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為何滅亡秦的肯定是楚人?三戶分別是哪三戶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流傳了幾千年的話,至今討論到楚漢時期都讓人印象深刻。當時的歷史背景是范增投靠了項梁,與項梁一起分析了陳勝起義必定失敗的原因。楚南王曾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可陳勝起義後自立為王,並沒有讓楚國人當王,所以必定是做不長久的。

這句話出自楚南公之口,他是一位陰陽家,有著滿腦子的權謀之術,說話留懸念也是這一家的特色。現代對於這句話的解讀也是出現了許多不同的說話:第一種說法是楚雖三戶中的三戶是指的楚國裡的三大家族。楚國三大家族分別為屈氏、昭氏和景氏。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為何滅亡秦的肯定是楚人?三戶分別是哪三戶

楚武王兒子羋熊瑕的後代就是屈氏;景氏則是楚平王長庶子熊子西的後裔;楚昭王庶子羋熊子良的後代就是昭氏,作為正統的三大家族,又有一定實力,只要他們一日建在,秦國必亡。

第二種說法是不服秦的象徵,意思是即使楚國只剩下了幾戶人家,楚國人也不會甘願做秦國的子民,哪怕戰鬥到最後一刻也不會屈服。就算秦國統一了天下,楚國人的子子孫孫有朝一日也會起來造反,推翻秦朝的統治。古代的漢字中三整個數字有時候不是指具體數字,可以理解成一些或者若干。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為何滅亡秦的肯定是楚人?三戶分別是哪三戶

從這句話的語氣來說,這個解讀似乎比較符合常理,再結合當時楚國的背景,這種語氣含著楚國人面臨亡國局面的不甘,表達了楚國人寧死不做亡國奴的精神。在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在暴政的統治下,導致天下許多的百姓家破人亡,這種情況在楚地尤為嚴重。

結合當時背景來說,這句話的意思大概是哪怕秦國把所有的楚國老百姓差不多全殺掉了,但只要剩下幾乎人家,剩下來的人照樣會與楚國勢不兩立,寧死不屈。那麼為什麼會有人在秦國軍力正盛的時候得出滅掉秦的一定是楚的結論呢?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為何滅亡秦的肯定是楚人?三戶分別是哪三戶

首先,秦末時候許多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戰爭,基本上都是前六國的復國之戰,這些人不甘願在秦國的統治下生存,在秦國虛弱的時候全都一舉起兵反抗,而且這些復國戰爭最大的勢力就是楚國人民,並且發揮著最重要作用的也同樣是楚人。

在各國爭霸時雖然秦國在短暫的時間內統一了天下,但是卻沒有得民心,即使統一了天下,也終究會被天下所推翻,後來的劉邦漢朝統治時,基本上都是楚人在統治,所以漢朝延續了400年之久,因此最後的勝利者其實是楚人,亡秦必楚的預言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實現了。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為何滅亡秦的肯定是楚人?三戶分別是哪三戶

之所以楚國人肯定能推翻秦,原因就在於,戰國七雄中的楚國是戰爭潛力最大的一個國家,並且楚國人都具有鬥爭精神。在周朝的時候,楚人就已經有與周朝對抗的膽量了,至今日湖北人還有一句不服周的口頭禪。

秦國雖然在軍事上所到之處所向披靡,掃平了各大諸侯國,可在戰後治理方面就力不從心了,一來是統一天下後要到各地治理人手不夠,很許多地方都是用當地的人治理,這樣一來楚地的官吏如果有反意,在發展壯大之後秦國都不一定知道。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為何滅亡秦的肯定是楚人?三戶分別是哪三戶

結語:這樣楚地的人民在私下就會拉幫結派在日後做好造反的準備,而且秦國統治時期法律十分嚴厲,動不動就算酷刑死罪,秦國妄圖以兇殘的刑法來抑制人民的反動之心,可事實上人民在這種苛刻的法律下不是罪人就是在當罪人的路上,一些沒有反意的人也自然而然的有了反意。

這種壓抑的環境下會加大人民推翻暴秦的決定,也註定了秦國終究會走向失敗,在秦國掃平天下建立統一政權後不久就亡國了。楚雖三戶,讓秦必楚這句話也傳頌到了現在,這種不畏強權敢於反抗的愛國精神,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