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赫魯曉夫成功突圍,卻敗於“平庸之人”,勃列日涅夫如何上位?

引言:

在前蘇聯時代除了

列寧

之外,此後很長時間裡

斯大林

都是絕對的權威,他帶領蘇聯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且令蘇聯成為了整個歐洲最為強大的超級大國,甚至美國在很多方面都有所畏懼。

赫魯曉夫成功突圍,卻敗於“平庸之人”,勃列日涅夫如何上位?

但就是這樣一個手腕強勢的人物,卻沒有處理好自己接班人的問題,導致在去世後蘇聯政權內“

三駕馬車

”同行的局面。

赫魯曉夫

在“

三駕馬車

”中勢力最弱,卻最終脫穎而出,可更令人意外的是,他卻敗在了一個“

名不見經傳

”的人手中,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一、“三駕馬車”中成功突圍

赫魯曉夫成功突圍,卻敗於“平庸之人”,勃列日涅夫如何上位?

時間回到1953年3月5日的晚上,這一天時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共中央委員會書記、擁有蘇聯大元帥軍銜的

斯大林

於莫斯科郊外的寓所突發疾病而亡,整個蘇聯高層立刻陷入恐慌之中。

由於斯大林的離去過於急促,對於自己的接班人並沒有明確下來,而此時位於權力中樞的有三人,分別是

馬林科夫

貝利亞

赫魯曉夫

。事發突然,馬林科夫又是實權派中呼聲最高的,因此以他為首組成了臨時的領導班子,他本人也出任了部長會議主席。

赫魯曉夫成功突圍,卻敗於“平庸之人”,勃列日涅夫如何上位?

就當人們都以為蘇聯最高權力順利過渡的時候,這位馬林科夫實際上只是名義上的一把手,真正的大權都在身為副主席兼內務部長貝利亞手中把持著。作為“

三駕馬車

”中最弱小的赫魯曉夫,僅得到了第一書記的職位,這在當時的權力最高層中僅僅是個秘書性質位置,手中幾乎沒有什麼決策權可言。

但幾個月之後形勢大變,先是馬林科夫聯合赫魯曉夫槍斃了貝利亞,後是赫魯曉夫將馬林科夫趕下政治舞臺,自己擔任了部長會議主席,這意味著赫魯曉夫最終成功突圍,獲得了蘇聯最高權力。

赫魯曉夫成功突圍,卻敗於“平庸之人”,勃列日涅夫如何上位?

二、意想不到的“審判”

赫魯曉夫上臺後開始大肆打擊自己的政治對手,即便是對已逝的斯大林也沒有放過。在諸多的政治鬥爭中,赫魯曉夫每次都曝出驚人的言論,大部分人都敢怒不敢言,唯獨一個人始終堅定地支援赫魯曉夫,他就是

勃列日涅夫

。由於觀點上一致,很快他就得到了提拔,逐漸走入了蘇聯的權力中央。

此後赫魯曉夫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比如減少軍費、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廢除榮譽終身制等等。這些政策雖然初衷不錯,卻侵害了不少集團的利益,一場針對赫魯曉夫的陰謀也在醞釀著。

赫魯曉夫成功突圍,卻敗於“平庸之人”,勃列日涅夫如何上位?

1964年10月13日,正在度假的赫魯曉夫接到莫斯科的緊急電話,電話中透露如果不盡快趕回,局面將會失控。但當赫魯曉夫下來飛機的時候,等待他的竟然是

克格勃

,此時他意識到自己落入了圈套之中。不久後他接受了克格勃、

謝列斯特

沃羅諾夫

等勢力的“

審判

”,還被主席團投票罷免。眼見局勢無法挽回,赫魯曉夫只能以“

自願退休

”為由遠離蘇聯政壇。

三、“平庸人”的手段

在赫魯曉夫下臺後,誰會是他的繼任者呢?

竟然是向來支援赫魯曉夫的勃列日涅夫,他高票當選了第一書記,這個結果是讓所有人意外的。不管是在任何時期,他都不是集團內的核心人物。在各個重大事件中,他充其量只是扮演中間人的角色,身上沒有老練的手段,也沒有什麼野心,是大家公認的“

平庸之輩

”。

赫魯曉夫成功突圍,卻敗於“平庸之人”,勃列日涅夫如何上位?

或許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被推到權力的巔峰,正是因為他給人留下了這個“

平庸

”的印象,幾乎各方勢力都認為他上臺後不會對自己的利益造成損害,也更便於控制。不過這些勢力的如意算盤,這次都落空了。

名不見經傳的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一反常態,政治手段極其強硬,不斷地將各方勢力剪除,更在蘇聯國內高高樹立了自己的形象和權威,從此控制蘇聯長達18年之久,更把與美國的冷戰推向了高潮。

赫魯曉夫成功突圍,卻敗於“平庸之人”,勃列日涅夫如何上位?

結語:

赫魯曉夫能夠突出重圍獲得權力,靠的是運氣和政治上的左右逢源,勃列日涅夫的上臺靠的是自身高明和長期的隱忍。事實證明,他本人並非平庸到一無是處,反而是擁有極強野心和強硬手段的政治家。雖然他執政期間把蘇聯的影響力推向了頂點,但由於他缺乏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對國內矛盾看得不夠清晰,最終導致了蘇聯在繁榮之路上漸行漸遠。

圖片來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