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只有看懂了阮小七的清醒,才算讀懂了水滸

《水滸傳》塑造了108位性格迥異的好漢,他們聚嘯山林,成為割據一方的豪強。可惜的是,這夥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漢,最後還是走上了招安的道路,這也註定他們難逃“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只有看懂了阮小七的清醒,才算讀懂了水滸

不過在一眾好漢中卻有一些特例,他們很早就看穿了朝廷招安的把戲,並且順利脫身。比如老早隱居山林的公孫勝;脫離盧俊義功成身退的浪子燕青;假裝中風實際逍遙海外的李俊。以及從頭到尾都是“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的活閻羅阮小七。

有人說,如果能夠看懂阮小七的清醒,那麼就真正讀懂了水滸。而金聖嘆也評價阮小七:“《水滸傳》起於石碣,亦應終於石碣。阮小七是個上上人物。”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只有看懂了阮小七的清醒,才算讀懂了水滸

阮小七是石碣鎮的漁民,他從小就生活在梁山泊附近,和兩位兄長打漁為生。只不過他對這樣的日子並不期待,反而有著一股冒險精神。這一點在他和吳用的對話中也能看出,在兩人談及佔據梁山泊的王倫時,阮小七對“論秤分金銀,異樣穿綢錦,成甕吃酒,大塊吃肉”的生活非常向往,甚至表示自己即使受用一日,即便死了也眉開眼笑。

從原著中的這一段就可以看出,阮小七和許多梁山好漢不同,他不是被逼上梁山,也不是被梁山用計收服的,恰恰相反,他本身就對落草有著極大興趣。縱觀林沖、宋江、楊志等人,都是被迫殺人,走投無路只能上山落草。而盧俊義、索超、朱仝、徐寧等人卻是被梁山用計,騙上山的。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只有看懂了阮小七的清醒,才算讀懂了水滸

也因此以宋江為首的好漢大多是招安黨,類似魯達武松阮小七這樣的則是堅決的反抗派。而梁山內部招安黨的壯大,就註定了梁山最後一定會走向失敗。反而是一直清醒的阮小七,時刻用自己的方式和招安黨作鬥爭,他和武松魯智深不同,雖然他也反對招安,但是不會當面反駁宋江的面子,只會用自己的方式來破壞招安。

偷喝御酒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朝廷第一次招安時,給梁山送來了十壇御酒,負責押運的剛好是阮小七。他本身就心裡憋屈,再加上反對招安,於是以“試毒”為藉口,將御酒喝了個精光,然後還灌入二鍋頭和海水充數。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只有看懂了阮小七的清醒,才算讀懂了水滸

結果可想而知,一眾好漢被氣得翻桌子,大呼“朝廷毫無誠意”。阮小七難道真的只是嘴饞想要喝御酒,即使是嘴饞他也沒必要全都喝光,那麼他這麼做的原因就只有一個,那就是破壞招安。

當然阮小七的目的最後還是沒有實現,朝廷的第一次招安雖然流產,但是在宋江等人的謀劃下,最後梁山還是投靠了朝廷,並且成了朝廷手中的尖刀,四處南征北戰。先後平遼國,徵田虎,滅挖王慶,擒方臘。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只有看懂了阮小七的清醒,才算讀懂了水滸

在擒方臘的過程中,108梁山好漢死傷殆盡,阮小七的兩個哥哥都戰死沙場。這讓他徹底看清了朝廷的真正面目以及梁山最後的結局。因此他也用了一個辦法,徹底將自己從梁山中摘了出來,那就是私穿龍袍。

私穿龍袍在古代是重罪,阮小七不可能不知道,但是他依舊敢大搖大擺的穿著方臘的龍袍招搖過市。這就說明他是有意為之,實際上這與他一開始的初衷就很相似,在劫生辰綱之前,阮小七就表示願意痛痛快快活一場,如今有了穿龍袍的機會他當然不會放過。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只有看懂了阮小七的清醒,才算讀懂了水滸

就這樣因為私穿龍袍,阮小七離開了梁山隊伍,也避免了自己被朝廷清算。而他也得以回到碣石鎮奉養自己的孃親。正可謂

“赤條條來去無牽掛,白茫茫一片真乾淨”

。阮小七的一生就是典型的梁山好漢,本身有意上山落草,對招安非常牴觸,寧願痛快活一場,也不願意受朝廷的氣,因此讀懂了阮小七也就讀懂了整部《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