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約旦開國君主:為弟弟“單挑”法國,出兵以色列,最後死於暗殺

中東往事02 約旦開國君主的野望

書接上回,我們說了以色列的開國總理本-古裡安和以色列的建國。而在差不多同一時期,他們的敵人,在第一次中東戰爭率領阿拉伯聯軍攻打以色列的約旦開國君主阿卜杜拉一世也同樣在活躍在中東的歷史舞臺之上。

而阿卜杜拉一世不僅建立了約旦,他還一度野心勃勃地想要統一週邊的阿拉伯國家,建立“大敘利亞”。

01 謝里夫家族的兒子

阿卜杜拉一世出生在1882年的麥加。他出生的這一年奧斯曼帝國國運開始衰落,英國佔領了埃及。阿拉伯地區和英國的正面接觸也由此開始。

阿卜杜拉一世全名阿卜杜拉·伊本·侯賽因,是侯賽因·伊本·阿里的次子。彼時侯賽因正在躍躍欲試,打算成為雜湊姆家族的話事人。1885年,阿卜杜拉一世的弟弟費薩爾出生。在幼年的時候,侯賽因便將自己的三個兒子都送到附近沙漠裡的部落裡生活。讓他們在彪悍善戰的貝都因人周邊成長,一方面這可以籠絡貝都因人,另一方面也是對孩子們進行錘鍊培養。

阿卜杜拉一世1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想當家族老大的野心遭到了失敗。而他們父子三人則被作為人質送往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林充當人質,用來表示漢志地區對於奧斯曼帝國的忠誠。

約旦開國君主:為弟弟“單挑”法國,出兵以色列,最後死於暗殺

在伊斯坦布林,伊斯蘭世界和西歐文明在此交匯,阿卜杜拉三兄弟接受了伊斯蘭精英教育,接觸到了西方世界文明,阿卜杜拉一世和費薩爾甚至學會了法語,而這一切為他們後來開疆拓土打下了基礎。

1908年,奧斯曼帝國發生了政變。新蘇丹穆罕默德五世繼位。新蘇丹上位之後,任命了阿卜杜拉一世父親侯賽因為麥加守護人

“謝里夫”

,欽定他為穆罕默德聖裔家族的首領。而“謝里夫”這個尊貴的稱號從此取代了侯賽因的本名,阿卜杜拉和他兄弟也成為了謝里夫家族的兒子。

這個時候,謝里夫(侯賽因)55歲,他的三個兒子大約30歲。謝里夫家族正是年富力強,在各部落之間擁有很高的聲望。從這個時候開始,謝里夫家族成為一股能夠影響奧斯曼帝國的重要力量。

1909年-1906年,阿卜杜拉作為代表麥加的國會議員,常駐伊斯坦布林。

在這個時間裡,他和伊斯坦布林的革命黨人聯絡密切。

這個時期的阿卜杜拉就是一個翩翩公子。出身高貴,彬彬有禮,充滿個人魅力,伊斯蘭文化和西方文化在他身上完美融合,遊走於諸多社交場合,

很快就成了伊斯坦布林阿拉伯人社交圈子中的明星人物。

02 阿拉伯大起義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後,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向英法等協約國開戰。英國便在暗中煽動謝里夫(侯賽因)能在背後給奧斯曼帝國捅刀子。

而阿卜杜拉一世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他和他家族最好的機會。戰爭爆發之後,他就和英國一直保持者密切聯絡。在他的策劃之下,他的父親謝里夫和英國駐埃及的高階專員麥克馬洪進行通訊。在你來我往之中,謝里夫同意幫助英國在背後給奧斯曼帝國搞事情,條件是英國要幫助和支援謝里夫家族建立一個龐大的阿拉伯國家。

這個阿拉伯國家包括了整個大敘利亞、漢志和伊拉克。

1916年,謝里夫發動了阿拉伯大起義,阿卜杜拉和弟弟費薩爾都是這次起義中的領袖人物。不過在這次起義之中,阿卜杜拉並不擅長軍事的一面暴露無遺,而弟弟費薩爾則完美地展現了他的英雄形象。在兄弟間的競爭之中,阿卜杜拉開始處於下風。儘管漸漸被世人所遺忘,但是阿卜杜拉卻將自己的失意、不滿掩飾得恰到好處,在外人面前他還是那個豪爽的翩翩公子。

約旦開國君主:為弟弟“單挑”法國,出兵以色列,最後死於暗殺

一戰結束之後,龐大的奧斯曼帝國土崩瓦解,謝里夫家族興高采烈地要求英國人兌現他們的承諾。

謝里夫們並不知道的是,英法等國早就在他們發動阿拉伯大起義之前就達成了一份密約,也就是《賽克斯-皮科協定》。在這份瓜分奧斯曼帝國的密約之中,

敘利亞、安納托利亞南部、伊拉克的摩蘇爾地區被劃為法國的勢力範圍,而敘利亞南部和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現伊拉克大部分地區)則受英國控制。也就是說謝里夫家族只是英國人手中的工具,曾經的承諾不過是空中樓閣。

03為弟弟要和法國開幹

被英國人擺了一道之後,謝里夫家族並不願意吃下這個啞巴虧。

1918年9月30日,費薩爾率領阿拉伯軍先頭部隊抵達大馬士革。到了1920年,敘利亞大部分地區都處於費薩爾的統治之下。

費薩爾於1920年3月宣佈敘利亞(包括現在的敘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獨立,成立君主立憲制國家。費薩爾被選為開國君主。

而這之後,在費薩爾的操縱下,一個“伊拉克國會”出現了。

這個“國會”則選舉阿卜杜拉為伊拉克國王。

在費薩爾的計劃裡,最終敘利亞和伊拉克合併。然而阿卜杜拉並不甘心就此徹底沉淪於弟弟的威名之下,拒絕出任伊拉克國王。

法國人見費薩爾這麼不識趣,便出兵攻打敘利亞。費薩爾在1920年7月向法國投降,法軍隨後佔領了大馬士革,法國人將費薩爾驅逐出了敘利亞。

得知這個訊息之後,阿卜杜拉便派兵前往敘利亞,準備和法國人開幹。當時英國的殖民地事務大臣丘吉爾過來調停,丘吉爾說大兄弟你就別搞事情了,心裡沒點數嗎?你打得過法國嗎?阿卜杜拉說,我不鬧可以,可總得有好處吧?

英國人就把當時外約旦地區給了阿卜杜拉,成立了一個外約旦酋長國。這個外約旦酋長國自然是處於英國保護之下,

阿卜杜拉成為外約旦的埃米爾。

約旦開國君主:為弟弟“單挑”法國,出兵以色列,最後死於暗殺

所以你說阿卜杜拉真是要為弟弟出頭嗎?我看未必,阿卜杜拉更多地是想從英國人多摳一點,畢竟“會哭的孩子有糖吃”。然而英國人畢竟是有名的腹黑高手,在把外約旦給了阿卜杜拉之後,又安排

他的弟弟費薩爾“應邀”出任伊拉克國王。

英國人這樣的操作,讓阿卜杜拉氣不打一處來來,當時的伊拉克遠比外約旦更富庶。

這其實就是英國人有意安排的“謝里夫方案”。在這個方案裡,三兄弟的大哥

阿里將來會繼位漢志國王,費薩爾當伊拉克的國王,阿卜杜拉成為外約旦的統治者。

這三兄弟都受英國政府的控制,任何一方有什麼不軌企圖都會受到另外兩方的制約。這樣英國人就可以最少的成本來維持這個地區的穩定的統治。

04 開國約旦

阿卜杜拉雖然不爽,但是也沒辦法。畢竟他現在沒有任何對抗英國的資本,還是先把眼前這個外約旦給好好消化才是上策。

阿卜杜拉在外約旦採取了“分割槽治理”的方式,半遊牧和定居區由他的官僚機構進行行政管理,遊牧地區則由他親自前去。在和部落首領們的交流裡,阿卜杜拉證明了他是這塊土地不可或缺的統治者。幼年時在貝都因部落的生活經驗,使得阿卜杜拉深諳這些部落首領喜歡什麼。阿卜杜拉豪爽大方,經常一擲千金(反正花的是大英的錢)大搞宴席,和部落首領一起打獵。

阿卜杜拉有錢的時候就給錢,沒錢的時候就把土地分出去,實在沒東西可分了,他就搞出一堆榮譽稱號發下去。阿卜杜拉這些方式深得部落首領們的歡心。

在此之外,阿卜杜拉聖裔家族的背景讓他在貝都因部落中很有聲望,而且他經常利用自己豐富的伊斯蘭知識在各部落之間調解糾紛。經過阿卜杜拉一番打理,外約旦地區的秩序逐步建立了起來。英國人也樂於見到這樣的情況,阿卜杜拉就專心地繼續在外約旦做英國人的高階打工仔。

在這個時期,阿卜杜拉還和自己的父親弟弟和解,修復了彼此之間的關係。但也是在這個時期,沙特崛起,擊敗了他父親的王國,並且對外約旦虎視眈眈。外約旦內部反英情緒越發高漲。

在內憂外患之下,阿卜杜拉的聲望卻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面對沙特的威脅,伊拉克的費薩爾聲稱會支援自己的哥哥;對內,各部落首領繼續效忠阿卜杜拉,國內民眾和軍隊中的阿拉伯人也都支援阿卜杜拉。英國人也不得不承認,要想維持在外約旦的殖民統治,

只能繼續扶持阿卜杜拉。

1933 年,阿卜杜拉和沙特家族在費薩爾和英國政府的介入下得以和解。

二戰之後,英國在各殖民地的統治逐步開始瓦解。大英帝國要修補自己戰爭傷痕,沒有精力也沒有能力再維持曾經龐大的殖民帝國。1946 年,外約旦獨立為王國,阿卜杜拉宣佈自己為外約旦國王。

1950年,阿卜杜拉改國名為約旦,他正式成為約旦開國君主阿卜杜拉一世。

05 第一次中東戰爭,阿卜杜拉一世的小算盤

既然身處中東這個地方,阿卜杜拉一世的野心就不會只限於這一個小小的約旦。在他的夢想中,始終不忘建立一個由自己統治的“大敘利亞國”。

1943年,他曾經向英國提議

“大敘利亞作為一個實體由阿卜杜拉任國家元首,與伊拉克構成聯邦,其他阿拉伯國家可以根據意願加入;如果前一種方案被否決,就在大敘利亞成立一箇中央聯邦國家,首都設在大馬士革,阿卜杜拉任國家元首。”【1】

當然阿卜杜拉一世的設想一直沒有實現,一方面是英國不答應,另一方面阿拉伯各國內部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埃及和沙特也都想當阿拉伯世界的領頭羊,最後只是在1945年搞了一個鬆散的阿拉伯聯盟。

約旦開國君主:為弟弟“單挑”法國,出兵以色列,最後死於暗殺

1946年外約旦建國之後,敘利亞和伊拉克支援阿卜杜拉一世搞統一的“大敘利亞”,倡導把外約旦、巴勒斯坦、敘利亞和伊拉克、黎巴嫩都拉進來。這事遭到了巴勒斯坦的強烈反對,加上埃及和沙特從中作梗,這事在外部就面臨重重困難。而誰來主導新國家,三方都互不相讓,最後統一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而面對巴勒斯坦問題,

阿卜杜拉一世一直想要整個巴勒斯坦地區,最低限度也要拿到它的阿拉伯部分。

阿卜杜拉一世和猶太人的談判沒有進展,阿拉伯各國都感受到了猶太人的壓力。阿拉伯各國在1948年5月初組成聯軍,阿卜杜拉一世成為總司令。他曾經向梅厄提出一個自認為完美的方案:

由他接管整個巴勒斯坦地區,猶太人作為國家一份子會受到優待。

猶太人自然不會答應,1948年5月14日,本-古裡安宣佈以色列建國。第二天,阿卜杜拉一世率領的聯軍向以色列發動了進攻,第一次中東戰爭開打。

戰爭的過程不再贅述,阿拉伯各國表面上是為了幫助巴勒斯坦地區的阿拉伯人,但都有自己的野心。仗打完了,雖然阿拉伯聯軍先贏後輸,

但是加沙地區被埃及佔領,阿卜杜拉一世則獲得了巴勒斯坦的約旦河西岸。

到了1950 年,阿卜杜拉一世完成了實際意義上對約旦河西岸地區的整合,國名更改為“約旦雜湊姆王國”。這個情況一直到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以色列重創約旦軍隊,約旦河西岸地區被以色列佔領。

雖然阿卜杜拉一世依舊懷著一統阿拉伯國家的夢想,但這個夢想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黯淡無光。阿拉伯各國政府都不願意讓渡手中的權力,美蘇等大國也不願意看到一個統一的阿拉伯國家出現。

而巴勒斯坦地區的一些激進武裝派別懷疑阿卜杜拉一世企圖與以色列單方面媾和,準備對他進行暗殺。1951年7月20日,阿卜杜拉一世在耶路撒冷阿克薩清真寺被巴勒斯坦人暗殺,陪在他身邊的孫子則因為身上攜帶的勳章擋住了子彈倖免於難。

隨著阿卜杜拉一世的死亡,那個曾經被謝里夫家族心心念唸的“大敘利亞”之夢終於也退出了歷史舞臺。中東這片土地,註定將要繼續動盪下去。

全文完

參考資料

【1】阿卜杜拉一世與「大敘利亞」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