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讀書|滅亡明朝的,首先是天災

1644年4月25日,崇禎皇Di在煤山山頂的歪脖子樹下自縊身亡後,明朝滅亡。

◎滅亡明朝的,首先是天災。

崇禎統治時期,非常不幸,跟地球上的小冰期對應上。

先是寒潮,氣溫驟降;然後是遭受了長達7年的史無前例的大旱和飢huang,饑民甚至剝食樹皮,不得不吃腐屍而活命;這還沒完,乾旱和飢huang之後,瘟疫接踵而來。據當地官員預測,山東某州半數以上的居民死於瘟疫,山西死亡率高達80%——90%。

◎絕大多數天災,最後都是人禍。滅亡明朝的,骨子裡還是大明國策。

災疫嚴重,糧食歉收,民眾收入銳減。人們兩手空空,沒有繳納賦稅的能力。而此時,崇禎皇Di作何選擇呢?

自朱元璋以來,就有一個規矩,凡是宗室,國家就得養著,而且高規格供養。到了崇禎時代,北方數省,單供養本省的藩王,就入不敷出;同時,為了保衛京師,京營已經膨脹到了70萬人,可百無一用,空耗糧餉。

只要大刀闊斧,把京營裁撤,讓宗室自謀生計(高級別的宗室,都有大量的土地),財政困難自然緩解。

然而,大刀闊斧改革的崇禎,不敢衝自家人下手,也捨不得裁撤京營,只會逼官僚加稅,多攤派。結果只能讓原本就因為天災而流離失所的農民雪上加霜,等待崇禎的就是四個字:

官逼民fan。

……

以上內容來自西方漢學家寫得大歷史:《哈佛中國史》。

這套書的英文名字直譯是《Di制中國史》,從“早期中華帝國”,途徑“分裂的帝國”“世界性的帝國”“掙扎的帝國”,直到“最後的中華帝國”。不僅沒有意識形態束縛,細密梳理歷史,而且它還注重從氣候、地理等長時間段要素揭開歷史走向更深層次的原因。真得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

四大漢學家傾十年之功聯袂寫就,多卷本中國史的黃金標準,數十所世界著名大學指定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