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金史列傳中的兗王國用安出身紅襖軍,為何時而降宋,時而降蒙古?

作者:陳二虎

金史列傳中的兗王國用安出身紅襖軍,為何時而降宋,時而降蒙古?

一、驍勇善戰勝金兵

金末山東紅襖軍,可以說影響了中國歷史的格局,聲勢浩大,紅襖軍將領,或出於不同的目的,或出於形勢所迫,遊走在蒙古,南宋與金廷之間,參與了當時許多歷史重大事件,並且這些紅襖軍將領,大多以悲劇收場,細思其原因,有的人被當權者利用,讓他們的人格扭曲,家國情仇讓他們走上不歸路。

紅襖軍將領中,國用安被稱之謂亂世梟雄,在金廷臨近滅亡之時,被金廷封為兗王,可以說地位顯赫。

國用安,山東淄州(今山淄博人),原名安用,小名咬兒,據《金史》記載“形狀短小無須”,自小無賴,“喜與輕薄子游,日擊鞠衢市間,顧眄自矜,無將帥大體”。

說來這個國用安,家境比較富有,年少時不肯本份做事,與一些市井無賴鬼混,擊球飲酒,好管個閒事,也曾販賣私鹽,雖然個小,但二百斤的鹽在肩上,健步輕捷,並且與人打鬥起來,三五人近身不得,屬於“鄉霸”一類。

一日,與幾個同夥下河洗澡,臨水照見自己頭戴王冠,同夥們也都看到,說他大富大貴,封王之命,國用安暗喜,又到水邊來看,卻沒有了。

金史列傳中的兗王國用安出身紅襖軍,為何時而降宋,時而降蒙古?

當楊安兒在山東揭竿而起,國用安便參加了紅襖軍李全的隊伍,這打仗如天生的一般,驍勇善戰,頗有些謀略,往往出奇制勝,成了李全的心腹將領。

紅襖軍起義驚動了金廷,派三世將門僕散安貞率軍鎮壓,又詔令各州府傾力圍剿,一時間紅襖軍陷入低潮,三支最大的紅襖軍楊安兒部,劉二祖部先後兵敗被殺,餘部分別由楊妙真與郝定統領,接著抗金,金將提控沒烈率軍攻打李全,國用安獻計:誘敵深入,把沒烈率領的金軍引狹谷之中,紅襖軍佔據兩側高地,一陣弓弩,射翻無數金兵,餘下的爭相逃竄,李全率軍隨後掩殺,沒烈帶著殘兵敗將正拼命逃走,迎面國用安帶一哨人馬,又是一陣收拾,沒烈僅帶少數人突圍而走,此戰一下令紅襖軍聲勢大振。

沒烈兵敗回來後,被削去官職,依舊從軍,待立功後恢復原職。

宿州提控夾谷石裡哥,是金廷鎮壓紅襖軍的一員猛將,曾擒殺劉二祖,但征討李全部紅襖軍時,聞李全手下有一個國咬兒,威猛能戰,不敢進兵,半路安營下寨,李全聞知金軍又來,便與眾將商議,國用安說:“金人半路下寨,必是心怯,今我率一千人馬去燒營。”於是,李全撥給國用安一千騎兵,趁夜殺奔而來,四下放火,金兵在惡夢中醒來,見營寨火光沖天,紛紛逃命,深怕父母少生了兩條腿,自相踩踏而死。

夾谷石裡哥還沒有見到紅襖軍,就被燒了營寨,輜重盡失,也死傷了不少人,深知回去沒法對上司交待,就搶劫老石姓財物,又抓青壯老百姓充實死傷的兵丁,回來後被人打了小報告,被解職。

金史列傳中的兗王國用安出身紅襖軍,為何時而降宋,時而降蒙古?

二、反覆無常多詭計

山東統軍安撫使僕散安貞自統兵鎮壓紅襖軍以來,這是唯數不多的失敗,惱羞成怒,調集蒙古綱、紇石烈牙吾塔、完顏訛論以及李霆統領的花帽軍,大兵壓境,李全率領紅襖軍且戰且走,輾轉到達莒州的磨旗山,此時,楊妙真率領所部紅襖軍佔據磨旗山為根據地。

李全聞首領是一個女的叫楊妙真,一臉的不屑,便在山前叫陣,點名與楊妙真單挑,分個高低。

李全與楊妙真比試槍法,連鬥兩日竟然沒有取勝,很沒面子,回到營帳,垂頭喪氣。國用安見了,與他耳語了一番,李全笑了,令他去安排。

次日又戰,李全故意賣個破綻,險些中槍,帶馬拖槍而走,楊妙真不知是計,縱馬就追,楊妙真的舅舅劉全看出門道,急忙喊了一句:“莫追,以防有詐!”

誰想楊妙真馬快,已經追出老遠,就在馬頭接馬尾的剎那,楊妙真就覺得眼前一黑,連人帶馬就倒下。原來國用安偷偷下了絆馬索,把楊妙真的馬絆倒,俘虜了她。於是,皆大歡喜的是紅襖兵合一處,二人結為夫妻,雙槍並舉,共抗金人。

李全率部歸宋後,國用安是忠義軍兵馬鈴轄,又升任忠義都統權司。受宋制置司支使,參與楚州兵變,與張林、刑德等人同謀,殺死李全的哥哥李福和李全的次子以及李全的小妾,楊妙真恰好沒在城中,倖免於難。隨後國用安感到對不起李全,又帶兵襲殺了張林、刑德等人,向李全贖罪,得到李全的諒解。

金史列傳中的兗王國用安出身紅襖軍,為何時而降宋,時而降蒙古?

李全反宋被殺後,國用安隨楊妙真渡淮河返回山東歸附蒙古,逐漸得到蒙古的重用。

蒙金三峰山之戰後,蒙古大軍攻打金首都汴京,國用安已經是都元帥、行山東尚書省事,隨蒙古大軍圍攻汴京,這期間國用安暗中派人與城中的金軍聯絡,希望率領手下漢軍倒戈,裡應外合,一舉殲滅蒙古兵馬,但金廷根本不相信這個出身於紅襖軍的亂世梟雄,深怕中計,拒絕了他的反正建議。

金天興元年(公元1232年),金徐州埽兵總領王祐與義勝軍都統封仙、總領張興等人叛亂,夜燒草場,金元帥徒單益都奔逃,國用安趁機揮軍進入徐州,殺掉張興等人,以封仙為元帥兼節度使,隨後金宿州千戶高臘哥串通東面總帥劉安國、徐州總帥王德全,襲殺宿州總帥紇石烈阿虎,投降國用安,接著邳州守將杜政也以邳州降國用安,讓國用安兵不血刃擁有了三州。

時在山東征討的蒙古大將阿術魯早已經將此三州視作自己的囊中之物,聞國用安據有了三州,十分不高興,對部下說:“此三州我當攻取,安用何人,輒受降。”便派了手下張進來接管徐州,並令張進奪取國用安兵權。

國用安得到訊息,連忙聯絡王德合,伏兵襲殺了張進以及楊妙真部將海州元帥田福等數百人,憤然與自己的上司楊妙真決裂,揮軍到邳州,召集山東諸將及徐州、宿州、邳州等地將領,刑馬結盟發誓歸附金朝。

楊妙真聽說國用安叛變投金,盡殺國用安的家眷。

金史列傳中的兗王國用安出身紅襖軍,為何時而降宋,時而降蒙古?

三、落日餘暉被封王

金廷正處於風雨飄搖之際,聞國用安率軍來降,認為“以數州反正,功甚大。且其兵力強盛,材略可人,非極品重權不足以堅其許國之心。”派近侍局直長因世英、都事高天祐持手詔到邳州,任國用安為開府儀同三司、平章政事兼都元帥、京東、山東等路行尚書省事,特封兗王,賜國姓完顏,佩金虎符,世襲千戶宣命等,並且賜給國用安十道郡王誥命,由他擇人任命(因世英等人半路遇到王德全、劉安國,二將截留了兩份郡王誥命,自封為郡王)。

國用安搖身一變成了金朝兗王,擁有賜封郡王與任命官員的權力,可酌情處理軍政大事的特權。這金哀帝出手蠻大方呀,似乎從國用安身上看到金國振興的希望,還讓他招降楊妙真。

金哀帝從汴京逃到歸德,已經是驚弓之鳥,深知歸德也不是久留之地,準備去蔡州。

但國用安與另一個金將武道士武仙都認為蔡州那裡地處河南大平原,無險可守,蒙古大軍從汴京南下,很快就到達蔡州。武仙力主金哀帝去漢中,而國用安主張到山東,並且山東與南宋接壤,國用安是山東紅襖軍出身,曾經歸宋一段時間,自己是漢人,與南宋有感情,這段也暗中與南宋有些接觸,可以金宋聯盟共抗蒙古。

國用安上書金哀帝言蔡州有六不可而“山東富庶甲天下,臣略有其地,東連沂、海,西接徐、邳,南扼旴、楚,北控淄、齊。若鑾輿少停,臣仰賴威靈,河朔之地可傳檄而定,惟陛下審察。”

金史列傳中的兗王國用安出身紅襖軍,為何時而降宋,時而降蒙古?

今日分析,國用安的建議比較可取,雖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野心,但值得考慮。然而宰臣認為國用安是漢人,又反覆無常,左右搖擺,不可相信,最終金哀帝還是選擇了蔡州。

可以說,國用安是一個有雄心無大略之人,在金末亂世,遊走在刀鋒上,缺乏胸懷與韜略,本來金哀帝賜給他封賞十郡王的權力,並且這些人都歸他管理,但這十郡王(王德全與劉安國先私分了兩個。

其餘八人是李德明、封仙、張瑀、張友、卓翼、康琮、杜政、吳歪頭)成份也比較複雜,有金將,有紅襖軍將領,有地主武裝頭目,大部分各懷鬼胎,根本就不會聽命於囯用安,最終在相互內訌與蒙古兵馬的打擊下,又一次兵敗南下投降了宋朝,隨後蒙古大軍攻打國用安據守的徐州,城破兵敗,國用安投水自殺,一代梟雄就這樣收場了。

國用安死後,蒙古人在水中撈出他的屍體,拖在馬尾巴上示眾,原紅襖軍將領田福的部下深恨國用安,把他的屍體“臠食而盡”!

歷史,載著多少哀痛,醒著無數的沉思。

金史列傳中的兗王國用安出身紅襖軍,為何時而降宋,時而降蒙古?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