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西江千戶苗寨:苗族人五次遷徙後的聚集地

歷經戰火無數,飽受跋涉之苦,可儘管災難深重,卻始終頑強不屈,這就是古老的苗族。在五次驚心動魄的遷徙史裡,苗族人紮根於西南大山裡,足跡遍佈中國乃至世界各地,經過繁衍生息,最終發展壯大。

他們,是蚩尤的後裔。

上古時期,為了爭奪黃河與長江之間適於放牧和耕作的肥沃土地,炎黃二帝所在的部落,與蚩尤率領的苗族九黎部落,相遇於逐鹿地區,雙方最終爆發了一場曠世大戰,史稱“逐鹿之戰”。

西江千戶苗寨:苗族人五次遷徙後的聚集地

戰端一起,雙方各顯神通,儘管史書記載得較為撲朔迷離,但這場大戰的結果,卻是以炎黃部落的勝利而宣告結束,九黎部落的首領蚩尤遭到擒殺,最終被梟首示眾。

為此,戰敗方九黎氏族和部分附屬部落被迫南遷,這就是苗族人歷史上的第一次大遷徙,距今約4500年。

第二次大遷徙

退回到南方的洞庭湖、彭蠡湖(鄱陽湖)一帶後,九黎部落聯合附屬部落成立了三苗部落聯盟,史稱“三苗國”。

西江千戶苗寨:苗族人五次遷徙後的聚集地

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休養繁衍,三苗國逐漸發展壯大,初步具備捲土重來的氣勢,在領土的擴張中,先後與堯舜禹為首的華夏部落發生矛盾衝突,雙方之間有來有往、摩擦不斷,小規模的戰鬥一直持續到夏朝時期。

最終,三苗國再次被打敗,一部分投降後被流放到毒瘴深山,一部分則選擇再次踏上遷徙之路,帶領著族人往更南的方向前行。這是苗族歷史上第二次大遷徙。

第三次大遷徙

沿著阮江、澧水,苗族人南遷到了武陵地區的“五溪”附近,也即是蜀漢軍師諸葛亮七擒孟獲的事發地,如今的湘黔粵地帶。

西江千戶苗寨:苗族人五次遷徙後的聚集地

在盛唐時期,由於友人被降職貶官,途中要經過五溪荒蕪地帶,為表達對友人經歷遭遇的同情,李白曾題詩如下:

“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可見在漢唐時期,五溪地帶完全是不毛之地,十分蕭瑟。可苗族人經過第三次大遷徙,卻在這樣惡劣的環境裡生存了下來,他們刻印進骨子裡的堅忍性格,由此可見一斑。

第四次大遷徙

儘管苗族人經過三次遷徙,已完全遠離的中原王權,可歷經秦漢時期的發展,逐漸壯大起來的苗族人部落還是引起了封建王庭的注意。

西江千戶苗寨:苗族人五次遷徙後的聚集地

或許是害怕苗族部落東山再起,從東漢光武帝開始,到唐宋時期,中原王朝接連不斷地對武陵地帶的五溪苗族大肆征伐圍剿。

苗族人因此不得不背井離鄉,被迫開始第四次大遷徙。一部分進入黔東北地區(如今的貴州銅仁一帶)生活至今,一部分南下遷徙到廣西的融水,然後又沿著貴州和廣西之間的都柳江,向上到達現今的榕江、雷山、臺江、施秉等地。

在雷山縣西江地區,最終形成了如今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西江千戶苗寨。

第五次大遷徙

由於種種客觀原因,苗族人在歷史上多次進行了遷徙,似乎他們一直在路上,從未停下過腳步。

西江千戶苗寨:苗族人五次遷徙後的聚集地

現如今,苗族人正進行著第五次遷徙,但不再是因為戰亂,而是主觀自發地走向融合,將足跡遍佈於世界各地。

縱觀苗族人的遷徙史,途中顯現了一幕幕的血淚悲歌,但更讓人記憶深刻的,卻是他們折射出的堅忍不拔、頑強不屈的品格。

所以,倘若想要更深入地瞭解這個民族,不妨走進世界上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西江千戶苗寨,與這個傳承了千年之久的民族近距離地接觸。