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大宋第三大聰明:五歲孩童把拐賣孩子的人賣了

《八扇屏·小孩子》中有這麼一句話:十三郎五歲朝天。唐劉晏七歲舉翰林,漢黃香九歲溫席奉親。

“十三郎”是誰?他相對於其他人來說知名度並不高。這位十三郎叫王寀。

十三郎五歲朝天說的是什麼事

宋朝時,正月十五元宵節是最盛大的節日。正月十五前三天,滿街滿院就已張燈結綵、各個喜氣洋洋。

大宋第三大聰明:五歲孩童把拐賣孩子的人賣了

元宵節這一天晚上,朝中樞密副使王韶的第十三個兒子,剛剛五歲的王寀,非要吵著去看燈節。王韶則因為有公事,便讓家人王吉帶著十三郎去看燈。

王吉馱著王寀走在街上也是很高興,開始還和少主人一邊走一邊說著話。但燈多了、人多了,王吉可就自己看自己的了。小主人許久沒在和他說話,肩膀也似乎輕鬆了許多。王吉這才意識到:肩膀上的孩子沒了。

王吉連忙去找沒找到,跑回府上彙報。王韶一聽卻並不著急,就說“丟了?丟就丟唄,回頭兒自然就回來了。”

家人們一聽非常奇怪,覺得王韶肯定是在說反話,紛紛求他趕緊告官。夫人也是哭著說“老爺,趕緊告官吧,告官吧。”王韶一聽微微一笑:“不必啦,不必理啦。”夫人一聽可就哭了,“老爺呀,咱們孩子雖然多,但那也是咱們的心肝呀!來人呀,給我寫寫尋人告示,廣貼城中呀!”

王韶一聽很不耐煩地說道“我說不用,就不用!要是別的兒子丟了,我也會急。可這個十三郎小兔崽子,沒事兒。丟了的話,他自己會跑回來的,不必擔心!”

夫人一聽更哭了“十三郎不過是四五歲的孩子呀,您的心也太大了!”

大宋第三大聰明:五歲孩童把拐賣孩子的人賣了

奶媽兒一聽也說:“誒唷,我的老爺呀,十三郎雖然聰明,但有些人管你聰明不聰明,逮了孩子就賣,如果賣不出去就砍掉手腳、擦瞎眼睛扮作乞丐,無所不用其極。大人呀,您如果不趕緊去找,十三郎不是被賣了就是受到折磨呀。您趕緊的吧。”

王韶一聽還是很不在意。“你們呀,我的兒子我不知道嗎?不管怎麼說,用不了多久,這孩子兒就得跑回來!”

這時,玩得高興王寀正處在緊張中,但這個孩子卻不害怕。原來,騎在王吉肩膀上走的時間久了,他也覺得無聊,便想回家。他低頭吩咐王吉“王吉!不要瞎走了,回吧”。他這麼一說,才注意到馱著他的人根本不是王吉。

那個人拐帶孩子的人也不說話,就是兩隻抓著王寀的腿的手,抓得更緊了。

走到東華門的時候,王寀看到一頂大轎。因為,王寀的父親就是樞密副使,主管大宋軍事,不但經常坐轎子,而且來他家的官員們也坐轎子呀。他知道:官越大轎子越好、越大呀,眼前走來的這頂大轎,比王韶的轎子好的多得多,護衛也多得多。因此,高聲喊著:“救命呀,救命!偷小孩兒的抓了我呀,救命!”

所有人都大吃一驚,轎中的官員一聽,連忙吩咐放下轎子,而且大聲吩咐“快,快去看看!”這位大人的護衛軍卒一聽,全都衝上前去。

拐走王寀的人一看,放下王寀可就跑了。護衛們來到王寀面前,其中一位武官便把他抱到轎子前,轎子中的人已經開啟轎簾,端坐在內。這個人正是三朝老臣文彥博,那時的文彥博67歲。因為,文彥博年紀大了,正月十五入宮陪王扮駕的時間隨他心情。文彥博在家裡吃完飯,便帶著王寀前往宣德門見駕宋神宗。

大宋第三大聰明:五歲孩童把拐賣孩子的人賣了

文彥博一看再不去宣德門,皇帝都走人了,所以,便帶著十三郎一起去了宣德門。由此,五歲的王寀見到了26歲的宋神宗。他告訴宋神宗,自己不但從人販子手中逃脫,還能幫助官府抓住他。原來,因為自己的衣服被擠壞了,僕人王吉曾拿針線給自己縫衣服。因為自己急著玩兒,王吉沒來得及把針線拿下來。由此,王寀就用針和線,把針縫在了賊人的衣領上,藉此可以捉拿賊人。

宋神宗一聽,便賞賜了王寀,之後讓太監送他回了家。

歷史故事和小說、歷史影視劇一樣都不是歷史,只是現代人觀點地強加

上面的故事原型出自凌濛初的《二刻拍案驚奇》,淩濛初的故事原型是南宋岳飛的孫子嶽柯的野史《桯史》。我在寫的時候進行了一些改變。例如故事“襄敏公元宵失子,十三郎五歲朝天”中是大太監救走了王寀。我則改成文彥博。其實,並不真實的歷史故事,適當改改使其更合理化些我覺得完全可以。

“十三郎五歲朝廷”並非真實歷史。

無論是相聲還是評書,許多都出自古人的小說、筆記、故事集。比較多的就是“三言”“二拍”《今古傳奇》等。

故事是不能當歷史的,就算是古代小說、現在的影視劇也是如此。比如說主要的故事人物王寀王南陔,就是一位歷史的知名人物,包括他的父親王韶等都是如此。

大宋第三大聰明:五歲孩童把拐賣孩子的人賣了

您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二刻拍案驚奇》或《今古傳奇》,這兩部書中的王寀的故事的情節完全相同。有些情節也錯誤的,例如故事中的宋神宗被人視為老年人。因為年紀大了特別想要兒子,特別喜歡十三郎。

其實,宋神宗生於1048年,王寀的故事假如發生,會在什麼時候呢?

文中說“其時王安石未用,新法未行,四境無侵,萬民樂業,正是太平時候。”,也就是故事的寫作者認為“王安石變法是亂國害民”的。那麼,王安石變法開始施行是熙寧二年四月,也就是1069年四月。就算是1069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宋神宗不過21歲而已。根本不老。更重要的是王寀在1069年或者還沒出生呢,或者才1歲。

因為,王寀的生卒年並沒有共識,有兩個生卒年時間段。分別出自《全宋詩》《全宋詞》。前者說1068—1119年,後者說1078—1118年。很顯然,《二刻拍案驚奇》選擇的是前者,生於1068年。但王安石變法沒執行最晚是1069年,故事中王寀已經五歲了。所以如何?

這個故事是假的。不是歷史真實。

雖然“五歲朝天”的故事是假的,但是,王寀的才學比較高卻是真實的。而且,他的性格也和故事中的十三郎較為類似,比較敢作敢為、有思想!

大宋第三大聰明:五歲孩童把拐賣孩子的人賣了

在《八扇屏·小孩子》中,有些小孩子的人生末年是比較悽慘的,例如孔融被曹操所殺。那麼,王寀如何呢?王寀是北宋歷史上第一位因“文字獄”被殺的文臣,王寀膽子比較大,被當時的宋徽宗及其奸臣們羅織罪名將其殺害。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下文我們就說說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