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為何東亞工業化探索成功了,而中東工業化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

東亞地區,除了日本戰前工業化成功外,戰後亞洲四小龍、中國大陸也先後完成工業化,而中東國家近現代的很多工業化探索,比如伊斯蘭沙里亞法,學習西方文化,引進工廠,以及土耳其凱末爾改革、埃及默罕默德阿里改革等,卻並不成功,這是為什麼呢?

為何東亞工業化探索成功了,而中東工業化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

一、要成為工業大國的重要前提,是先要成為農業大國

回顧歷史,掀起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在19世紀後半葉開始加速發力的美國、德國;還有1920年代開始在計劃經濟下搞五年計劃的蘇聯;以及20世紀的日本、1950年後的中國大陸以及1960年代開始創造“漢江奇蹟”的韓國等。

為何東亞工業化探索成功了,而中東工業化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

這些成功實現工業化的典型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它們本身的農業基礎都比較紮實,農林、農牧和大農場規模化生產都非常成熟。

要知道,本國成熟的農業生產,可以為工業提供初級原料;在工業化程序中,農村剩餘勞動力又為工業大生產提供廉價勞動力。因此,農業是工業的基礎,這是常識。

可是,在近現代史上,中東地區的農業基礎其實是很欠缺的,農業社會文明並不發達。眾所周知,中東地區主要人口民族是阿拉伯人。

我就以阿拉伯人的社會發展情況簡單說一下,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阿拉伯人遍佈阿拉伯半島、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黎凡特、北非等地,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和英國、法國的殖民入侵,這些地區的阿拉伯人,社會發展極不均衡。

為何東亞工業化探索成功了,而中東工業化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

當時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主要在今天的伊拉克)和黎凡特(包括今天敘利亞、約旦、以色列、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的阿拉伯社會,已經算是最發達、最開化的。

這一地區水資源相對豐富,植被覆蓋率更高,自然條件相對而言適合農耕,當地阿拉伯部落大都從事小麥種植、種桑養蠶和手工業等,已算是不錯的,但仍然屬於孱弱的農業。

可見,本著矮子裡面拔將軍的原則,敘利亞和伊拉克就是中東地區這些阿拉伯國家當中工業化做的最好的,農業基礎的薄弱,發展工業相比東亞、歐洲和美洲等,依然不足。

二、充溢的石油資源,也阻礙了阿拉伯國家的工業化程序

20世紀初的西方列強國家,在中東爭奪的焦點地區,就是敘利亞和伊拉克,因為這兩個地區是當時阿拉伯世界裡社會最繁榮、最富裕的,戰略位置也是最重要的。

為何東亞工業化探索成功了,而中東工業化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

至於沙烏地阿拉伯、卡達這些阿拉伯半島上的國家,因為當時波斯灣還沒有發現石油,反而沒什麼價值。

直到1913年,沙特還是一個遊牧經濟為主、貧窮和封閉的貝督因部落政權,又處於阿拉伯半島內陸。沙特國王在當年去找英國人求助,主動請求籤訂不平等條約,想成為接受英國殖民統治的保護國,那時英國人都拒絕了。

也就是說,這麼一個沙漠裡靠放牧為生的部落窮國,對我沒什麼吸引力,我都懶的搭理你。

要知道,海灣地區的油田勘探史,是從非阿拉伯人的伊朗(波斯)開始的,1908年前後,在伊朗所屬波斯灣沿岸地區,首先發現特大油田。

然後,海灣地區阿拉伯國家油田,其實是從1928年開始,先從伊拉克發現的,然後才是沙特和科威特等國,這些儲量驚人的油田,改變了中東地區阿拉伯社會的經濟結構。

為何東亞工業化探索成功了,而中東工業化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

隨後,相對文明、已經有一定工業基礎的伊拉克和敘利亞,迅速轉向以石油工業為基礎的單一“工業化”路線。

而沙烏地阿拉伯,更是因石油而暴富,1930年代,透過和美孚石油、加州標準石油(雪佛龍)等美國石油巨頭合作,出售油田開採出租權,沙特由原來貧窮的遊牧經濟,迅速轉為石油開採。

可見,中東地區的這些國家,慢慢的開始靠打井採油就能過日子,也就沒有推進國家工業化的雄心了。

三、中東無法完成工業化,關鍵是形成了“殖民地式”的發展模式

為什麼世界上很多國家,比如中東、拉美和非洲等都無法完成工業化,一個重要原因是它們在國際分工中,淪為了原材料產地,形成了“殖民地式”的發展模式。目前,這種“殖民地式”的發展模式,主要有如下的特點:

為何東亞工業化探索成功了,而中東工業化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

1、本國與外國的投資集中於某幾個出口行業,一般都是幾種農產品或礦產資源等,使得經濟極端片面發展,在國內這少數的行業就是傳統的生產關係汪洋大海中的孤島,與本國大多數人沒有聯絡,無法觸動傳統制度的根基。

2、他們出口的商品,對外國市場的需求極為敏感,外部經濟週期的變化,使得本國的支柱經濟也陷入週期性危機,在一次次動盪中,財富也被消耗掉了。

為何東亞工業化探索成功了,而中東工業化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

3、由於出口商品往往是農產品與礦產品,毫無疑問地,土地所有者是其主要的受益者,這直接強化了他們的階級地位,商業的利潤極少被用於工業投資,而是用於進一步擴張土地,或是直接存入外國銀行或購買外國債券與股票等。

總之,在這種發展模式下,造成的後果就是束縛人口,束縛資本,束縛思想,發展工業化變得難上加難。

總之,東亞的工業化是經過了深層次的文化和制度改造的

為何東亞工業化探索成功了,而中東工業化探索大都以失敗告終?

整個東亞的傳統文化和國家體制都在過去的100多年內被徹底粉碎重新構建,這是與三四百年前歐洲從文藝復興到資產階級革命相同的,就是一種重新構造國家和民族的過程,搞工業化自然會比較徹底,而不經歷這個過程的國家,自然是無法適應現代化工業化的。比如中東,以及印度、非洲、和拉美等就是缺了這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