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宋朝最牛宰相,皇帝想冊封貴妃,詢問宰相的意見,宰相:我不同意

宰相李沆被後人追認為“聖相”,可從他的傳記來看,“聖”字有些高估了他。不過,他的確是個世故高手,能在平淡中看到真理,尤為可貴的是,他敢於維護真理。

在政治上,李沆是個“世故佬”。宋真宗曾向他請教如何治理國家,李沆只說了一條:“不任用淺薄、好大喜功的人。”

宋朝最牛宰相,皇帝想冊封貴妃,詢問宰相的意見,宰相:我不同意

有一回,宋真宗嘆息說唐朝人結黨營私難以制約,最後導致王室衰弱,歸根結底是因為不辨忠奸。李沆送給他一個小竅門:“奸佞的言語似乎很忠心、很溫和,並且大言不慚。”

李沆每次給宋真宗解答疑難時,都面無表情,正義凜然,這讓宋真宗既欽佩他又懼怕他。有一次,宋真宗對李沆說:“別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沒有。你難道沒有什麼秘密可以向我彙報嗎?”

李沆正色道:“我身為宰相,公事公辦,密奏不是多此一舉?那些喜歡密奏的人,不是進讒言的就是奸佞小人,我恨不得與他們同歸於盡,怎麼會效仿他們?”

宋真宗沉默。

如果這是旁敲側擊,那下面這件事就是當面頂撞了。宋真宗特別喜歡一個妃子,想要給她升到貴妃的位置上,在一個晚上,他派使者拿著手諭去見李沆,打算冊立這個女子為貴妃。

宋朝最牛宰相,皇帝想冊封貴妃,詢問宰相的意見,宰相:我不同意

李沆看了手諭,當著使者的面燒掉了,並告訴使者說:“就說我李沆認為這樣做不可。”然後繼續看書。宋真宗受到了這樣的打擊,居然不好發作。

又有一次,駙馬都尉石保吉向真宗請求擔任使相,宋真宗又問李沆的意見,李沆說:“賞賜、加封一個人,是要有理由的。就因為駙馬是親戚,又沒有打仗的功勞,就封他為大官,恐怕會難以服眾吧。”後來真宗為此事又找了幾次李沆,李沆還是那幾句話。石保吉最終也沒能如願。

人人都喜歡安逸的生活,但李沆有不同的看法。他的同僚王旦因為西北地區總有流血衝突,所以感嘆:“我們什麼時候可以坐享太平,天天沒事幹呢?”

李沆告誡他不要異想天開,和平這種事比神仙還虛幻,和平只能維持到第二年。王旦不以為然。後來,契丹希望宋朝和親,王旦問李沆。李沆說:“好倒是好,但如果邊境上的隱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漸漸地因逸生奢,從此不好好做事了。”王旦撇了撇嘴,認為李沆杞人憂天。

李沆跟其他官員不一樣,他習慣報憂不報喜。所以,宋真宗每天都感覺他管理的天下處在洪荒時代和刁民聚集地。後來,王旦不能容忍李沆每天都報告災情,他說:“皇上也是人,您就不能讓他有點消停日子過嗎?”

宋朝最牛宰相,皇帝想冊封貴妃,詢問宰相的意見,宰相:我不同意

李沆放下災情報告,一本正經地說:“皇上還年輕,我們應當讓他知道治理國家的艱難。如果讓他知道治理國家跟玩兒一樣,他血氣向上冒,就要折騰,一折騰,遭殃的就是我們。”

王旦仍然撇嘴,可李沆死後,遼宋議和,宋真宗真搞起了各種各樣的形象工程——封禪泰山、祭祀汾水,吃力地營造宮殿,研究一些旁門左道,精力充沛,花錢如流水。

王旦看著蒼天感嘆說:“李文靖(李沆)真是聖人啊。”

李沆的世故還表現在識人上,他對別人說到王旦:“王旦這個人將來肯定會把皇帝教育好,但一旦遇到封禪這樣的稀奇古怪事,他就無能為力了。”

當時寇準和丁謂關係很好,並多次向李沆推薦丁謂,但李沆就是不用丁謂。寇準氣急敗壞地質問他,李沆說:“丁謂這小子雖然有才華,但非善類,不能用。”

宋朝最牛宰相,皇帝想冊封貴妃,詢問宰相的意見,宰相:我不同意

寇準還仗義地回擊:“像丁謂這種人,您能始終都壓制他在低位嗎?”

李沆笑了:“如果你以後後悔了,就會想起今天我對你說的話。”寇準後來遭到丁謂的陷害。在夜深人靜的晚上,寇準總會想起李沆曾經說過的話。

這就是“世故佬”李沆的故事。也許,“聖”字本身就是世故,所以才有人稱他為“聖相”。

知識點

1。廟堂真相:皇帝也低調

宋真宗想立劉娥為皇后,但劉氏出身低賤,大臣們反對的聲音很高。為了減少阻力,宋真宗費盡心機,他先後給宗室以及內外官員升官賜賞,稍後,冊立的禮儀也是一概從簡:不讓地方官恭賀,不搞封后典禮。封后的詔書迴避朝臣公議,只下令傳至中書省,自己家裡宣佈一下就完事。劉娥,就是後來的劉太后,歷史上最有名的權力女人之一。

2。野史秘聞:皇帝釣魚故事

宋真宗喜好釣魚,某日釣魚,魚兒就是不上鉤,宋真宗有點尷尬,丁謂一見,馬上吟出妙句:“鶯驚鳳輦穿花去,魚畏龍顏上鉤遲。”宋真宗立時轉怒為喜。

宋朝最牛宰相,皇帝想冊封貴妃,詢問宰相的意見,宰相:我不同意

宋仁宗跟大臣們一起釣魚,有個叫彭乘的是釣魚高手,一下餌魚鉤就在動,彭乘剛要扯,同事給他使個眼色,皇帝都還沒釣上來呢,急啥急。彭乘懂了,甩了甩,等宋仁宗開張了才起釣。

寇準十九歲就中了進士,少年得志,到三十多歲時已經是資深官員,在很多重要位置上都待過了,太宗本想提拔他當宰相,但又覺得他太年輕,服不了眾,這就給耽擱了幾年。寇準知道後,找來一個偏方天天吃,竟然真吃出成績來了:鬚髮皆白。1004年,他四十三歲,終於拜相。

3。歷史智慧:世事洞明是真學問

對於王旦和丁謂二人,李沆是真的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嗎?那倒不是。儘管世界複雜、人生難料,但只要一個人識見高、洞察人情世故,很多難料的事也是可以在未發生前,就察覺到一些蛛絲馬跡的。因此,老話講要“讀書明理”,一個人一生中要不斷地學習,學習的目的之一就是洞明世事,這才是真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