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滁陽王郭子興,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後代過得如何?

前言:

明太祖朱元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歷代大一統王朝中,恐怕也只有朱元璋才是真正一無所有、白手起家的社會最底層人物。然而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恰到好處的第一桶金。對於朱元璋來說,他的貴人無疑是元末濠州(今安徽鳳陽)紅巾軍領袖郭子興。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時,郭子興自然早已去世,那麼洪武皇帝會如何對待他這位恩人的後代呢?換句話說,郭子興到底還有沒有後代?他們在大明朝的生活又是怎麼樣的呢?今天筆者就結合史料來聊一聊這個問題。

滁陽王郭子興,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後代過得如何?

滁陽王郭子興劇照

第一階段:明朝建立前

元順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郭子興在濠州起兵反元,手下很快就有了數千兵馬。此時蝸居於在皇寺的朱元璋大和尚正在思考人生,畢竟此時他已經25歲,卻依然光棍一條。家中的父母雙親、兄弟姐妹基本都已經死得差不多了。聽說侄子朱驢兒(即朱文正)和外甥李保兒(李文忠)尚在人世,但天各一方,音訊不通。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朱元璋得到了來自發小湯和的召喚。湯和比他年長兩歲,此時已經在郭子興軍中混到了千戶的職位。這是改變命運的唯一機會,朱元璋沒有猶豫,果斷前往濠州投軍。由於湯和的舉薦,再加上朱元璋本人相貌出眾、談吐異於常人(畢竟曾經流浪要飯三年,嘴上功夫了得),郭子興將他收入帳下,做了一個十夫長的小頭目。

是金子總會發光,朱元璋從基層做起,很快就展露出高人一籌的能力。郭子興高興之餘,還把養女馬氏嫁給了朱元璋。

子興喜,其次妻小張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異人也。”

乃妻以所撫馬公女,是為孝慈高皇后。—《明史卷一百二十二·列傳第十》

滁陽王郭子興,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後代過得如何?

青年朱元璋與馬皇后劇照

從此以後,朱元璋多了一重郭子興養女婿的身份,對他在軍中的晉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助力作用。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郭子興病逝,朱元璋很快迎來他人生中第二個重要轉折點。

先除郭天敘

郭子興去世之時,濠州紅巾軍外有元軍施壓,內有孫德崖等人意圖吞併,可謂是生死存亡繫於一線。就在本年的二月,聲勢正盛的紅巾軍在毫州(音bó,古稱譙城,今安徽省地級市)建都,奉義軍創始人韓山童之子韓林兒為皇帝,國號為大宋,改年號為龍鳳。

無論是《明史》還是《明太祖實錄》,都稱韓宋政權建立之後,曾主動招攬郭子興餘部,封其次子郭天敘為都元帥,小舅子張天祐為右副元帥,養女婿朱元璋為左副元帥。然而朱元璋恥於接受韓宋政權的官職,說出一句非常拉(裝)風(逼)的話: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耶?”

實際上從當時的形勢來看,郭子興餘部可能是主動找上亳州,請求龍鳳政權庇護。

時汝潁倡亂者杜遵道、劉福通等自碭山夾河迎韓山童之子林兒為帝,居於亳。遣人詣和陽招諸將,欲為己用。諸將詣張天佑曰:“公度自能率眾御元兵乎?不然,公當往。”天佑自揆不能,遂往。—《明太祖實錄卷三》

前文說過,張天祐是郭子興的小舅子,由他親自前往毫州,只能認為是出任朝覲的特使。之餘朱元璋的話,只能理解為後世史官為本朝太祖粉刷顏面而已。

龍鳳政權在收編了郭子興餘部之後,自然不希望他們繼續待在老根據地和別的義軍內訌,於是向郭天敘發出了南征的命令。義軍在得到巢湖水軍頭領俞通海投靠之後,於當年6月渡過長江向元朝的太平路發起攻擊。史書上將朱元璋歸為本次渡江的領導人,但是從郭子興的嫡系邵榮也在渡江名單來看,這次渡江是郭天敘所部的集體行動。而朱元璋既然沒有和郭天敘分家,自然同屬於龍鳳政權領導。

對於朱元璋來說,郭天敘、張天祐在郭子興還在世的時候就看他不順眼,現在更是壓制他成長的巨大障礙。郭天敘是郭子興次子,他的大哥此前已經在反元鬥爭中犧牲,因此其父死後,他本人就是郭部的最高首腦。他和張天祐對於朱元璋這個野心勃勃而又能力出眾的外人,自然不會有任何的善意。

滁陽王郭子興,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後代過得如何?

朱元璋劇照

至正十五年八月,郭天敘和張天祐率義軍主力殺奔集慶(今江蘇南京)而去。集慶是江南重鎮,一旦將其攻克,則郭天敘本人在龍鳳政權中的話語權將大幅度提升,而留守太平府的朱元璋無疑將被進一步邊緣化。

此前在義軍攻克太平府的時候,元朝曾派方山寨民兵元帥陳野先領兵平叛,但被朱元璋手下大將徐達、鄧愈、湯和等聯合擊敗。陳野先本人被俘,其部也遭到改編。

本次郭天敘出征,陳野先舊部隨同出征,但他本人卻被留在了太平府。陳野先曾偷偷給自己的部下傳話:

“汝等攻集慶毋力戰。俟我得脫,還當與元合。”

意思就是千萬不要太賣力氣損失了實力,我們最後還是要回歸元朝政府軍。

這個情報在被朱元璋得知之後,他卻以

“恐失豪傑心”

的理由沒有在第一時間處死陳野先,反而在與他約誓之後將他放回集慶。陳野先回去之後立刻帶領他的老部下和元軍眉來眼去。而朱元璋明知陳野先有詐,卻始終沒有對郭天敘和張天祐發出任何提醒。

九月十七日,蒙在鼓中的郭天敘和張天祐在迎戰集慶守將、元朝江南行臺御史大夫福壽之時,陳野先突然率部反水。義軍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遭遇慘敗,郭天敘和張天祐全部戰死。

再除郭天爵

郭天敘和張天佑死後,朱元璋

“獨任元帥府事”

,成為郭子興餘部義軍的一號人物。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朱元璋親率大軍攻克集慶,龍鳳政權升其為江南行中書省兼總省事平章,即龍鳳政權江南行省一把手。

但是為了牽制和平衡朱元璋的實力,龍鳳政權封郭子興第三子郭天爵為右丞,即二把手。但是由於兵權都在朱元璋手上,郭天爵事實上只起到一個吉祥物的作用。

滁陽王郭子興,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後代過得如何?

小明王劇照

而當朱元璋在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裡接連攻下長興、常州、寧國、江陰、常熟、徽州、池州等地後,這支義軍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原始資本的積累。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五月,劉福通攻破汴梁,韓林兒作為大宋皇帝,風光移居北宋舊都。但此時的朱元璋開始逐漸露出他隱藏已久的獠牙,當年七月,郭天爵以

“謀叛”

被誅殺。事實真相如何,已無任何意義,龍鳳政權下的江南行省,已然成為朱元璋的一人堂。

夫人張氏生三子,長戰歿,次為降人所陷,幼與群小陰謀,伏罪。—《國朝典故卷之十·敕賜滁陽王廟碑》

第二階段:明朝建立後

郭子興的正室張氏生了三個兒子,即早先戰死的長子,被朱元璋陰死的郭天敘,以及被老朱處死的郭天爵。除此以外,當初非常看好朱元璋的次夫人張氏,生了一個女兒。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正式登基,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洪武皇帝開始對昔日恩人郭子興報恩。

當年二月,郭子興被追封為滁陽王,其妻張氏(正室)被追封為滁陽王夫人,並且為他在滁州立廟,三個兒子的畫像也被供奉在廟中“從祀”。凡是這位滁陽王

“生卒之日及節序”

,有司都會進行祭祀。

郭子興是定遠人,起事又是在濠州,他的廟為何會立在滁州呢?其實裡面也有朱元璋本人的小心思。當年郭子興被趙均用等人挾持,早已在濠州混不下去。多虧當時朱元璋攻下滁州,並且透過各種方法救出郭子興,他才得以到滁州投靠養女婿。因此滁陽王廟當然不能立在濠州,立在其老家定遠也不妥當,滁州自然是最合適的地方。

癸未,追封故元帥郭子興為滁陽王,妻張氏為滁陽王夫人。立廟滁州,仍繪其三子從祀。凡生卒之日及節序,皆命有司致祭。—《明太祖實錄卷四十九》

滁陽王郭子興,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後代過得如何?

朱元璋劇照

五月初七日,朱元璋大封后宮,其中郭子興的女兒郭氏被冊為惠妃。老朱真是草根逆襲的模範,從養女婿搖身一變,成為了真正的郭子興女婿。要說朱元璋此舉完全從政治出發,倒也不盡然。郭惠妃在洪武朝後宮極其得寵,共為老朱生下三子二女。分別為皇第十二女永嘉公主、皇第十五女汝陽公主,皇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皇第十三子代王朱桂和皇第十九子谷王朱橞。

次夫人張氏生女一,為妃,生蜀王、豫王、如意王,女二。—《國朝典故卷之十·敕賜滁陽王廟碑》

這裡略作解釋,《敕賜滁陽王廟碑》是太常司丞臣張來儀所作,時間是洪武十六年十一月七日。在這個時間點上,代王朱桂的封號還是豫王,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及汝陽公主尚未受封。至於谷王在正式冊封之前被稱為如意王,倒是《明史》中未曾記錄的史實補充。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四月初二日,朱元璋在前往中都鳳陽時途經滁州,皇帝陛下特意親自遣官祭滁陽王廟。祭文裡面有

“王能活我,致有今日”

,以及

“再生之恩,沒世不忘”

這樣的話,顯示了朱元璋的坦誠。

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八月三十日,滁陽王墳享堂落成,命以王傑為首的十七戶人家承擔祭品供給、以宥氏為首的三家戶人負責“世守王墓”。至此以後,滁陽王廟的祭祀活動開始正式制度化。此後歷代朝廷對滁陽王廟也比較重視,定期都會對其進行修繕。

乙丑,命修滁陽王廟。先是,已奏允修理。緣貲費太多,有司不克奉行。至是,令省費修理之。—《明英宗實錄卷二百三十一·廢帝郕戾王附錄第四十九》

第三階段:傳說中的郭老舍

根據《敕賜滁陽王廟碑》,郭子興一共只有三子一女,他的三個兒子都沒有留下子嗣,按理這位滁陽王是沒有後代的。

但是在明武宗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滁陽王墳奉祀郭琥被革職的事件。郭琥,在明孝宗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的時候被認定為郭子興的後代,從而得以

“奉滁陽王祀事”

戊戌,賜郭琥冠帶,令奉滁陽王祀事。琥,滁陽王子興之後也。—《明孝宗實錄卷七十四》

但是在二十年後,廟戶王璽(即上文王傑的後裔)指出其並非郭子興後裔,請求朝廷剝奪其奉祀的身份。這件事經吏部和禮部廷議之後,朝臣們一致認定

“先帝假琥以祠職,由覆議者失詳”

。意思就是先帝沒錯,是當年辦事官員失職。最終武宗做出裁決,郭琥僅以

“冠帶榮其身”

而革其奉祀之職。同時對其提出警告:

“如再奏擾,當重治之”

滁陽王郭子興,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後代過得如何?

明武宗劇照

根據《明史》的記載,這個郭琥自稱是郭子興第四子郭老舍的玄孫。同時《明史》還稱郭老舍曾經在明宣宗宣德年間進京朝覲。筆者查了一下《宣宗實錄》,還真有這麼一回事,至於其中提到的郭昇是否就是郭老舍,那就無從考證了。

己亥,賜孔、顏、孟三氏子孫孔克勳及滁陽王之親郭昇等鈔,嘉其來朝也。—《明宣宗實錄卷十三》

那麼這個郭老舍是否有別的史料可以作為旁證呢?也是有的。《名山藏》,明末著名方誌史學家何喬遠所著紀傳體史書,其中稱郭老舍為郭子興“季子”,即第四子,明朝建立時仍然在世。朱元璋把他召到南京,打算給他官做。但他卻聽從了馬皇后的建議,最終帶著一頭牛、十二匹馬回到家鄉。

高後謂老舍曰:“皇帝法所不可無親暱,今官爾,爾勝官乎?”老舍悟。—《名山藏·卷之四十三》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郭老舍仍然在世,為何《敕賜滁陽王廟碑》中寫郭子興只有三個兒子呢?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進士,曾經出任刑部尚書的著名史學家鄭曉,在其所著的《今言》一書中給出了一條特別的解釋。

原來當年郭老舍一心辭官回家,朱元璋見留他不住,對他說了這樣一段話:

“你舊有二所莊田,我就賜你耕種,教戶部官開除糧草”

。這一年是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但沒想到的是七年後郭老舍受鄰居蠱惑,竟然離家出走,就此音訊全無。故而朱元璋在洪武十六年為郭子興立碑之時只能稱其無後。估計老朱也挺尷尬的,要是寫郭子興有四個兒子吧,那第四子在幹嘛呢?早不見得寫失蹤吧。而且我們仔細研讀碑文,上面其實是耍了滑頭的。碑文中稱郭子興

“夫人張氏生三子”

“次夫人張氏生女一”

,但郭子興總共有多少子女呢?沒有提。根據鄭曉的研究,郭老舍的生母是另一位次夫人李氏。那麼碑文透過這種方式,既迴避了郭老舍的存在,又確實沒有撒謊,這聰明人就是聰明人,文章做得四平八穩,一點毛病都挑不出來。

郭老舍直到洪武二十八年才回到家鄉,期間還被人告發,進了黑窯場做工。最終還是朱元璋親自下旨將其釋放,並准許他每年可以來京師朝覲一次。郭老舍生子郭謙,郭謙生子郭昇,郭昇生子郭信,郭信生子郭琥,他們世世代代每年都來京師朝覲,禮部鴻臚寺都有檔案留底。

二十八年,老舍還鄉,為費謙所發,解黑窯場做工。上面諭放回,令一年一朝京師。老舍卒,諭葬立石。老舍生謙,謙生昇,昇生信,信生琥,皆一歲一朝,有籍於禮部鴻臚寺。—《今言卷四·三百二十九》

滁陽王郭子興,作為明太祖朱元璋的引路人,他的後代過得如何?

明定陵文物

結語:

既然郭琥的世系非常清晰,為何最終還是在正德年間被擼掉了官職呢?首先奉祀這個職位,原先王家人做得好好的,你郭琥突然橫插一刀,斷了人家財路,自然會遭人嫉恨。同時郭琥又有些貪心不足,引起了吏部的反感,最終兩下合力,成功地將郭琥革職。

其實郭琥在明世宗繼位後還曾喊冤,只是朝廷沒有再理睬他。可憐郭子興對朱元璋的提攜之恩,最終在子孫後代身上只是化為虛幻。據說當年要求挖掘明十三陵的“傲骨錚錚”郭專家,就是郭老舍的後人。這可真是風水輪流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