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個人利益,使得劉備離開公孫瓚體系,轉入到陶謙賬下

三國志札記:個人利益,使得劉備離開公孫瓚體系,轉入到陶謙賬下

(作者:漫步的神兜兜)

前言:本文所要闡明的,劉備等人,在戰亂年代,都是首先從個人利益角度出發,選擇去留,朝秦暮楚或朝楚暮秦,其實都不是貶義詞,也都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政治高度的。史書就是史書,小說就是小說,小說中,把劉備描述成漢室忠臣,那只是小說而已,就像小說中張飛罵呂布為“三姓家奴”,那也只是小說而已,若是在史書中,張飛連上等家奴都算不上,而劉備,投東投西,轉換門庭,比呂布還要勤快。

興平元年(194年)農曆夏季,兗州牧曹操為報父仇,二次攻打徐州。安東將軍、徐州牧陶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帶著青州平原相劉備南下馳援徐州,此時的關羽、張飛,是青州平原相劉備的別部司馬。作為地方行政長官,劉備手下其實沒有正規部隊的,到達徐州後,徐州牧陶謙給劉備補充了四千丹楊兵。在西漢後期或末期,丹楊兵可是赫赫有名的,劉備有了這些丹楊兵,開始兵強馬壯,就脫離了青州刺史田楷,歸屬到徐州牧陶謙的名下了。史書中的記載大致是:“(興平元年)夏,(曹操)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復徵陶謙”,“曹公徵徐州,徐州牧陶謙遣使告急於田楷,(田)楷與先主俱救之。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既到,(陶)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田)楷歸(陶)謙”,“先主為(青州)平原相,以(關)羽、(張)飛為別部司馬”。

個人利益,使得劉備離開公孫瓚體系,轉入到陶謙賬下

一、192年陶謙、公孫瓚、袁術組成鬆散型戰略聯盟,劉備屬於公孫瓚帳下的。

194年農曆夏季,曹操二打徐州,徐州牧陶謙其實是向奮武將軍公孫瓚求助的,田楷是公孫瓚任命的青州刺史,“(公孫瓚以)田楷為青州(刺史)”,青州刺史田楷、青州平原相劉備等人都是屬於公孫瓚體系內的。

徐州牧陶謙向公孫瓚求救,是因為奮武將軍公孫瓚、安東將軍徐州牧陶謙、後將軍袁術等三人,在兩年前的192年,已經組成了鬆散型聯盟,以此共同對抗冀州牧袁紹、兗州牧曹操、荊州牧劉表等三人的鬆散戰略聯盟。在中原地區,出了長安的中央朝廷外,還有了兩大鬆散型或臨時性的戰略聯盟,兩大聯盟對抗,在192年就開始了。

192年的第一次對抗,主要對抗地點是在青州、兗州。在192年,兩大聯盟之間就開始紛爭和對抗,當時由於袁術與袁紹發生紛爭與對抗,袁術聯盟公孫瓚和陶謙,共同行動。公孫瓚的人馬(包括劉備)在青州地區和袁紹、曹操發生對抗,而安東將軍、徐州牧陶謙則是進入到了兗州牧曹操的兗州地盤上,打到了兗州東郡的發乾等縣城。而袁紹與曹操的聯合,在對抗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即“(192年)袁術與(袁)紹有隙,(袁)術求援於公孫瓚,(公孫)瓚使劉備屯(青州平原郡)高唐(縣城),單經屯(青州平原郡)平原(縣城),陶謙屯(兗州東郡)發乾,以逼(袁)紹。太祖與(袁)紹會擊,皆破之”。

隨即發生了第二次對抗,主要對抗地點是兗州。在193年初,袁術親自帥兵,從西殺入兗州牧曹操的兗州地界,東面的徐州陶謙也順勢殺入兗州,東、西兩路大軍殺入曹操的兗州地界上。而袁紹、曹操、劉表三人的組合體中,袁紹可能還是在青州、冀州等地區與公孫瓚對抗,荊州牧劉表,也是出力的,切斷了袁術的糧道,而兗州牧曹操本人,則是全力攻打進入兗州地區的袁術,即“初平四年(193年)春。荊州牧劉表斷(袁)術糧道,(袁)術引軍入(兗州)陳留”,“(徐州牧陶謙)舉兵,取(兗州)泰山(郡)華、費,略任城”。193年上半年,曹操大戰袁術,連追帶打,狂追狂打,最終把袁術的軍事力量徹底地趕出了兗州;袁術本人,則是跑得更加遠,一口氣退到了揚州的九江郡,即“(袁術)走九江”。陶謙已經進入到兗州泰山郡(華、費等縣城)和任城國一帶,可能看見袁術被曹操趕出了兗州,陶謙應該是主動退回徐州。

曹操打退袁術後,在193年下半年的秋天,曹操第一次攻打徐州,打入徐州地界上,攻下十幾座城池,這是袁紹、曹操聯盟體的第一次反攻,曹操打得安東將軍、徐州牧陶謙沒有還手之力,“(193年)秋,太祖徵陶謙,下十餘城,(陶)謙守城不敢出”。到了194年春天,曹操從徐州得勝而回,等到夏天,曹操再次攻打徐州,就是二打徐州,也是袁紹曹操聯盟體第二次反攻或進攻。

個人利益,使得劉備離開公孫瓚體系,轉入到陶謙賬下

二、徐州牧陶謙是向聯盟體內的公孫瓚發出求救

194年夏,曹操二打徐州,此時的後將軍袁術,可能被曹操打得有些殘廢了,一時間還沒有喘過氣來,同時,袁術此時的主要發展目標是揚州,尤其是揚州在長江以南的幾個郡,吳郡、會稽郡等,並在萬般無奈之下,最終派出孫策到長江以南去對付揚州刺史劉繇。此時的袁術可能派不出援兵,徐州牧陶謙捨近求遠,向北方的奮武將軍公孫瓚求救,奮武將軍公孫瓚也不含糊,抽調青州刺史田楷,南下馳援徐州,而此時的青州平原相劉備,就跟著青州刺史田楷一起支援徐州。劉備與公孫瓚之間的個人關係,就不復贅述了,此時的劉備,就是公孫瓚體系內的人,是作為公孫瓚麾下的人員,去支援聯盟體系中的徐州。

個人利益,使得劉備離開公孫瓚體系,轉入到陶謙賬下

三、劉備離開公孫瓚投奔陶謙,系統內轉換部門

青州平原相劉備作為行政官員,手下是沒有正規部隊的,除了別部司馬張飛、關羽等人外,帶了一些亂七八糟的雜牌軍來到徐州,“時先主自有兵千餘人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略得饑民數千人”,劉備有千餘人的兵,以及幽州地方的烏丸等部落的雜七雜八的騎兵,一路上,還搶來饑民數千人。到了徐州,徐州牧陶謙給劉備補充了四千赫赫有名的丹楊兵。

丹楊兵,在西漢後期,可能是優質步兵的代名詞,僅《三國志》中,就出現了幾次,比如,在此之前,在何進擔任大將軍年代(184-189年),大將軍何進派遣都尉毌丘毅到揚州募集丹楊兵,劉備也一起去了,“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毌丘毅詣丹楊募兵,先主與俱行,”。又比如,190年,關東義兵反董卓,時任奮武將軍的曹操在汴水吃了大敗仗,隨後就往揚州招募兵馬,“東到丹楊復得數千人”,招募到的就是丹楊兵。

劉備有了四千丹楊兵,似乎已經有了去意和留意,就是準備離開公孫瓚,留在徐州陶謙這裡了。即《三國志》中寫到“(劉備)既到,(陶)謙以丹楊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田)楷歸(陶)謙”。青州平原相劉備是跟著青州刺史田楷來到徐州的,但是,隨著曹操的退兵,青州刺史田楷回到了青州,而青州平原相劉備,則是選擇留在了徐州。史書中,說劉備離開了青州刺史田楷,而歸屬於陶謙了,實質上,劉備離開的是公孫瓚,轉而投到陶謙的賬下。

個人利益,使得劉備離開公孫瓚體系,轉入到陶謙賬下

雖然,陶謙、公孫瓚、袁術三人結成了鬆散型戰略聯盟,或者是臨時性的聯盟,從表面上看,劉備從公孫瓚賬下轉到陶謙賬下,好比是在系統內,從一個部門轉到另外一個部門而已。劉備這麼做,其實無可厚非,樹挪死人挪活,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劉備首先考慮的,應該是個人利益而已。也許,公孫瓚沒有陶謙那麼大方,或者公孫瓚似乎和袁紹等人有些相似,過於看重士人或名士而看不起武將,劉備個人的發展也有些平坦無奇,而陶謙似乎比較看重劉備的軍事才能,放出四千丹楊兵給劉備,最終,劉備選擇留在陶謙的名下或賬下。

此時的劉備,也算還是在聯盟體內的部門轉換而已。

參考書目與引文來源

《三國志》

《後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