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人性顛倒繚亂的時代,總有清醒的名士

他們是一個非常特立獨行的群體,為歷代所罕見。他們大都出生於比較富裕,至少不為衣食所愁的家庭;他們的父輩多在朝中為官,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又都或多或少地參與到“三曹”所領導的打造建安文學、培育建安風骨的社會實踐之中,並有所成就。從某種意義上講,他們不僅是經濟生活上的“富二代”,也是精神傳承上的“富二代”。

他們有著共同的業餘愛好——文學創作;他們有著相近的政治傾向——不予合作;他們有著相投的生活態度——消極中蘊涵積極;他們有著相似的行為習慣——狂放不羈。他們從不結盟,雖然出身於不同家庭,有著較大的年齡差異,卻又不自覺地走到了一起,以獨特的方式與那個時代相抗爭,演繹屬於他們自己的狂放與風流。

他們共七個人,分別是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和阮咸。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竹林七賢”。在傳承“富一代”所遺留的“建安風骨”上——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嵇康:他心中只認一個信念——“道不同,不與爾謀”

人性顛倒繚亂的時代,總有清醒的名士

嵇康是竹林七賢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這主要不在於他的文學成就,而在於他與司馬氏堅決不合作的態度。有道是,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在嵇康這裡,傲氣和傲骨他都有!縱觀他的一生,最令人敬佩的是他的為人之道和交友之道。他一生中的三次重大抉擇,都與朋友有關。

嵇康從小立志於學,學識淵博,文學、玄學、音樂無不精通,是那個時代少有的人才。對這樣的人才,一心想奪取魏家大權的司馬氏自然會高度重視,極力拉攏,想為己所用。一天,司馬昭派他的心腹鍾會前來拜訪嵇康,目的只有一個——勸說嵇康到朝中為官。鍾會興致勃勃地來了,本來還想在嵇康跟前落個好人,私下告訴嵇康,自己在司馬大人那裡墊了不少好話,他絕對沒想到,熱臉碰到了冷屁股。

嵇康的態度是異常堅決的:讓我去給司馬昭當走狗?門都沒有!快快離開我這裡,哪裡發財哪裡去!

嵇康之所以拒絕司馬昭的“美意”,除了“道不同,不與爾謀”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他是曹氏家族的親戚。他的老婆,是曹操的曾孫女長樂亭主曹璺。親戚者,有血緣關係的朋友也。朋友不能背叛,作為親戚的他又怎麼能幹背叛親戚、吃裡扒外的勾當?

嵇康拒絕了,拒絕得很有道理,也很有氣節!這是他人生的第一個重大抉擇,也由此引發了後來的殺身之禍。

官運這東西,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求之不得的好東西。但是,在嵇康那裡,卻像躲不開的小鬼,總是纏繞著他。嵇康拒絕鍾會的邀請不久,他的老朋友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出面了。為了社稷考慮,為了嵇康本人著想,山濤在沒有徵得嵇康同意的前提下,向司馬昭推薦嵇康到朝中為官。

訊息傳來,嵇康那個氣啊,簡直別提了。以前,總以為山濤是自己的好朋友,可是,這傢伙居然連自己最基本的價值觀都不瞭解,這算哪門子朋友啊?這樣的朋友,還不如不要。隨後,嵇康做出一個非常“雷人”的決定,斷然宣佈與山濤斷交,斷交就斷交吧,他還專門寫了一封信,昭告天下,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信的大概意思是說:

過去您曾在山嶔面前稱說我不願出仕的意志,我常說這是知己的話。但我感到奇怪的是您對我還不是非常熟悉,不知是從哪裡得知我的志趣的?前年我從河東回來,顯宗和阿都對我說,您曾經打算要我來接替您的職務,這件事情雖然沒有實現,但由此知道您以往並不瞭解我。

倘使急於要我跟您一同去做官,想把我招去,我一定會發瘋的。若不是有深仇大恨,我想是不會到此地步的。

信的最後,嵇康還說,寫這封信既是為了向您把事情說清楚,並且也是向您告別。意思是,我寫這封信,除了向你解釋自己的真實想法,同時還鄭重告訴你,咱們拜拜了,從此全當我不認識你,沒有你這個朋友。

朋友之間產生誤會,見過有斷交的,但從沒見過因為推薦對方做官而斷交的,更沒見過用如此方法斷交的。由嵇康的交友原則,也可以看出他不入世的決絕態度。

對於那些並非真正的朋友,嵇康一旦發現之後,表現得非常絕情,而對於那些真正的朋友,嵇康又是那麼有情。有時甚至為了朋友,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在他的辭海里,只要你是我真正的朋友,無論如何,我都要和你站在一起。

公元263年,嵇康的好朋友呂安遇到了麻煩。他被自己的哥哥誣告為不孝,遭到朝廷的緝捕,從而面臨最嚴厲的處罰。看到呂安遇到了麻煩,很多朋友都躲得遠遠的,唯恐受到牽連。這時候,唯獨嵇康站了出來,冒死進諫,試圖替他洗脫罪名。對於呂安的為人,嵇康是再熟悉不過了。如果說他不孝,那麼天下就沒有孝子。然而,嵇康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引火燒身。很快,曾被他傷了尊嚴的鐘會,便把矛頭對準了嵇康。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與山巨源絕交書》便是最大的罪證。很快,嵇康被判了死刑,但他絕不後悔!

刑場上,三千名太學生為嵇康求情,司馬昭不為所動。臨刑,嵇康泰然自若,一曲《廣陵散》,蕩氣迴腸,成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絕唱。

人性顛倒繚亂的時代,總有清醒的名士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嵇康為心中的價值觀念和真正的朋友而死——

他,死得其所!

阮籍:他說,你可以強迫我的意志,但不能改變我裝醉和裝傻

阮籍是竹林七賢的另一個代表人物,從嵇康身上,人們看到的是可敬;從阮籍身上,看到的則是可愛。他倆好似一個硬幣的A面和B面,以各自不同的方式,進行著對司馬王朝的抗爭。

人性顛倒繚亂的時代,總有清醒的名士

因為阮籍才華橫溢,名冠內外,掌權的司馬集團也很想拉攏他,但阮籍和司馬集團始終保持著真真假假、若即若離的關係。這其中,阮籍還非常“有才”地搞出了一些耐人尋味的笑話。

有一年,司馬集團給他委任了一個官差——東平太守。對於這一任命,他表示堅決擁護,感謝組織的信任和重用,下決心不辜負領導重託和期望,一定要把工作幹好,並很快騎著一頭毛驢報到。可是,到了東平之後,他下達了一個非常有創意的命令,讓手下人“拆牆透綠”,把衙門的隔牆通通拆掉,搞“陽光政務”。等把隔牆都拆完之後,他又騎著毛驢,像阿凡提一樣,優哉遊哉地又回來了,說什麼那個工作根本不適合他,搞得司馬昭哭笑不得,又不好發作。

過了一段時間,阮籍主動向朝廷打報告,說自己在家閒得難受,主動申請要官,而且非要到部隊工作,指名要幹步兵校尉。司馬昭本以為他有所悔改,真的想幹事了,誰知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當官的目的居然是看上了步兵營中有一位廚師很會釀酒,而且軍營中藏有美酒300斛,足夠他喝上一段時間。當官期間,他天天與劉伶一起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但願長醉不願醒。遇到部隊召集會議,研究工作,他總是躲到一邊,一言不參,從不發表任何見解。官當到這個份兒上,堪稱一景。

人性顛倒繚亂的時代,總有清醒的名士

後來,晉文帝司馬昭的兒子,看上了阮籍的女兒,於是想和他結親家。阮籍知道之後,酒當即醒了大半,自己如花似玉的女兒,豈能嫁給這等無能之輩,說什麼也不能答應。但是,礙於司馬昭的淫威,他又不好直接拒絕,於是想了一個很好的辦法,故意裝醉,一裝就是六十多天,讓司馬昭根本沒有開口的機會。直到對方揣測到了他的本意,意識到強扭的瓜不甜,才肯罷休。他的作為,不知羞煞多少攀龍附鳳之輩!

等到司馬家發動“高平陵政變”篡奪政權之後,阮籍的人生理想徹底宣告破滅,選擇了徹底放縱和逃避。他常常自己驅車,任意遊走,走到哪裡算哪裡,行至日暮途窮之處,一個人放聲大哭。

人性顛倒繚亂的時代,總有清醒的名士

山濤:面對風雲變幻,他始終堅信“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山濤是竹林七賢中年齡最大的一位,也是被朋友和世人誤讀最深的一位。面對司馬家的權威,他選擇的既不是嵇康式的硬抗,也不是阮籍式的裝傻,而是另一條道路:理性、周旋和保護,在鬥爭中保護正義的力量。

人性顛倒繚亂的時代,總有清醒的名士

表面看來,山濤很喜歡當官,其實,這不過是他在特殊年代生存的一種方式。四十歲時,他步入仕途,先後擔任郡主簿、功曹、上計喙等。據《山濤傳》記載,他第一次做官,並沒有圓滿,幹了沒多久,就悄悄逃走了。這一舉動,於阮籍有異曲同工之處。幾年隱居生活之後,山濤再次入仕,一干就是三十多年。

山濤為官,貌似是司馬家的忠臣和得力干將。但他做的一切,都對的起自己的天地良心。

當初嵇康寫信公開宣佈與自己斷然絕交,並嘲笑和蔑視自己的人格,山濤對此一笑而過,並沒有耿耿於懷,更沒有打擊報復,說明他具有不一般的心胸!

他在當官期間,為政清廉,雅操清明,勤勤懇懇,體恤百姓。不僅沒有任何迫害或參與迫害曹氏成員的“不良記錄”,更沒有殺害過正直之士,而是對那些司馬家族意欲迫害的人才,想辦法保護,對那些有才之士盡力提拔重用,試圖透過改變朝中的幹部結構,改良晉朝的政治。

在山濤所擔當的最重要的尚書吏部郎、吏部尚書、尚書僕射等職務中,他充分發揮自己通曉官界裡複雜的人事關係,具有慧眼識才能力,以及以派任官吏人事為主的職能作用,盡最大努力選賢任能,一時朝廷上下,彙集了不少有見地、有學識、有能力的年輕幹部,對社會的發展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人性顛倒繚亂的時代,總有清醒的名士

山濤對待朋友赤誠相見,肝膽相照。嵇康臨刑前,雖然已經公開宣佈與山濤絕交,但是依然對兒女作出最後的安排,讓兒女投靠山濤。嵇康為何這樣做?顯然是基於山濤的高潔人格。而山濤也沒有辜負嵇康的期望,一直悉心照料並撫養他的兒女。他以自己的操守和行動,證明自己——無愧於竹林七賢的名號!

劉伶:自從劉伶在世,誰還敢誇口自己能喝善飲呢。

竹林七賢中另一個值得一書的人是劉伶。不是因為他的文采,而是因為他的“酒才”。他以最大膽的叛逆精神,把酒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從而對當時的社會形成巨大諷刺。

劉伶,字伯倫,沛國人。竹林七賢之一,以喝酒和品酒聞名天下,堪稱酒場“牛人”。

人性顛倒繚亂的時代,總有清醒的名士

他嗜酒佯狂,任性放浪。據稱,一次有客來訪,他不穿衣服,赤身裸體站在自己屋裡。來客十分詫異,問其緣故,沒想到他卻振振有詞:“我以天地為宅舍,以屋室為衣褲,這是我的自由,誰也管不著,你們為何進入我的褲襠,而且不打聲招呼?”此等論調,為後人“裸奔”找到了合理依據。

人性顛倒繚亂的時代,總有清醒的名士

有一次,他的酒癮上來,難以控制,要妻子快拿酒來。妻子飽受他喝酒之害,又擔心他的健康,哭著把酒灑了一地,然後把酒罈子摔掉,痛哭流涕地勸他:“你酒喝得太多了,再這樣喝下去,會把自己的身體給糟蹋了,你還是把酒戒了吧!”劉伶聽後,眼珠一轉說:“好!好!喝酒的確很傷身體,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必須在神明面前發誓,讓神靈監督。麻煩你準備酒肉祭神吧,我馬上在神靈面前發誓,堅決戒酒。”

妻子信以為真,聽了他的話,按照他的說法,準備了酒肉供在神桌前。劉伶當即跪下來禱告:“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意思是說,我劉伶是為喝酒而生,為喝酒而活,老婆的話,還是不聽為好。說完,取過酒肉,又喝得大醉了。對酒的迷戀和忠誠,可謂舉世無雙。

劉伶晚年,他經常乘鹿車外出,手裡抱著一壺酒,命僕人提著鋤頭跟在車子的後面跑,並說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其情其景,透著無言的悽慘和蒼涼。

都雲劉伶痴,誰解其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