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用歐美角度詮釋日本戰國史,哪些地方出了問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網飛的《武士時代:為日本而戰》嗎?這是一部網飛製作的影集。以紀錄片的形式講述了日本戰國時代。 這部影集是從歐美視角來拍攝的,不管是服裝道具還是佈景,有許多地方讓人覺得有點隨意的感覺。例如武田勝賴的頭盔沒綁緊,武士綁在腰間的短刀快要掉下來之類的鏡頭。

用歐美角度詮釋日本戰國史,哪些地方出了問題?

這在第1集開頭知田信秀之死就反映出很多問題。比如,劇中的和尚沒有披袈裟,手上拿著很長的線香,而且那些線香看起來很像是華人,拜神用的香,比日本用的線香大概長了三倍左右。甚至在劇中所有火葬的場景都很簡陋,僅僅是用原木搭成火架,猛然一看,還以為是篝火晚會。

在日本戰國時代武士大多采用火葬,但是不會如此粗野。舉個例子,在信秀去世的兩年前幕府將軍足利義晴的葬禮,是將幕府將軍的遺體放進棺槨,再移到寺廟,然後把棺槨朝向西方,由僧侶為將軍的遺體超度,並且穿上法衣,再由僧侶舉辦法會誦經做法之後才將遺體火化。而絕非劇中那樣,用原木搭火架在武士遺體上面放一把刀之後火化。

用歐美角度詮釋日本戰國史,哪些地方出了問題?

戰國時代的葬禮確實有拿刀當作陪葬品的記錄。像在伊達政宗的靈屋瑞鳳殿遺蹟中就曾經發現了華麗的太刀。但是刀只是放到墓室裡面當陪葬品,不會放在遺體上面一起火化。

至於信長在父親的遺體上撒了一大盆香灰,這個事件出自信長的部下太田牛一撰寫的《信長公記》。書中記載葬禮在寺廟中舉行,共有300多個僧侶參加盛會。雖然按照佛教宗派不同,捻香的禮儀也有所差別,但大部分是用大拇指、食指、中指捻起沉香,舉到額頭的高度向亡者表示敬意,再把沉香放進香爐。

用歐美角度詮釋日本戰國史,哪些地方出了問題?

反觀劇中的信長撒了一盆沉香,未免有些過火。信秀葬禮之後,信長面臨家中的權力鬥爭,片中的考據有點馬虎,但是在家中鬥爭方面解析的很到位。影片一直強調氏族的概念,氏族的成員為了自己的利益,為了讓氏族更加強盛,因此政治聯姻或是手足傷殘都是司空見慣。不管是日本、中國還是哪些國家,都有此類事件。比如,信長的妻子濃姬。影片中敘述濃姬跟信長的弟弟還暗中勾結,但在影片中並沒有看到濃姬跟信長的弟弟勾結的情節。

用歐美角度詮釋日本戰國史,哪些地方出了問題?

不過信長庶出的哥哥織田信廣,確實曾經跟濃姬的哥哥齋藤義龍聯合起兵,後來信長饒恕了自己的哥哥信廣。而在影片中信長殺害的是卻是片中稱為信行的自己的弟弟。

根據目前學界的考證應該稱他為信勝。信長曾經原諒過弟弟信勝一次,直到信勝第2次謀反才被殺害。但這也給簡化了。影片似乎要將信長設定成殘酷嗜殺的暴君,但是依照記錄信長都會給背叛者一次機會。像信長的手足兄弟信廣、信勝、信長的部下荒木村重和松永久秀。

在影片的第一集結尾部分,出現的是日本三大奇襲戰的桶狹間之戰。

關於桶狹間之戰的內容,主要來自40年前二戰前軍部編撰的戰史。當時的日本軍部引用江戶時代良莠不齊的資料,將桶狹間之戰整合而成。

用歐美角度詮釋日本戰國史,哪些地方出了問題?

影片裡面講述了今川義元意圖上洛志在必得,今川義元在桶狹間休息的時候遭到信長奇襲而死。也是採用此內容拍攝而成。不過《武士時代》把時間改成了夜間奇襲戰。既然《武士時代》用的是40年前就被質疑的通說,那麼現代的史學界如何看待桶狹間之戰呢?

首先今川義元可能不是為了要上路,而是為了要把事件範圍深入到結尾部分,所以只拍攝了出兵打的區域性戰役。

根據《信長公記》記載,信長是在拂曉時分騎馬突襲,等到大雨停息之後,對著山上的今川軍發動攻擊。雖然學界對細節影片中的內容還有一些爭議,但是《武士時代》引用的說法可以說是過時很久的說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