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中國又稱“九州”,具體是哪九州?

九州之稱,由來已久,後指漢地,再後來直到現在,指中國。

“州”的本意是河流環繞的高地(山丘),與《詩經》“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的“洲”字略同。最開始是指一種地形,與行政區劃無關,後來就緊密相關了。

中國又稱“九州”,具體是哪九州?

州字形演變

歷史淵源

“九州”最早見於《禹貢》。相傳古代大禹治水時,把天下分為九州(也有說是黃帝劃分了九州),不過這部書雖然託名為大禹所作,其實卻是戰國後期寫成的。因此可以說具體的“九州”最早見於戰國,而不是春秋時期。

這個九州包含的區域略有變動,但基本就是周朝的統治範圍。古人以及我們現代的人,說到具體的“九州”,一般都是源於此。這種說法被稱為“《周禮》派”。

九州比作“九宮格”,豫州居中,其他八州便如同八卦代表八個方位,而青州居東,便是除豫州外的首位,根據九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按照順時針方向從豫州至青州開始,如下圖依次為:

中國又稱“九州”,具體是哪九州?

青州豫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還有一個“《河圖》派”,裡面的九州是一種虛指,限於今天的山東省一帶。河圖是古代流傳下來的神秘圖案,河圖洛書是奇書,源於天上星宿,是中華上古文明的產物,有很多神話傳說的因素。在此不贅述~

九州的範圍

九州從最初的周朝疆域範圍,隨著中華文明的不斷髮展,文化的不斷傳播,其涵蓋的疆域是逐步擴大的。

【漢朝十三州】

即:冀州、幽州、幷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涼州。

其中益州即是九州中的梁州;幽州與幷州是由冀州分割而來;涼州由雍州分割而來;交州由揚州分割而來;朔方是由雍州分割而來。

中國又稱“九州”,具體是哪九州?

兩漢十三州的範圍等同於春秋戰國九州的範圍。但是由於漢朝實行郡國並置,所以這些“州”已經不單單是區劃,而是隸屬於各個郡國。

【三國十八州】

三國的時候實行的是州制,以漢朝十三州為基礎,其中北魏十二州,東吳四州,西蜀二州,一共十八州,另有洛陽一地稱為司州或司隸。

即:冀州、幽州、平州、幷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涼州、雍州、梁州、秦州、廣州、寧州,以及司州(司隸)。

【晉代二十一州】

西晉統一三國以後,除了原本的東漢十三州,同時仍然將洛陽劃分為司州,將揚州分出了江州,涼州分出了秦州,益州分出寧、梁兩州,幽州分出平州,荊州分出了湘州,交州分出了廣州。這個基本上是和後來明朝的省很接近。

中國又稱“九州”,具體是哪九州?

【隋代九州】

據《隋書·地理》所載,隋朝全國各郡分別隸屬於以下九州:

冀州、青州、徐州、兗州、豫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

九州的名字與晉代一模一樣,但是總的疆域變大了,各自管轄的範圍有所變化,實際管轄權也是郡。

【唐代十道】

大唐將全國的州縣劃分為十道,同時廢郡為州,故每道各轄若干州。所以唐朝的“道”相當於我們傳統所說的“九州”的“州”,而它的“州”則相當於“郡”。

十道分別為:

河南道、河北道、河東道、關內道、隴右道、劍南道、山南道、淮南道、江南道、嶺南道。

在隋朝,“道”本來是監察區的名稱,不是行政區。到了唐朝,“道”逐漸成為事實上的地方行政機構,並伴隨各地節度使的發展,成為藩鎮割據的開始。

【北宋二十四路】

宋朝繼承唐朝的道政策,宋太祖分全國為十三道,宋太宗為十五路,宋真宗為十七路,神宗為二十三路,徽宗為二十四路,總之所以很複雜。包括了:

中國又稱“九州”,具體是哪九州?

宋朝地圖

開封府(東京汴梁)、大名府(北京)、河南府(西京洛陽)、應天府(南京金陵);

京東東路、京東西路、京西南路、京西北路;

河北路、河東路、陝西路、兩浙路、淮南東路、淮南西路、江南東路、江南西路、荊湖北路、荊湖南路、福建路、川峽四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等。

另外,宋朝人、遼國人也將幽燕、燕雲一帯視為九州的一部分,稱為“漢地”、“漢疆”。

【明代七州】

根據四庫全書版的《明一統志》,明朝全國七大州如下: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荊州、雍州。這七大“州”已經是人們一種頭腦裡的“地域”概念了,與區劃沒什麼關係。

中國又稱“九州”,具體是哪九州?

明朝實際控制圖

因為大明的區劃是按“十三省及四大都司”來的~實行的是“省——府——州——縣”四級區劃,一些地方還有“省——府——縣”三級區劃。一般“府”比“州”高,但有些“州”是“省”直轄的,稱為“直隸州”。《明史·地理志》記載,終明一朝共有府140個,州193個,縣1138個。

九州即中國

現在迴歸九州之源~《春秋·左傳》中寫道,大禹劃天下為九州,夏朝初年,夏啟(大禹的兒子,夏朝第一位君王)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以每一鼎象徵一個州。

中國又稱“九州”,具體是哪九州?

禹貢九州九鼎方點陣圖

從此,夏王亦順應“天命”成為古老中國的天下共主。九鼎象徵著九州,成為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傳國寶器,並生生不息,代代相傳。

例如含有九州的成語,九州八柱、九州四海(四海九州)、九州八極、齊州九點、五侯九伯(九伯為九州之長)、片言九鼎(九鼎象徵九州)、華胄(zhòu)九州、赤縣九州,等等~

“九州”在古詩詞裡出現的頻率也非常的高,例如:

中國又稱“九州”,具體是哪九州?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龔自珍/己亥雜詩);

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陸游/示兒);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李商隱/馬嵬);

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崔顥/題潼關樓);

萬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寬(岑參/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

行逢二三月,九州花相映(韓愈/東都遇春);

九州何處遠,萬里若乘空(王維/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宋 佚名/月兒彎彎照九州);

公為九州督,我是半途人(陳與義/再別)。

…………

中國又稱“九州”,具體是哪九州?

“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tián),詩人興會更無前。”時過境遷,九州早已由實際具體的古代漢地九個州,成為整個大中國的代名詞了。

而“神州”又稱赤縣神州,是中國漢地九州即禹貢九州(青州 豫州 徐州 揚州 荊州 梁州 雍州冀州 兗州)的代稱,在概念和含義上,趨近於“華夏”,“中華”,“九州”等名詞概念,也是中國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