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雍正為何奪位、篡位緋聞纏身?得罪的人太多,被八卦帶歪了節奏

近些年,以康熙晚年“九子奪嫡”為背景的熱播劇頻繁出現,如《雍正王朝》、《宮鎖心玉》,還有大美女劉詩詩的《步步驚心》。

就拿《步步驚心》來說,這部劇除了貢獻吳奇隆、鄭嘉穎、林更新等諸位阿哥的神仙顏值外,還爆出了一個歷史八卦——康熙原本傳位的是十四阿哥胤禵,是老四胤禛矯詔篡位,才有了後來的雍正皇帝!

這也是清史上的謎案之一,雍正究竟是奪位、篡位,還是正常繼位,歷來是眾說紛紜。

雍正為何奪位、篡位緋聞纏身?得罪的人太多,被八卦帶歪了節奏

在繼位人的問題上,原本沒雍正什麼事,也沒其他阿哥什麼事。

打從一開始,康熙悉心培養的就是皇后赫舍里氏生的胤礽,在他2歲的時候,就正兒八經地舉辦各種儀式,冊封嫡長子胤礽為皇太子,並給他配備了張英、李光地等名臣充任教學班子。

但太子是個高危職業,像漢武帝的太子劉據、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唐玄宗的太子李瑛,都沒能活到順利接班。

更要命的是,康熙立太子的時候才22歲,他是個巨能活的皇帝,前後在位61年。這無疑又延長了胤礽的危險期,在太子的位置上,一呆就是整整40年!

所謂夜長夢多,針對胤礽的各種明槍暗箭,幾十年來從未間斷。

先是八阿胤禩聚合成“八爺黨”,與太子黨打擂臺,爭來搶去雙雙出局。胤礽兩度被廢,圈禁到死。胤禩也因“死鷹事件”,被康熙借題發揮坐了冷板凳。

接下去,才是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兩位主角的皇位爭奪戰。

雍正為何奪位、篡位緋聞纏身?得罪的人太多,被八卦帶歪了節奏

有關雍正篡位的傳言,最有名的莫過於“更改遺詔”。

傳言說,老四胤禛給病重的父親進獻人參湯,康熙喝完就蹬腿了。

緊接著,他又聯合隆科多,把遺詔裡原本寫著的“傳位十四阿哥”,改成了“傳位於四阿哥”。“十”字添兩筆,變成“於”,瞬間令康熙的意願大變樣!

篡位成功後,雍正忙不停蹄地下令將十四阿哥從西北調回,以為康熙守陵的名義,將這個最大的競爭對手軟禁在景陵。

其實吧,雍正改遺詔的版本,根本站不住腳。

清廷的官方文書,一般都是用滿漢兩款文字書寫而成。比如咱們現在到故宮,還能看到各個門的匾額上,左邊是漢字,右邊是滿文。

遺詔作為清廷最高級別的檔案,自然也是遵循滿漢雙文規定,漢字能玩“十”變“於”的文字遊戲,同步的滿文,也能這樣搞法嗎?

如今,康熙遺詔的原件,就放在臺灣的臺北故宮。文字上能不能動手腳,大夥兒自己判斷。

雍正為何奪位、篡位緋聞纏身?得罪的人太多,被八卦帶歪了節奏

不過呢,要說雍正的舉動沒有一點反常,也說不過去。

比如他更改辦公地點,放著康熙住了60多年的乾清宮不用,另外收拾出養心殿,作為自己處理公務和日常起居的場所。

外頭的人就猜測,你雍正是不是做了對不起康熙的事,所以心虛有鬼,不敢住老爹住過的屋子吶?

對此,雍正有一明一暗兩個原因。

大大方方可以明著說的是,養心殿靠近軍機處,只隔著一堵牆,出了軍機處往後拐個彎走幾步就是養心殿,十分方便皇帝向軍機大臣傳命令,或者軍機大臣向皇帝彙報工作。

雍正是個勤政的皇帝,一年當中只有除夕、冬至和生日三個休息天,大部分日子,他都是通宵達旦地處理政務,習慣了每天只睡4個小時。

如此珍惜時間的雍正,自然不想把時間浪費在公文的傳遞上,故而選擇了緊挨著軍機處的養心殿,當自己的辦公地點。

雍正為何奪位、篡位緋聞纏身?得罪的人太多,被八卦帶歪了節奏

另一個不便明說的原因,是雍正出於人身安全的考慮。

康熙晚年,皇子們圍繞著皇位歸屬的爭奪十分激烈,太子胤礽、老四胤禛、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都各自培養了自己的勢力,搞得宮廷和外朝關係盤根錯節、敵我難辨。讓雍正住在陌生的乾清宮,實在沒有安全感。

養心殿則就不一樣了,雍正住在其它任何勢力都未染指的新環境,裡裡外外用的人也是精挑細選過的新人,自然是放心。

不止是居住的養心殿,雍正對外出行也是十分小心謹慎。

比如按照康熙時期的慣例,皇帝在冬至、祈谷、雩祭等國家級的祭祀活動前,要在天壇的齋宮齋戒三天。

可樹敵過多的雍正,並不放心在宮廷外面呆太久,只在紫禁城內開闢了一處“內齋宮”用於齋戒。至於天壇的“外齋宮”,只是象徵性地呆幾個小時。

雍正為何奪位、篡位緋聞纏身?得罪的人太多,被八卦帶歪了節奏

雍正反常的決策,還體現在他對皇家陵墓制度的變更上。

通常皇家陵園,皇帝駕崩後,一般會選擇葬在先父的陵墓附近。

例如朱棣的長陵在北京昌平縣,之後明朝的12個皇帝也葬在長陵兩側,統稱明十三陵。清朝延續大部分明朝制度,康熙去世後,也是葬在順治帝的陵墓附近。

可雍正卻別出心裁,繞開了安葬順治和康熙的河北遵化清東陵,跑到離北京120多公里遠的河北易縣,新建了一座800多平方公里的清西陵。

對此,雍正給出的官方說法,是原本給自己選定的清東陵九鳳朝陽山墓址:

“規模雖大而形局未全,穴中之土又帶砂石,實不可用。”

但陰謀論者給出的解釋,卻是因為雍正謀父篡位,內心恐懼不安,才會處處躲避康熙,選塊新墓地,與老爹拉開幾十上百公里的距離。

雍正為何奪位、篡位緋聞纏身?得罪的人太多,被八卦帶歪了節奏

其實,對於坊間的編排,什麼謀害父親、篡改遺詔、逼迫弟弟之類的指控,也引起過雍正的重視,甚至還開動國家宣傳機器,下旨編寫了《大義迷覺錄》一書,來澄清各種謠言。

然而,沒卵用!

八卦是人的天性,老百姓聚在一塊喝茶聊天,津津樂道的話題,還是雍正的心狠手辣、刻薄寡思。

這說明了什麼?

說明雍正已經失去了對輿論的掌控。

那古代社會的輿論,又是掌握在哪些人手裡呢?

答案是文人士紳階層。在古代那個通訊靠喊、交通靠走的落後時代,資訊的傳遞基本靠文字書寫,而掌握文字書寫的,恰恰又是那批讀過書的文人。於是社會輿論的話語權,也在文人手裡。

他們編排雍正,不說雍正的好話,只能是說雍正的某些行動,站在了文人的對立面。

雍正為何奪位、篡位緋聞纏身?得罪的人太多,被八卦帶歪了節奏

縱觀雍正的執政,手段不可謂不嚴厲。

對政敵,雍正給老八胤禩賜名阿其那(滿語狗的意思),給老九胤禟賜名塞斯黑(在滿語中就是豬),都是侮辱性的稱呼。而且,兩人都被判圈禁,最後又都死得不明不白。

甚至就連同父同母親兄弟的老十四胤禵,也被圈禁在康熙的景陵墓,直到乾隆繼位後,才重新獲得自由。

此外,雍正殺起對自己有恩的功臣,也是毫不手軟。

雍正的順利登基,隆科多和年羹堯功不可沒。隆科多作為宣讀康熙遺詔的大臣,在雍正繼位時起到了維穩的作用。而年羹堯作為川陝總督,關鍵時刻遏制了遠在西北打仗的十四阿哥允禵。兩人一內一外,幫雍正坐穩了江山。

但這兩位大功臣,下場卻極其悲慘。1725年,年羹堯被賜自殺,1728年,隆科多死於圈禁住所。

至於其他的官員,雍正管理起來也是非常嚴格。即位之初,就下令設定會考府,清查宗室和官員的舊賬,抄家、革職、殺頭的案例層出不窮,搞得那幫當官的叫苦不迭。

例如,《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他的家族在康熙朝紅極一時,掌握著內務府江寧織造這份肥差,但卻在雍正追繳虧空的行動中,家道敗落。

雍正為何奪位、篡位緋聞纏身?得罪的人太多,被八卦帶歪了節奏

想想看,得罪了宗室,得罪了親貴功臣,還得罪了會寫小說的文人,這些可都是掌握著話語權的群體,雍正還能落得個光輝形象嗎???

自古以來,輿論陣地都掌握在文人手裡,讀書人擅長搞大字報和故事會,用輿論的手段把敵人搞臭。就像今天刷爆朋友圈的俄烏戰爭,就有很多人掉進了西方的話語陷阱裡,被牽著鼻子走。

雍正雖然用嚴刑峻法彰顯了皇權,但也因為得罪的人也太多,生前死後始終被人潑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