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開國四大貝勒

四大貝勒均為努爾哈赤的子侄中的姣姣者,是宗室貴族集團。他們個個戰功赫赫、功勳卓著,但結局差異很大。

第四大貝勒皇太極繼承了汗位;第一大貝勒代善雖初期有小錯,但每臨大事不糊塗,忠勇可嘉、福澤子孫;第二大貝勒阿敏鋒芒畢露、心懷異志,被囚禁而死;第三大貝勒莽古爾泰個性鮮明、作戰勇猛,去世後被揭發有謀上之罪。

。代善(1583—1648),努爾哈赤次子。

勇猛善戰,多有戰功。因功賜號“古英巴圖魯”。

在四大貝勒中阿敏、莽古爾泰先後被革去大貝勒之職,惟有代善對皇太極誓表忠誠。特別是皇太極病逝後,他與諸王貝勒擁世祖福臨即位,功不可沒。此外,代善在順治時曾大義滅親殺死鼓動多爾袞自立為帝的子孫碩託與阿達禮,表現出對清廷的一片忠心。在努爾哈赤諸子中,代善一系還是最顯赫的一支。在他的8個兒子中,3人被封為親王,2人被封為郡王,1人被封為貝子,1人被封為輔國公。在清朝世襲罔替的八大“鐵帽子王”中,代善祖孫三代就佔了3個,即代善首封的禮親王爵,其子嶽託首封的克勤郡王爵,其孫勒克德渾首封的順承郡王爵。

阿敏(1586—1640),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的次子。其父子兄弟因謀叛太祖,兄阿爾通阿、弟扎薩克圖被殺,父被囚禁而死。他自小養於太祖處。初封貝勒,多有戰功。

四十三年(1615年),太祖建立八旗制度時,任鑲藍旗旗主貝勒。後金天命元年(1616),封和碩貝勒,與代善、莽古爾泰、皇太極並稱四大貝勒,參予國政。

天聰元年(1627),與貝勒嶽託等徵朝鮮,連陷定州、安州、平壤,朝鮮王被迫請和,訂“江都之盟”。後從太宗徵明錦州、寧遠。四年(1631年),入山海關,克水平、灤州、遷安等地。翌年,明將孫承宗率兵反擊,監軍道張春等圍田灤州,他怯不增援,反殺降人逃出關外。六月,清太宗定其十六條罪狀,囚禁。祟德五年(1640)十一月,逝於獄。

莽古爾泰(1587-1632),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五子。少時跟隨努爾哈赤征伐烏喇部,英勇善戰,連克六城。天命元年(公元1616年),受封為和碩貝勒,領正藍旗。1619年,參加了薩爾滸大戰,先隨清太祖在薩爾滸全殲明總兵杜松所率的六萬之軍,復又南下殲天劉綎部四萬餘眾。1620年受命追襲明軍,直至渾河。1626年攻擊喀爾喀巴林部,獨自率兵渡河,斬俘甚眾。太宗即位後,數次進攻明軍,屢立戰功。1632年卒。死後被揭發有謀上之罪,被追奪其封爵。

清朝開國四大貝勒

皇太極(公元1592-1643),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八子,母孝慈高皇后葉赫納拉氏。早年追隨父王東征西殺,屢立戰功。明天啟六年(1626年)在瀋陽繼後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聰。他對內大力推行封建化的改革,加強中央集權;對外相繼征服了蒙古和朝鮮,並多次帶兵攻打明朝,將西部邊界擴張至錦州、寧遠一線。十年四月改元崇德,改國號大清,正式稱帝,在位17年,是大清皇帝第一人,也是崇德之治的開創者。享年5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