蝗蟲時,都要先向蝗神禱告祈求原諒。

面對肆虐的蝗蟲,古人為何不敢捕殺,還要進行祭拜?

乾隆帝時期清朝與西方接觸頻繁,很多科學知識都傳入了中國,乾隆帝作為最早接觸這些先進知識的人,便不再相信蝗神。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乾隆帝下令禁止民間百姓祭拜蝗神,所立蝗神廟一律拆除。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蝗神廟確實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劉猛將軍廟、蒲神廟、農神廟、三皇廟、梁祝廟等,換湯不換藥,百姓心中的蝗神依舊無法根除。

面對肆虐的蝗蟲,古人為何不敢捕殺,還要進行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