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漁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贈漁夫一把寶劍,漁夫收下劍當即自刎

“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慘遭陷害的伍子胥得到漁丈人的幫助,作為答謝將自己的龍淵寶劍送給漁丈人,漁丈人卻用劍自刎了,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漁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贈漁夫一把寶劍,漁夫收下劍當即自刎

伍子胥於公元前559年出生在楚國,他的父親伍奢是楚國的太子太傅,太子建被費無忌誣陷,作為老師的伍奢也受到了牽連。費無忌擔心伍奢的兩個兒子日後報復自己,便讓楚平王斬草除根,楚平王就用伍奢作為人質,命人把伍子胥和伍尚召來楚國都城。

伍子胥和伍尚看穿楚平王的陰謀,伍子胥勸伍尚一起投奔別國,積蓄力量以後為父親報仇,如果應召到都城去只會白白送死,沒有什麼作用。伍尚說他知道應召也不能保全父親的性命,還會把自己搭進去,但是如果不去救父親,會遭到天下人的恥笑,他讓伍子胥逃走,自己束手就擒。

漁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贈漁夫一把寶劍,漁夫收下劍當即自刎

果不其然,伍尚到楚國都城就和父親一起被楚平王殺死。伍子胥逃出來後本來打算去吳國,但是路程太遠,那時的交通又很不方便,他聽說太子建在宋國,就跑到宋國去投奔太子。沒想到宋國又發生內亂,伍子胥只好和太子一起逃往鄭國。到鄭國,太子建急於獲得實力復仇,就和晉國的大夫中行寅合作,想要推翻鄭定公的統治。

結果計劃被鄭定公知曉,太子被鄭王殺死,伍子胥沒辦法,只好帶著太子的兒子公子勝一起逃往吳國。伍子胥他們準備透過陳國,直接出昭關到吳國去,沒想到楚國軍隊對他們一路追殺,昭關也被右司馬遠越率兵嚴密把守著。在扁鵲的弟子東皋公的幫助下,伍子胥成功逃出昭關,之後晚上行動,白天躲避,一路急行。

漁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贈漁夫一把寶劍,漁夫收下劍當即自刎

曉行夜宿的伍子胥沒想到遇到一條大江橫亙在面前,攔住了路。不過俗話說“天無絕人之路”,後有追兵,前有大水,在江邊萬分焦急的伍子胥發現居然有一艘小船從江裡急速駛來,船上的漁翁催促伍子胥趕緊上船,上船後漁翁把船駛入蘆花蕩中,搜尋無果的楚國追兵只能無功而返。

漁翁把伍子胥渡到對岸,還拿出酒肉讓伍子胥好好吃了一頓飽飯。伍子胥對漁翁的救命之恩十分感激,不停道謝,並詢問漁翁姓名。漁翁笑著說自己就是駕船在江河裡流浪,名字什麼的都不重要,叫一聲“漁丈人”就可以了。伍子胥又謝漁丈人幾句,就準備告辭離開,他還需要趕緊到吳國去,準備給家人報仇。

漁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贈漁夫一把寶劍,漁夫收下劍當即自刎

他走一會兒後,心裡一動,他擔憂漁丈人會“不小心”洩露自己的行蹤給楚國,便轉回去將掛在腰間祖傳三世的七星龍淵寶劍取下來贈送給漁丈人作為謝禮,並囑託漁丈人保密自己的行蹤。說起這把七星龍淵寶劍,那是大有來頭。詩仙李白曾寫過一首《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其中有一句“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這裡的龍泉雖然也是龍泉劍,但只是產自龍泉這個地方的劍,可不是伍子胥這一把十大名劍之一的七星龍淵劍。伍子胥的這把七星龍淵劍相傳是由中國古代的鑄劍鼻祖歐冶子大師和干將共同鑄造出來的,當時為給這把劍淬火,整整鑿開一座山。而淬火的池子有七個,並且是按照北斗七星進行排列。

漁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贈漁夫一把寶劍,漁夫收下劍當即自刎

這把劍如果從上俯視,就像站在高山俯視深淵一般,因此這把劍被稱為七星龍淵劍,而唐朝時期為了避諱唐高祖李淵的名字,才改名成了龍泉劍。如果按照現在的標準,這把所謂的寶劍使用的材質可能連菜刀都比不上,而那個時候之所以稱為寶劍,主要是因為使用它的都是歷史上的大英雄。

這樣一把寶劍自然是十分珍貴的,按照古代價值,用這把寶劍換伍子胥的性命肯定也是綽綽有餘的。沒想到的是,漁丈人接過七星龍淵劍後,竟然仰天長嘆,他對伍子胥說我救你是因為你是國家忠良,遭人陷害,並不是想要得到什麼報酬,你既然對我不放心,我只好用這把劍證明我的高潔。

漁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贈漁夫一把寶劍,漁夫收下劍當即自刎

說罷,漁丈人竟拔劍自刎,伍子胥見此十分悲傷,內心充滿悔恨。在古代社會,有時候人們對名譽的看重達到了極致,漁丈人救伍子胥自然不是為了所謂的報答,但是伍子胥用自己心思去度量他人,漁丈人忍受不了這樣的侮辱,自刎而死,令人扼腕。

參考資料:

《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