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東漢以來的選才之法,沿襲古制一直在發展前進,但似乎卻走了彎路

你說什麼?科舉取士?”賈狐狸剛取得牛輔的信任,發覺牛輔還是如當初一般傻氣後,心中便有些喜氣洋洋。可正在往回走的時候,便又碰到了專門來尋他的馬超。“不錯,馬家如今人才欠缺,只靠我的檢察和名士的推舉,無異十畝旱田迎一滴甘霖,根本就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情況。唯有由整個馬家出面,出考題取士,才能網羅那些滯留在扶風講學的人才。”對於後世的一些先進方法,馬超總是要找個合適的理由,才敢跟老狐狸說,以免老狐狸一看出他的不同之處。

東漢以來的選才之法,沿襲古制一直在發展前進,但似乎卻走了彎路

畢竟,穿越這種事兒,有一個貂蟬知道就算了,要是落個世人盡知,他也別想再混下去了。這也是他找賈詡這個老持穩重的老狐狸,而不知道法正那個心眼太多的小狐狸商議的原因。因為馬超很敏銳的感覺到,法正那小狐狸已經在懷疑自己的來路了對於科舉考試,馬超現在也是一頭熱,根本沒有什麼很成熟的想法和設計。但他知道,賈詡那老傢伙是不會讓自己失望的,於是,便一股腦兒將印象當中關於後世科舉的邊邊框框給賈詡找了過去。

東漢以來的選才之法,沿襲古制一直在發展前進,但似乎卻走了彎路

原本,馬超覺得,賈詡縱然不會同意,也不反對的。可想不到賈詡在聽完馬超的訴說後,他那雙經常看似半眯著的眼睛陡然流露出一抹狂喜的神采,聲音都帶著一絲不可抑制的激動說道:“若如此,詡代天下寒士叩謝主公!”“寒士?”馬超一愣,腦子當中隱隱想起了科舉的另一面:的確,科舉制的推行,從根本上斬斷了名門望族世代累官的源頭,擴大的封建政府選擢人才的範圍,使得中央集權進一步加強。毫無疑問的是,它一舉蠶食了那些名門望族的利益,使得他們不能再盤根錯節、掌握整個朝廷的命脈。東漢以來的選才之法,沿襲古制,一直在發展前進,但似乎卻走了彎路。

東漢以來的選才之法,沿襲古制一直在發展前進,但似乎卻走了彎路

秦朝以前,周以封國而治理天下,選士也是依靠著世襲制度。周禮一下,社會的階級極為分明。國家有天子、諸侯、卿、士分級負責。而各階層呢,有按照倫常,依照血緣關係,來世襲這各個職位,直至春秋。春秋戰國,出現了客卿食客等遊離於制度以外得士人為主分擔憂愁。從而也就有了孟嘗君門下食客三千的說法。這部分人,有的是破落貴族,但大部分都是以生活在底層的寒門庶子為主。自始皇帝橫掃六國,實行中央集權。為帝王者,為選拔民間的人才,就設立出了察舉制度。由各地方推薦德才兼備的人物。由州一級推薦計程車人,名為秀才和後來地秀才性質不同;由郡一級推薦出來的人,叫孝廉。東漢以來,為保證察舉之人的才能,實行了連坐的制度。就是說,你如果沒有真才實學而又被推薦,一經查出來的話,被推薦人同樣要遭受牽連。這種制度,一方面保證了被舉薦之人的才幹,但是在另一方面。也就造成了世家力量越發強大。朝廷之中的官員,與世族有著不可分割的關聯,甚至可以用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來形容。

東漢以來的選才之法,沿襲古制一直在發展前進,但似乎卻走了彎路

試想,如果你和我沒有關係的話,我又為何費力氣去舉薦你?你飛黃騰達了和我無關,你倒黴了我卻要跟著倒黴。所以,到東漢末年,就有官吏皆出於世家的說法。有能力。而沒有背景的寒門士子,就很難有出頭之日。那些世家門閥呢,也因為這條連坐之法。使之實力越發的強大。到最後,就形成了連皇帝都無法制約的局面。至漢靈帝時,世族力量已經格外強大。漢靈帝死之後,若無世族門閥的支援,各方諸侯甚至無法站穩腳跟。如原冀州牧韓馥,那是正經的朝廷任命官員。可是袁紹卻能輕而易舉的把韓馥推翻,依靠的就是韓馥手下世族之力。然科舉制則不然,它在選才方面,囊括了社會各個階層。無論你出身卑賤或是生活困頓,只要有一技之長,有治國平天下的大能,皆能參加科舉。待一朝金榜題名時,便可鯉魚躍龍門,一展抱負。

東漢以來的選才之法,沿襲古制一直在發展前進,但似乎卻走了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