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華州千年“中國槐”

華 州 唐 槐

作者 閆廣勤

原華縣人民政府院內,生長著一棵古老的槐樹,因相傳為唐代物,人稱“唐槐”。槐樹,又稱“中國槐”,原產中國,華州唐槐就屬於這種人們喜愛的鄉土樹種。

華州千年“中國槐”

民國時期的華縣唐槐 自網路

此槐生長之處,自唐朝至清朝一直為華州公署,辛亥革命後因華州改為華縣,才成為縣政府所在地。千百年來,這棵古槐盡覽華州風雲變幻,靜觀華州士人進退。但對它的記載卻並不多。現在發現的最早記載是明朝著名文學家袁宏道的一首詩。明朝萬曆三十七年(1609)袁宏道到西安主持陝西鄉試,九月返京時路過華州,在華州公署住宿,見此樹不禁愛之,題之為“國槐”,並賦詩:“孫枝鬱郁遍三秦,溜雨籠煙不記春。若論花黃忙舉子,已曾忙過九朝人。”詩題中,記“華州公署古槐大可四十圍”。“圍”,計度圓周的量詞,尺寸說法不一,一說五寸為一圍。以一圍五寸計,此樹樹幹“四十圍”,即周長有二十尺,約六七米,可以想見當時這棵古槐的高大偉岸。事後,為紀念袁宏道為古槐題字賦詩,在此處建了亭碑。

時過15年,至明天啟五年(1625)十月,袁宏道的朋友段猷顯赴西安,路過華州,見此槐及紀念袁宏道題字作詩的亭碑,而此時袁宏道已經過世。段猷顯睹物思人,不覺愴然,遂賦詩四首。其中描寫古槐的詩句有:“孤根蟠地曲,疏影半空餘。”“老幹孤標歲月殘,撐霄插漢耐霜寒。”“飽露籠煙翠靄浮,不知閱盡幾春秋。”從中可見古槐滄桑而茂盛的形狀。

華州千年“中國槐”

雪後的華州唐槐 宋朝峰攝

又過了幾十年,經過明末清初的改朝換代,兵燹戰亂,清康熙初年華州人劉遇奇作《古槐記事說》記此槐已“化為烏有”。但其生命力極其強盛,不知何時,又萌生重榮,以致到民國時,亭碑雖早已不存,但槐樹長得高大挺拔,有上世紀二十年代的一張照片為證。1932年,縣長王其晟大書“唐槐”二字,立碑於樹旁。

1949年以後,此槐一直屹立在華縣人民政府院內西側, 但2003年其主幹枯死,人們曾以為“唐槐”從此消失了。不想兩年後的2005年,此槐殘存的半拉樹幹竟然又萌生枝葉,重新復活,越長越繁,正是所謂“屢枯屢榮”。

唐槐自古以來就是華州的一個遊覽勝景,清康熙華州人劉遇奇在《古槐記事說》記,當時有許多縉紳先達到華州,經常眺覽此槐,在此飲酒賦詩。從清末、民國,直至當代,到唐槐前流連忘返,懷古思今的遊客亦然絡繹不絕。

2012年,華縣人民政府搬遷,原址南半部歸縣公安局,包括“唐槐”在內的北半部歸鹹林中學。“唐槐”今在鹹林中學校園內,除了成為一個更為開放的旅遊景點外,對此校的莘莘學子也有著特別的象徵意義。

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槐樹與科舉考試有密切的關聯。據北宋人錢易《南部新書》記,唐時的六七月間槐花黃時,舉子都忙著溫習功課,做文章準備考試。又據南宋人尤袤在《全唐詩話》中記載,唐語云:“槐花黃,舉子忙”,反映了唐朝槐花盛開時,文人參加科舉考試的情景。舉子赴考又稱“踏槐”,因此宋朝蘇軾有“強隨舉子踏槐花”的詩句。明代各省鄉試在七月後,一般在八月,正當槐花黃時,舉子正忙於準備考試,所以前面引袁宏道題華州公署古槐詩中吟道:“若論花黃忙舉子,已曾忙過九朝人。”

華州千年“中國槐”

夏日的華州唐槐 自網路

花草樹木,在古代傳統文化裡,都與世俗生活有密切關聯。槐樹是科舉考試中的文化符號,寄託了一眾舉子的情懷與嚮往。華州唐槐最終歸於鹹林中學校園內,對華州當代“舉子”們有著特殊的激勵作用,祝鹹中學子們好運。

原文來源: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閆廣勤

整理編輯:華州文史薈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